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寒食帖全面赏析(我们的东坡我们讲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以专家讲、作家讲、文艺家讲、新闻主播讲、网络达人讲等方式
推动“三苏”文化认知、传播、传承。
文物简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在书法上,北宋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苏”是指苏轼。“黄”是指黄庭坚,“米”是指米芾,“蔡”是指蔡襄。)而苏轼,在四人之中,排名第一。那么,他的书法代表作是什么呢?《寒食帖》则可以称之为其巅峰之作,被业内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此帖,作于什么时候呢?据记载,元丰五年(1082),寒食日前后,苏轼写下了此诗,并创作了这幅书法作品。目前,该原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么,当时苏轼《寒食帖》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1080年,苏轼因为宋朝最著名的文字狱,也就是“乌台诗案”,被他的政治对手诬陷,最后贬到了黄州任团练副使。(黄州,就是今天湖北的黄冈市。)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苏东坡即兴创作了这首有名的五言诗《寒食帖》。
《寒食帖》分为两首。其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其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在诗歌中,我们能感受到苏轼的愁苦和悲伤。当时,被贬的三年中,苏轼没有能回老家四川眉山市给父母上坟,他也被宋朝的君王所遗忘。他想起自己在黄州的艰难日子,忽然有种穷途末路之感,于是,将自己苍凉的情绪宣泄在笔尖,刚起笔时字体平缓凝重,随着情绪变化,字体结构的大小不断浓烈而浑厚,线条也急剧变化,从第二首“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开始,字体越来越大,笔势越来越急促,用墨越来越浑厚,到“破灶烧湿苇”这一句落笔时,笔力较之前面最为厚重,情绪大爆发,思想大崩裂,直到“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苏轼的情绪才慢慢平复,笔势渐渐平稳,如雨过天晴,再见轻云的感觉。
《寒食帖》是苏东坡书法的代表作,门生黄庭坚的跋语更让这件作品锦上添彩,璀璨增光。而清代乾隆皇帝的高赞:“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则更是让此帖再添荣光,名扬天下。
解说嘉宾简介:
贾飞
青年作家,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迷惘一代》《天上人间》《中国式青春》等,曾被评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0强、“中国十大80后励志作家”“中国四大青年作家”,作品《远灯》获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等。
来源:四川观察 郭峰磊 刘哲延 董昕祎 王奕瑾(实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