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邀君心度明月下一句(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七言绝句名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最近六岁孙儿背古诗,突然问:诗的第四句话到底是“随君直到夜郎西”,还是“随风直到夜郎西”?我问他,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他回答说我看见书上有的写的是“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的写的却是“随风直到夜郎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如果对于成年喜欢古典诗词的人,这一问题似乎还是不难回答的。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问题就非常难回答了,因为孩子年龄还小,对于一些版本问题,一些字词的理解,其实还是很难听懂接受的。
其实不论是“随君直到夜郎西”,还是“随风直到夜郎西”,不能简单地说,哪句是对的,哪句是错的,因为这首诗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版本的区别。清代王琦《李太白诗集注》用的是“随君直到夜郎西”,但注明了别的版本用的是“随风直到夜郎西”。因此我们今天读这首诗可以允许有不同的版本存在。一般说来,不存在对与错这样的判断。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到底哪一个是李白认可的,今天已经很难说清楚。不过近些年来各种选本基本都倾向于“随君直到夜郎西”。
于是这让我们联想起了影响非常大的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一个选手答题时答成“随风直到夜郎西”,竟然被当成了错误答案,于是淘汰了这位选手。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武断的,极不应该的!
那么我们对这两句不同的诗句,到底该怎么理解?其实这倒可以,每个人有每人的看法,所谓见仁见智,说出哪一句更好一些,而不是说出哪句是对的,哪句是错的。
窃以为,还是“随君直到夜郎西”要好于“随风直到夜郎西”。如果从用语的准确来考虑的话,“随”的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的“明月”,“君”指的是李白的友人王昌龄。“明月”可以“随君”,那是“明月”“随风”就很难讲通了。
从诗歌表现的意境来看,李白此时不能和友人王昌龄同行,但是他又非常关切王长玲的遭遇,于是他展开想象,说把“愁心”寄托给“明月”,“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月亮代表我的心”,所以才有“随君直到夜郎西”。
凌宏宪《唐诗广选》:梅禹金曰:曹植“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齐浣“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此诗兼裁其意,撰成奇语。
李白这样的描写诗境是非常浪漫的,把李白与王昌龄之间的友情也表现得极为深厚。如果是“随风直到夜郎西”,不仅语感上有疙瘩,不那么十分的通畅,而且诗意境的美感也因此大大的降低。
再从事理上讲,李白当时在扬州一带(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第一句是“扬州花落子规啼”),王昌龄被贬龙标,是步步向南走,直到“夜郎西”。此时的季节,已是“杨花落尽子规啼”,也就是意味着到了暮春时节。这时如果是刮风的话,大概多刮东南南方,于是“明月”就没有办法“随风直到夜郎西”。
综上所述,两句诗好像还是“随君直到夜郎西”更好一些。
可能也有的读者会说,李白不是有这样两句诗吗,“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不就是把“心”和“风”连到一起了吗?于是便认为这句话应该是“随风直到夜郎西”。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两句诗里面没有“明月”,就是直接说,狂风吹走了我的心,把我的心挂在了咸阳树上,以此表明对友人的思念,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不一样的,不能拿来简单的类比。
当然我们每位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如果您认为“随风直到夜郎西”也不错,也可以陈述您的理由。古人有云,诗无达诂。我们绝不应该自己认为这种说法好,一定就把另一种说法说得一无是处。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诗词大会判定那位选手答题错误是非常不合适的。
再回到少年儿童背古诗的问题上。由于小孩很难理解这样深细,所以老师或家长给孩子选择读诗的版本很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