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具体时期(孔子由周游列国到授徒兴学)

孔子,鲁国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列强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生活贫困潦倒,社会动荡不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孔子周游列国具体时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周游列国具体时期(孔子由周游列国到授徒兴学)

孔子周游列国具体时期

孔子,鲁国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列强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生活贫困潦倒,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如此的动荡社会,孔子提出自己的主张“德志”,“仁”和“礼”的学说,想以此来平定动荡不安的局面。然而现实狠狠的打碎了孔子的梦想。在孔子周游列国后,其主张并不能被真正的认可。

孔子最后回到了鲁国,年事已高。多年经历让他放弃了从政的念头,开始专心致志著书立学和教授学生。这是孔子一生重大的转折。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总结为《论语》。

孔子学生三千多,成名七十二人。孔子在教学上能因材施教,注重方法。

有人问孔子:“什么样的人值得培养呢?”

孔子说:“实施教育应该不分对象,不管你是富翁还是穷人,是官家子第还是普通百姓,是古稀老人还是年轻后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大家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在课堂上,不是满堂灌,而是因材施教,适当进行一下点拨,让学生个个开动脑筋,显示出自己的才华。

有人问孔子:“为什么您的学生都比较能思考,您是怎样教育他们的?”

孔子说:“我教学生的方法,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勤于思考,不到学生努力想还想不通的时候不启发,不到学生要表达而表达不出的时候不开导——因为勉强是没有意义的。”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是学习过的知识要经常温习,学了知识,知道了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孔子的学习理论放到现在也不过时,是几千年来许多学子学习的重要参考。

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白天老是打瞌睡,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孔子提醒了他几次,他每次都表示会改正,但老是改不了。孔子见宰予已经养成了白天睡大觉的坏习惯,要该也难了,就批评他:“烂木头没法雕刻,粪土弄污了墙壁没法粉刷,对于你这样子我简直不知道怎样责罚了。”

宰予说:“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会改正这毛病。”

孔子说:“过去我对于别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于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从你的身上,我改变了以前看人的方法。”

孔子学生中有的富有,有的穷困。其中子路就是比较穷的一个。但子路心态很好,学习认真,受到老师的赏识。

孔子曾夸子路:“穿着破旧的棉袄,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却不感到羞耻的,恐怕只有子路吧,不嫉妒,不贪求,有这样品行的人,怎么会干不好事呢?”

孔子办学是成功的,在他门下,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孔子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