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之美在冬季(凝时牡丹之美爱花爱生活)
作者 | 王新悦
从事牡丹摄影近40年,拍摄了十几万张延时摄影图片素材,以及4万余张牡丹图片资料,拥有分类细致、题材全面的牡丹影像数据库,他就是菏泽著名摄影家桑秋华。
▲桑秋华全神贯注拍摄牡丹
牡丹延时作品成功“出圈”
桑秋华是菏泽第一位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过很多奖项。自从1983年他第一次扛着照相机来到牡丹园,就爱上了牡丹。从此,牡丹也成了他镜头中永远的主角。从企业职工到自由摄影师,从拍照片到录视频,和牡丹相处越久,镜头里的牡丹不断带给桑秋华更多惊喜。
为了创新表现形式,近些年,桑秋华迷上了延时拍摄。牡丹延时摄影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全靠桑秋华自己摸索经验。一朵花从初绽到盛开需要5~30个小时,需要上千张片子才能合成一个短短的画面。2014年4~5月,桑秋华采取延时摄影的方式拍摄了216个小时,没日没夜守候在牡丹旁边,记录了多个品种牡丹的绽放全过程,然后将其制成2分钟左右的视频,命名为《国花神韵》。当他把这段影像发布在互联网上后,牡丹之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此次“出圈”,让很多人对牡丹延时摄影和菏泽牡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20年,央视重磅推出的《花开中国》纪录片中的第五集《牡丹》,就播放了一组由桑秋华拍摄制作的关于牡丹绽放的延时摄影作品。从2018年到2019年,央视摄制组对桑秋华进行了多次采访和实地拍摄,在最终呈现的纪录片中,有关桑秋华的作品和采访镜头时长达到8分40秒。
▲牡丹之美
拍摄背后的艰辛
每年牡丹花开的时节是桑秋华最忙碌的时候。牡丹花期只有短暂的20天,黄金时间只有六七天,每天上午日出后两个小时到中午11点前更是关键节点,除去阴天和刮风下雨的天气,桑秋华每分每秒都在抢拍。
桑秋华常常是白天在牡丹园里拍,夜晚在家中的小型牡丹圃里拍。每天天不亮,他便早早起床,匆匆吃几口饭便赶往牡丹园。如果是去稍远一点的地方,更是要赶在日出前到。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传送、挑选、编辑照片,时常忙到深夜。由于严重体力不支,花季结束后他往往都会病倒。失败是常有的,有时拍摄时不小心花朵出镜或者跑焦,几天几夜的工作就会付诸东流。受天气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可能某个品种今年开得好,第二年就不太理想,因此必须抓紧每分每秒的拍摄。
自费从事牡丹摄影,对于桑秋华而言,面临太多困难。舍不得吃穿的他,两年内在设备上投入了10多万元。“拍延时照片需要多机位拍摄,最多时需要5部相机。相机不够就去借,有两部相机现在是在‘带病’工作,落后的D300现在还在使用。”桑秋华说。为了制作道具,他还去废品收购站捡合适的材料,买回来后找人加工。他说:“只要大家喜欢,再苦再累也值得。”
历时5年,桑秋华又拍摄了第二部作品《国花牡丹》,展现了牡丹从播种、发芽、展叶到开花的整个生长过程。视频制作过程中,经历数次失败,克服重重困难,采用多机位拍摄,日夜守候,用坏3台相机、多只补光灯,拍摄延时图片10万余张,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
▲桑秋华作品
为宣传家乡尽一份力
为了表彰桑秋华对宣传家乡菏泽和牡丹所做出的贡献,2020年当地政府授予他“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称号,并奖励他30万元。对于这笔钱,桑秋华决定专款专用,更换了一些老旧的拍照设备和航拍器材,力争拍摄出质量更佳的照片和视频,为宣传家乡做出更大贡献。
他计划拍摄100部公益片来宣传家乡的牡丹,每年10部,10年内拍完。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由于不分昼夜地制作,已经拍摄完成了43部。“照这样的速度,可能两三年内就能完成计划。不过我不会停止拍摄,还将继续制作,内容上也要更加丰富,比如牡丹科普知识、牡丹产业、家乡菏泽的旧貌新颜等。”桑秋华说。
桑秋华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花期时是抢拍,其他时间是常年拍,每个季节拍摄的重点不同。春天拍发芽、开花,夏天拍种子,秋季拍秋发牡丹、拍嫁接,冬季拍催花、产品深加工等,只要是跟牡丹有联系的内容他都拍,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由于多年拍摄,桑秋华与当地的牡丹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很多牡丹园的技术专家和工人都成了朋友。如今,当地政府还在园区建立了一个工作室,专门用于拍摄,拍摄条件变得更好了。桑秋华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他看来,正如“牡丹舍命不舍花”,宁可死去也要成功绽放一样,人也要尽最大努力留住美好的东西,多为社会做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