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历史文化(焉支山可能不在今甘肃张掖)
阴山山脉是古老的断块山,东起河北东部的桦山,西止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中部的狼山,东西绵延长达1000多公里,是农牧交错地带。阴山的最大特点便是南北不对称,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则较为平缓。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之间,仿佛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时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是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适宜发展农业,山区为农牧林交错地区,北麓的中段和西段山地散布有大小不等的山地草场,是重要的牧区。
今天,面对阴山,人们时常会想到这样一首歌: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是匈奴留给我们的一首最好听的民歌,虽说今天我们已经听不到原汁原味的匈奴语的这首歌了,但我们应该知道,匈奴在失去焉支山之后,再过焉支山时,都会引吭高歌,唱的就是这首歌。
然而,这焉支山对匈奴来说,永远不像阴山那么重要,因为赖以生存的家园永远比涂在女人脸上的“胭脂”重要。按《后汉书》的说法,匈奴在失去阴山后,再路过阴山时都会哭,因为,从丢掉阴山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们将永远无法翻身,哪还能唱出来呢!
因此,不得不让人产生这样的怀疑:匈奴民歌里的焉支山真的就是今甘肃张掖境内的焉支山吗?答案显然是不一定的。因为,直到今天,人们也从未真正见过焉支山上盛产的胭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或者长的是个什么样子。更何况,在今天的西北大地上叫焉支山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宁夏境内的胭脂峡附近的胭脂山。
我们都知道,阴山的蒙古语名字为“达兰喀喇”,意思为“七十个黑山头”,但这是近晚的事情,至于匈奴当年叫阴山什么,人们已经无从知晓。因此,我们在匈奴过往阴山的眼泪里,是否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阴山可能就是匈奴民歌中的焉支山!或许,只有歌声与泪水相伴,才能勾勒出匈奴在历史上的那凄凉一幕。
西汉对匈奴发动的战争,再加上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统治阶级的争权夺利,使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在东汉初年,匈奴就大量进入塞内。公元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被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这支匈奴被迫在东汉发动的战争中西迁。
4万多依附汉朝的南匈奴人,被汉朝安置在包括今巴彦淖尔在内的河套地区,到屯屠何单于在位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增加到户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他们借着汉朝的军力多次大败北匈奴,接纳大量降众,势力大增。再加上其内部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驭控制,造成内部不隐,时有叛乱。
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东汉末年以后,周边各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其中以匈奴人数最多,史称“关中人口百余万,戎狄居半,匈汉杂居”。而西晋因贾后乱政,引起了八王之乱,混战延续长达16年之久,给了匈奴介入的机会。
公元4世纪,匈奴人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在并州离石起兵立汉国,称汉王,后称帝,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其后经历了灭西晋、建前赵(汉赵)、建立夏国等历史事件之后,随着隋朝建立,匈奴彻底地在这个时候融入了中华民族。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成为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
今巴彦淖尔境内的阴山有着非常富饶的自然资源,原有白桦、青杨、山榆、山柳、松柏等树种。今日的林海之中,增加了人工种植的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树种。其山林之中还栖息着画眉、百灵、斑鸠、石鸡等飞禽以及狼、狍子、狐狸、野兔、青羊、盘羊等走兽。这里亦是远志、黄花、当归、知母、赤芍、甘草等200余种中草药的生长地。当然,山中还有许多出名的天然放牧场所,是一片片富饶的旱地草场。
同时,阴山留给了巴彦淖尔丰富的人文资源,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阴山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地带,将唐诗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唐朝诗人梦想中建功立业的好地方。除了王昌龄的那首著名的《出塞》外,高适这位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也曾留下了描写阴山的诗句: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戴叔伦《塞下曲》:
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出入玉门关。
戎昱《塞上曲》: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
虽说,这些诗人都不一定来过阴山,但我们如今完全能够这么理解,因为阴山这条祖国北疆农牧分界线上的断块间隙的存在,中原与边地之间才在战争中有了许多人文的融合通道,进而有了中国诗歌史上边塞诗的高度。不容置疑的是,中国汉唐的边塞诗人们最早是越过阴山走向更远的边疆的。阴山因此成为边塞诗的一种文化堆积,这种堆积分明包含着阴山及其以远的所有边塞诗。
当然,所谓边地并不一定就是战争与诗。
整个阴山的“肤色”是黛黑的,但在乌拉特后旗青山镇马奴庄园后面约l公里处有一峡谷却是红色,这就是炭窑口红峡谷。长约l公里的峡谷两边为红石山,长约4公里,宽约l公里,质地为红色砂岩,受风蚀的影响,形成了众多象形景观,如猛虎下山,如蛟龙出海,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出红峡谷往东而行,在青山镇镇政府所在地北边不到1公里的地方,也有一处红石山,和身后的黛黑色阴山形成鲜明对比,两者之间夹着一个小村子——红山村。这个红山绿树间的小村子只有不多几户人家,散透着一股古色古香的气息。山泉在村中潺潺而过,宁静宜人,在这里既能观看古老的阴山,又能体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还能尝到农家的美食,更可畅饮几杯,可谓阴山下的一方世外桃源。而杭锦后旗陕坝镇二线公路出口处4公里处的塞上园更是一个理想休闲的好去处。塞上园是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共分为五大功能区:民族风情区、商务休闲区、康体娱乐区、特色餐饮区以及历史文化展示区。这里除了可以采摘、休闲和观光外,可以感受到内蒙古的敖包祭祀文化,是人们体验蒙古族风情的绝好去处。
这就是阴山,不但有胭脂和诗歌可以让人怀念,也留着美景等待我们养心养颜。
本文为路生《到巴彦淖尔来看中国》一书,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路生lushengdezimei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