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校风咋样(对话华山美校40年)
“华山美校”在上海中等美术教育界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一后来易名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学校几乎一直伴随与见证着改革开放,并将迎来成立40周年的纪念。
1970年代末,上海华山中学老校长陈平开始筹备美术班,1980年,华山中学终于首先在高中阶段创办美术班,并开始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探索。1985年上海华山美术职业学校正式挂牌,这也就是后来被广为熟知的“华山美校”,此后声誉渐盛,从华山美校走出的学子在最好的年华,得到艺术的浸润。在当下,曾经的华山美校呈现出怎样的办学趋势?“澎湃新闻·艺术评论”(thepaper)在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校长沈蓝的讲述中,听到了这所学校的变与不变。
1985年上海华山美术职业学校揭牌
1995年,华山美校、静安职校、逸夫职校合并为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开启了新的发展,在未放弃自身与社会接轨的优势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升入高校学习的可能。2010年,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后更名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两校品牌优势叠加,彰显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而后学校开设多种类型的“贯通班”,为各学历层次提供上升通道,拓宽学生的发展出路。2018年,学校将现今的校址巨鹿路700号中的一栋建于1930年代的老洋房打造为一个专业的艺术场馆,并以“华山艺术馆”命名。首展“源”将于3月30日开启,参展的艺术家均为“华山人”, 他们的名字本身似乎也构筑了上海艺术的今天。
当学校走过近40个春秋,当下的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呈现出怎样的办学趋势,在上海的中等美术教育慢慢式微或转型情况下,逸夫职业技术学校的坚持和困惑又有哪些?“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专访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校长沈蓝。
1995年逸夫建校
澎湃新闻:众所周知,今天的逸夫职校是由多所知名的中职校合并而来,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华山美校。近40年来,学校的教办学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沈蓝:1980年代,在从华山中学转到华山美校的当口,当时的领导陈平校长最早开始在高中阶段办美术师范班,再者贴近市场办动画班、室内设计班、装潢美术班。1980年,第一届就有三个动画班,一个广告班,这些班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等单位展开联合办学,如今看来老校长的定位是非常可贵的,他开创中等美术教育之先河。
19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美术类学校被认为是一种曲线升学的方式,当时无论传统中等美术学校还是综合类的中等学校都开设了美术班,当中几年我们也有过一段扩招时期,但如今再次回到了贴近市场、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办学初衷,我们在重视基础美术的训练外,更多培养面向社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职场所需要的人才。
虽然40年来,我们的办学理念有起伏,经历了注重应用美术到注重升学,再到坚定与市场贴轨、培养应用人才,但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吴邦国在1991年来校调研时,题写的“发展应用美术,培养‘四有’人才”的寄语,是我们一直坚持和秉承的,我们不只培养升学的学生,我们的教学理念一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最初的华山美校,到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再到今天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下均简称“学校”),我们的每次转型都是再一次贴近市场。社会在变,学校办学也一直跟着它在变,所以我们一直是立潮头的。
即将启用的华山艺术馆
澎湃新闻:这些年来,学校招生人数的变化?
沈蓝:最早的华山美校是小班化的教育,一届大约有200来个学生,在90年代中期开始的扩招,也与整个大学考试扩招息息相关。办学最高峰时全校学生人数高达3000多人,现在全校大约有1200人,虽比最初华山的规模大一点,但回到了比较理想的规模,每一届300-400人。
华东模范中学在学校的办学史上也是很重要的一笔,当时谢丽娟副市长特批在华山美校建立了普通美术班,要让美术类的学生也有升学的可能,所以才有了华山美校与华模的联办。谓之双通道。
从美术教学的角度讲,我们认为美术必然是小班化,它不能够扩招,一扩就是类似“培训机构”模式。学校40年来规模的起伏,受到上海的生源起落的影响,但是也有我们的刻意控制。我们合作高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老领导龚学平校长的办学理念——“不要办学店,而要办学校”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所以从华山到逸夫,这份坚持我们一直在。
2018年3月,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自己的作品
澎湃新闻:改革开放40年,对这所学校的影响是怎样的?
沈蓝:改革开放四十年不管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教育行业都发生很多变化,首任校长陈平,他从天津南下,华山美校也因他而建立,当时正好是上海缺少实用型、辅助性美术人才,于是与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老师协商办一个美校,并向教育局报备,经教育局同意就办了华山美校。
此后,华山美校始终参与到教育改革的每一个历程中去,哪怕在过去一度艺术类职业学校的过度升学需求下,我们始终没有丢掉应用美术的一块,坚持培养市场需要的人,而不是全以升学为目标。到今天,市场需要文创经济,我们也从小美术的概念到了大美术的概念,我们现在所有的专业设置更丰富化,以贴近文创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是在搞文创专业的集群。从教育这个领域来说,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是走现代职教的“立交桥”体系,它有一个新的体系的要求,跟原来所说的以就业为导向不一样了,有点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学生如果进了中等职业学校,还是可以双向选择的,你既可以升学,比如现在学校也有跟高校贯通升学的部分,也有美术特色高中去考艺术类高校的部分,可以直接走学院派之路;同时我们也保留着就业的部分,和大量的企业合作,去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对学校来说,改革的40年,既有经济市场发生的变化,也有教育领域的变化,包括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倡导,每一次我们都是贴近着市场走,这个是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要依赖的。我们是在为经济未来发展所服务的,同时将此再融合进教育改革的潮流中。
学校师生外出采风
澎湃新闻:解放初的上海美专有一些著名老师开设私人画室,延续上海的绘画文脉,华山美校是否有传承和发展?
沈蓝:上海中心负责内部深化设计的王栋就是华山美校毕业的,他是孟光的学生,他毕业后留在华山美校教美术,1990年代中期离开上海赴日深造,后又在法国国立艺术学院读了硕士,最后回到上海参与了苏州中心、北京中国尊等地标建筑的设计。还有当时办美术特色班的元老包新生。他们引入了社会艺术活动,在华山美校开展了水彩画研究协会的活动,当时的研究会大概有四五十人。后来许多华山学子学水彩画都是受李咏森、钱延康等老先生的影响。
80年代开始,华山美校培养的实用型人才毕业后,往往分配到华东设计院、民用设计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等相关行业中做美术设计助手。他们从基层开始做起,有扎实的基本功,跟着好项目、好老师,眼光和技术也相应提高,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现在做建筑的市政景观设计院院长钟律、老凤祥设计中心主任黄雯等都是华山美校毕业的。他们手上有功夫、设计有眼光,参与大赛提供的平台,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每年也会邀请华山毕业的优秀校友回校参与“校友讲坛”,为再到学生做讲座,延续华山美校创办以来的精神。
华山美校也可以说是上海当代艺术的起源之处,周铁海、施勇、李磊、马良等都是华山毕业的,1990年代初,华山美校的地下室经常办当代艺术展,而构架起这些人才梯队的,不仅仅是知识。
2016年“前世今生”百年上海日用品包装展
澎湃新闻:相比60、70后、80、90后和如今00后的学生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们的教育又是如何贯穿其中的?
沈蓝:60、70后的学生往往是真的热爱美术,基本功非常扎实,很少有临时突击来考的,而是通常已经师承一派。80、90的学生分两批,有一部分是真的热爱艺术、并有家学渊源,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学生是为了曲线升学。“00后”的孩子们对于美术本身的概念不像过去那么强烈,更多的是大艺术的概念,今天考学校的学生美术基本功的门槛相对低一点,而更重视文化课,比如我们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共同开设了两个专业的中高职贯通班,以及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开设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首饰设计)中本贯通班,文化分要求差不多在区重点水平。现在的孩子可能是广义地爱艺术,尽管并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但现在孩子的视野非常宽泛,甚至国际化。当然,尽管我们看到“00后”学生好的一面,但我依旧觉得基本功很重要,电脑制作、后期技术处理都是有局限性的,手绘功夫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入学后,我们依然坚持基本功的训练。
2017年毕业生作品展
澎湃新闻:相比过去,上海的中等美术教育似乎慢慢式微或转型,你们学校的定位如何?
沈蓝:一度是上大美院附中、工艺美校、华山美校三足鼎立,这三所学校各有特色:上大美院附中更像是高校的美术预科,教的是纯艺术。工艺美校在工艺美术那一块做得挺好的,有自己特色,但未必很紧密贴近现实的市场需求。
20世纪末大学扩招,各类学校都开设美术班,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参差不齐。好在其中一些学校依然还是有一种身份的坚持。我们学校的“初心不变”是因为我们始终是贴近市场在办学,像目前我们与老凤祥、龙凤旗袍等合作,也正恰吻合了文创和手工艺的复兴。
2018年3月,学生的素描色彩基础课
澎湃新闻:相比过去的艺术创作者,80、90后一代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或设计师,本科基本上得到了普及、硕士、博士和有留学背景的更是比比皆是,除专业外,艺术类考生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剧,在这种态势下,学校的优势何在?
沈蓝:我们现在对于文化也是非常重视的,现在的课程结构是三分之一文化课,三分之二的专业课。从升学角度来讲,我们会精心考量,加强密度来满足艺考生的要求。同时对于贯通升学的学生而言,我们不一定直接沿用高中教材,而是根据贯通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和专业特点去梳理文化课的结构和内容。我们还会开设艺术鉴赏、创意思维、财商等通识类课程。
我自己还记得1992年进校后教的是语文,我给学生上语文课用的都不是现成的教材,我们教学生建筑说明怎么写,广告语怎么拟……在文化这一块,我们的学生的能力是不弱的。我们上课的密度是精心处理过的,跟普通高中不一,方向也不同,还是比较强调应用性的。
从毕业出口来讲,华山美校不是最高学历,大部分学生仍会继续深造。至于毕业了以后是马上升学还是过两年再升学关系都不大。我们有一位校友——陆轶辰,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者,华山毕业后,他读清华建筑系,后又去了耶鲁大学,他现在是清华建筑系的教授,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学历不是我们的短板,我们也不争,因为我们就是中等阶段,不管他未来选择升学还是就业,我们对于文化这一块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学校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对目标的明确性,只要有热爱和明确的目标,进入了这个领域,什么时候往上走都不是问题。
学生制作的模型
澎湃新闻:华山美校的学生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和直接工作的比例如何?根据你们对毕业生的追踪,这两种去向哪种更有竞争力?
沈蓝:1990年代是倒挂的,8成是工作,2成是升学,现在大约7成是升学,3成是就业。但也不会导致因为大部分人想升学,我们就只上升学的东西。我们依然是有大量的项目实践,贴近市场。一个是眼光的培养,一个是项目实践的经历、体验,这对未来太重要了。大学里可能不能马上给学生项目实践,但是这个眼光可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人生。
至于去向的选择对于他们的未来,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为在90年代,行业用人的门槛没有那么高,华山美校的学生进入华东设计院毫无障碍,而且正是因为没有明显的门槛,我们的学生很快被市场直接接受,在那个时代往往是就业的孩子更有优势。华山美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行业用学到的第一手知识和培养的眼光进入市场,那个时代有大量的例子可以证明直接就业的优势要远高于升学的孩子,甚至4年本科毕业给华山同班直接就业的同学打工。但是现在用人门槛不一样了,为什么会有七成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能力直接就业,而是用人的门槛至少从本科开始,那么就约束了很多人。但是实际上这个行业,当你解决了门槛问题之后,它绝对是不看学历的,它直接就是看能力的。
有一些专门的美术特色班会把重点放在应对升学的要求上,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个学校一直坚持的或者说是可贵的就是我们没有完全跟着市场走,我们要有自己的坚持。比如在专业课板块上,大量的项目实践的结合,还有“艺术场馆实践课程”等待,我们把学生带到当代艺术博物馆,带到中华艺术宫,到场馆里面去上研究型课程。
在用人目标下的引领,我们是要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引领的,否则这个学校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2015“回想”创意节校友作品展
澎湃新闻:目前上海中等美术教育的困境是什么?
沈蓝:第一,我们这个社会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是很不足,还是有不少家长是因为“职校”不好听,在选择的时候不明智,他们没有看到现在上海的职教体系的构造下面,在升学这一方面了无障碍,同时他也可以就业。家长就觉得职校的名声很差,或者对专业完全不了解,无从选择。其实像我们学校,虽然表面上来看划分了很多方向,但是在一个专业集群之下有很多共同的课程、板块,是可以支撑他们未来进入到文创产业,是可以在各个行业交叉融合的。相比普通高中的孩子,在那个3年中,单纯的学业压力太大了,根本没有时间探寻职业方向,无力顾及兴趣和能力所长。我们曾经比较过,在普通高中读了三年出来的学生跟我们学校读了三年出来的孩子,他们可以同样考入同一所大学,但是我们的三年可以给到他们大量的植入,不管是专业课程的植入还是眼光的植入都是非常多的。所以在当下,中等职业教育需要有一个更加充分全面的认识,它其实是一个可选项,而不是因为无法进普通高中而进入到中等职校的被迫选择,要立足于每个孩子的特点去分析。
第二,学生个人对专业的热情和投入。我们现在的孩子还是显得太乖,他还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在校期间在艺术方面接触到的东西还是比较片面的,艺术是要好好看,到处看的,要思考的,所以我们不断地引导他们去看大量的东西,还是希望他们可以广博一点,这个对他的未来是有好处的。
学生作品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
澎湃新闻:现在艺术类考试的形式是否也是中等美术教育的一种困境?
沈蓝:目前考的写实的东西其实是比较传统的,从应用美术来说,写实只是占了很小的一块,但是多年来上海艺术类高考都没有改风格,确实也是比较滞后的,它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是造成了这个市场畸形的利益链,目前考的内容是常常是可以短时间机械训练的,而且是有套路的,另一方面,就是不跟未来应用型人才的接轨,从国家重视的文创人才培养而言,不是说只会基础的绘画,素描、色彩、速写就可以的,市场的最后用人和现在选拔的东西是完全脱轨的,不利于未来真正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也是大家共同呼吁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