中考古诗文和文言文答题技巧(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描写手法中虚实结合的特点和运用。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画。

这是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几只蝌蚪在急流中摆动着小尾巴顺流而下。虽然画面中没有蛙,但是我们见到摇头摆尾的蝌蚪游荡在溪水的源头,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这就是虚实结合的妙用。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客观具体的事物是“实”,而主观抽象的事物是“虚”,所谓“文章实作则有尽,虚作则无穷”。“实”是立足现实,而“虚”则能为诗歌打开想象的大门。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就写到: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歌的前两句是实写,描述的是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情景,这是眼前的实景;后两句写的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就是虚写了,因为友人所处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是诗人设想的内容,他并没有看到。

实写的内容我们比较容易判断,比较难判断的是虚写的内容。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虚”的内容。

“虚”主要包括四类,首先是神仙鬼怪以及梦境。

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mǔ)吟留别》中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两句就扣住了题目中的“梦游”二字,写了李白梦见云中的神仙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为马的梦幻景象。

其次是回忆的情景。

如姜夔(kuí)的《扬州慢》,写道“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里的“春风十里”就是虚写,指的是作者记忆中昔日十分繁华的扬州,后一句就是实写,如今的扬州城野生麦子青青,一片破败的景象。

第三类是设想中未来的情景。

如柳永在《雨霖铃》中写到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一句就是柳永在设想“今晚酒醒时我会身在何处呢”,后两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柳永设想中醒来的地点和情景了。

最后一类虚写是联想的内容。

如高适的《除夜作》,其中写到“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前两句是实写,诗人除夕夜客居他乡、孤独难眠,而后两句就是虚写了,这是诗人在联想,“今夜亲人在团聚的时候,定是想念我这个在外的游子吧;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如果你掌握了上面说的四种虚写的情况,那么你基本上就理解虚实结合了。

我们用一道高考题来测验一下吧。

2015高考安徽卷,考了杜甫的《月圆》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其中有一问:“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我们看,这首诗是写的圆月,而诗歌最后一句的“故园”则在提醒我们,诗人是通过眼前的圆月,思念故乡。“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

到这里诗歌描写手法中虚实结合的特点和运用就讲完了,下面我们还是来回顾一下。

要掌握虚实结合的运用,需着重理解虚写的种类。

第一类是神仙鬼怪以及梦境。

第二类是回忆的情景。

第三类则是设想中未来的情景。

最后一类是联想的内容。

理解了虚写的内容后,实写的内容也就很找到了。

怎么样,你都学会了吗?我们下节课再见。

中考古诗文和文言文答题技巧(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1)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古诗词常考抒情手法,不要错过!

中考古诗词常考动静手法,不要错过!

中考古诗词常丢分?正确认识诗歌描写手法是关键

中考语文常考诗歌意象总汇,必须要收藏

学会赋比兴,中考语文轻松得高分

「必收藏」初中语文知识拓展,诗歌中的怀古讽今(1)

「必收藏」初中语文知识拓展,诗歌中的怀古讽今(2)

中考语文热门知识点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1)

中考语文热门知识点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2)

中考语文热门知识点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3)

中考语文热门知识点解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4)

初中语文考试必考内容:古诗文中的细节描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