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修改(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

作者:喵哆哩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1990年,松骨龄战斗13位烈士之一的李玉安老人回到了老部队,紧接着,井玉琢老人也回来了。当年9月的一天,记者陪同井玉琢老人看望作家魏巍,谈到当年战斗的情形,两位老人激动不已,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修改(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1)

井玉琢(左一)和李玉安(右一)

同年11月6日,哈尔滨寒冷依旧,但黑龙江的一个院子里洋溢着温暖。40年后“复活”的志愿军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两位老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生死离别40年,两位老战友以这样一种方式见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后来,老作家魏巍见到了李玉安和井玉琢两位老人。看着井玉琢老人被美军汽油弹烧得脸和脖子都变了形,魏巍心里很难受。当年在松骨峰战斗中,身为副班长的井玉琢老人全身被汽油弹烧着,他与其他十多名身上着火的战士,愤怒着冲向敌人,抱着美国士兵滚下山崖……

井玉琢是正儿八经的东北汉子,为了生存,9岁开始讨饭,30岁参军入伍,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立功11次,后随38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112师335团3连副班长。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修改(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2)

油画《松骨峰阻击战》

在松骨峰战斗中身负重伤获救,对于井玉琢老人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40年后,他回到老部队,部队要为这位老英雄请功。井玉琢老人婉拒,说,相对于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英雄烈士我是幸运的。老人表示,40年前的事了,还提它干啥!真正有功的是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给我请功,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怎么办?

井玉琢老人是二级乙等残疾,按照规定,可以由国家供养,本来有关方面已经准备把他安排到家乡附近的一所荣军学校供养终身,可是,1952年井玉琢老人伤愈后,坚决申请退伍回到七台河农村务农。

自食其力对于一位高度残疾的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事。荣军学校工作人员劝他,伤成这样了,还怎么劳动,就留在学校吧。井玉琢老人态度非常坚决:只要自己能动,就不给国家添负担,不能坐吃国家的。为了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同意,井玉琢老人用被残疾的手写了一份决心书,表达自己的决心。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修改(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3)

魏巍和两位“活烈士”合影

从1950年到1990年,40年来井玉琢老人从未向任何人讲述过自己的功绩。即便是他的名字随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登上了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他也从来没有倚功卖功,他也没有向任何人炫耀过自己的功绩,讲过自己的故事,包括对自己的孩子。

回乡后,井玉琢老人开始务农,对于一个二级乙等残疾人来说,干农活并不比打仗轻松。刚开始,井玉琢老人一握锄头,手上刚长好的皮就裂开,鲜血沿着锄把淌。井玉琢的妻子心疼他,劝他不要再受这份罪,就是沿街要饭也要养活他。井玉琢老人开玩笑说,我可是孙悟空,钻过“八卦炉”,美国人的汽油弹都没把我击垮,我还能被这点皮肉之伤难倒吗?

经历过战争的人,意志力十分坚强,井玉琢老人握着带血的锄把坚持干活,手上的皮裂了又合上,合上又裂开……反反复复,井玉琢的手竟然能自如伸握了。很快,井玉琢老人干起各种农活都得心应手了。

农村吃“大锅饭”后,因为农把式操弄得好,井玉琢老人被推举为生产队长。他带领乡亲们一心想甩掉落后的帽子。为了集中精力搞生产,他把兼任的支部副书记职务辞了,专心带乡亲们投入农业生产。两年时间,他总是第一个出工,最晚一个收工,用行动做榜样。很快,曾经底子薄弱、生产落后的生产队改变了面貌,不再吃救济粮,每年还能交售粮食。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修改(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4)

马玉祥(右一)与井玉琢(左一)李玉安(左二)及王宿启回忆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

困难时期,井玉琢管着生产大队的油坊。由于粮食稀缺,很多人都吃“代食品”。什么是“代食品”?草根树皮野菜粗糠,不知大家听说过没?井玉琢老人的妻子、孩子因为长期吃“代食品”引起便秘,解一次手就像动了一次手术。乡里乡亲不忍,劝井玉琢老人从油坊里捎点油回来,给老婆孩子润润肠。

井玉琢坚决不肯: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现在大家都困难,我管油坊就往家里捎油,那别人困难怎么办?难道管粮的就往自己家里拿粮,管砖的就往自己家里搬砖吗?

井玉琢管油坊期间,过手的油粮多达十多万斤,没有往私人怀里揣过一瓶油,没有往家里带过一粒公粮。

井玉琢有6个孩子,还要赡养双亲,全家10口人,开销主要来自他一年136块的残疾补助,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表露真实身份,向组织伸手的念头。后来,随着李玉安老人“复活”,记者联合38军在全国寻找依然健在的志愿军“烈士”,几经周折,井玉琢被找到了。

井玉琢“出名”后,老部队邀他回去看看,这也是井玉琢深埋在心底的愿望。不过,井玉琢老人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到北京看看英雄纪念碑。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修改(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5)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井玉琢、李玉安曾参加渡江战役

那年,刚好老人回老部队路过北京,他来到广场前,看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久久凝视。他走到英雄纪念碑前,不走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后来老人独自一人,默默围着纪念碑走了3圈。

他说,看着纪念碑下那些战友,感觉好熟悉,就像是我一个班的战友!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