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一张作战图铺就脱贫路(日子越来越兴旺)

牢记嘱托 沿着指引的方向前进

5月13日下午,走进位于渠首附近的九重镇邹庄村,他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到移民户邹新曾家中看望,同一家三代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完善村级治理,团结带领群众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他祝愿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

“日子越来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刁良梓

5月13日傍晚,伴着微微细雨,记者走进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眼前立马为之一亮:

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红顶白墙的两层小洋楼分立两边,树木挺拔葱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时尚又亮眼。

新春走基层一张作战图铺就脱贫路(日子越来越兴旺)(1)

村民在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村规民约墙前散步。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放 王铮/摄

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辖5个村民小组,175户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搬迁至此。搬迁群众过得怎么样,带着深深的关切,5月13日下午,来到这里。

安居乐业日子美

“当时站在那里,我就站在这里。”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前面,淅川县县长杨红忠难掩激动之情,用手比划着说,“我向汇报,淅川县是南水北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历时半个多世纪,总共移民36.8万人。”

当记者问:“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杨红忠脱口而出:“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群众的关切溢于言表,他问移民现在生活得怎么样?我回答,因为国家政策扶持,我们前后10年筹集资金,改善了当地环境,调优了产业结构,补齐了经济短板,我们还结合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探索了‘长中短’产业发展路子,现在邹庄村村民年收入13000元,群众安居乐业,请放心。”

10年来,邹庄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搬迁时,村民邹振朝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以后不仅开起了商店,还开上了小轿车。“搬迁前俺家就两间草房还烂糟糟露着天,现如今都住上了楼房。房子好、生活好,吃穿不愁,真是幸福到天上了。”

像邹振朝一样,“幸福到天上”的还有村民邹金娥一家。邹金娥的丈夫在京都果园农业公司上班,孩子们外出打工,自己干起了村里环卫工。她感恩地说:“活儿不重,每天就是扫扫树叶、小纸片。每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老年人花销不大足够了,如今的生活就像这芝麻开花节节高。”

美丽画卷铺展开

记者问杨红忠:“您觉得最关心什么?”

杨红忠说:“我觉得,最关心我们地方党委政府是否办了实事,在新家园里的群众生活得好不好。”

牵挂的,也是地方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努力的方向。

投资50余万元的邹庄村党群服务中心于2011年6月建成,设有便民服务大厅、党群活动室、两委议事室、一村四警室、村务监督室、档案资料室,还有村级医疗卫生室等。村治保主任邹会彦自豪地说:“搬迁前俺村连个像样的村部都没有,开会没有场地,服务群众没有阵地,村干部在群众面前腰杆也挺不直。如今好了,这党群服务中心楼上楼下的,办公、开会、服务群众都很方便,咱村干部也有底气了。”

记者在便民服务大厅看到,这里可以办理社保、计生、危房改造申请等事项,群众有来咨询政策的、有来办理事项的。

“说,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完善村级治理,团结带领群众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这真是说到我们心窝里了。如今邹庄村集体年收入达70余万元,可以为群众更多地办实事、办好事,村干部在群众中间更有威信了,群众也更拥护了,干群关系更和谐了。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迈进。”村干部邹清选说。

一件件为民实事,一个个民心工程,让邹庄村旧貌换新颜。水泥路铺好了、太阳能路灯亮了、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清晨傍晚,村民纷纷来到这里健身、跳舞,好一幅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

离开村子时,村民们簇拥到路旁,高声向问好。向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建设者和运行管理人员,向为“一泓清水北上”作出无私奉献的移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他祝愿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

的到来,对邹庄村村民来说,不但是一个高光时刻,更是一个暖心时刻、幸福时刻。该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激动地说:“没想到对移民群众评价这么高,这么关心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他一路走一路问,问得这么具体、问得这么暖心。我们非常激动、非常感动,一定不辜负的期盼,下一步在乡村振兴中争做排头兵,让产业发展更好、村容村貌更美,不断增强乡亲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5月13日下午,走进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建立起来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实地察看猕猴桃长势,详细了解移民就业、增收情况。他强调,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海锋

为了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淅川移民别故土、离家乡,舍小家、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春走基层一张作战图铺就脱贫路(日子越来越兴旺)(2)

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种植户在修剪果树。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放 王铮/摄

几年过去了,搬迁群众在新家有没有找到勤劳致富的好门路、好营生,创出稳定增收的好项目、好产业?是否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他们的生产生活、居家生计,始终牵挂着的心。

正是猕猴桃坐果的时节,5月13日下午,伴着时停时续的小雨,正在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务工的几位村民和技术员,突然迎来了“大惊喜”,收获了“大幸福”。

“当时我正在地里劳动,忽听有人说话,抬头一看,是来了!”距离开已近一个小时,技术员宋学道仍沉浸在兴奋之中,“大家心里都特别激动,纷纷从地里赶出来迎接。”

“太激动了!真想不到能见到,还和他面对面站在一起。”在基地务工的邹庄村村民张光先、盛亚丽等人,说起那个幸福的时刻,脸上光彩四溢。

邹庄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移民搬迁村。2011年6月27日,村民们由原油坊岗村搬迁至九重镇下孔西移民点,改名为邹庄,全村175户750人。10年间,他们已在这里深深扎下了根。

“就站在我们干活的果树前,我们都激动得不知道该说啥好。”站在当时和见面的果树旁,张光先兴奋地介绍着当时的情景……

邹庄村2016年起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建设了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流转土地652亩,种植猕猴桃、葡萄等果蔬。目前,全村300余人就近就业从事果蔬产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移民搬迁到这里,国家给政策,果园给提供务工机会,让我们这些中年妇女也可以就业有收入。”年纪稍大的盛亚丽说,大家简单给汇报了生活生产情况,“他听了很高兴。”

激动地说起的到来,几位大姐一下没有了刚接受采访时的羞涩、紧张,话越说越顺畅:“特别亲切、和蔼,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我们对说,希望国家的好政策一直持续下去,我们会安安心心扎根这里,天天过好日子。”

天天过好日子,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从国家到地方,从企业到一家一户,都在不停地努力。

当时,基地负责人买健也向介绍,他们来这里投资发展,是被渠首的好山好水所吸引。接下来,他们会带动更多周边搬迁群众就业。

“对我们在这里种植果树保护水质、发展产业助搬迁群众增收,给予了肯定!”买健兴奋地说。

邹庄村是淅川县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试点村、重点村。来到果蔬园基地时,淅川县公安局驻邹庄村第一书记凌行,一直紧随的步伐,向汇报自己驻村工作的情况。今年3月份才担任第一书记的他,虽然驻村时间不长,但各项数据尽在脑中。

“问我是哪个单位的,什么时间来驻村的,基地都种植了哪些品种,亩产能达到多少,市场行情怎样,收入能有多少等等,我都一一作了回答。”凌行说,还让他把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好,多关心搬迁群众的生活、就业、收入等,帮助群众提高技术水平,协助基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我一定会按照的要求,紧扣乡村振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搬迁群众真正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过幸福的好生活,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凌行表示。

新春走基层一张作战图铺就脱贫路(日子越来越兴旺)(3)

编辑:胡田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