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海淀不偏科(万亿海淀不偏科)

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实现经济总量破万亿,达到10206.9亿元。

这意味着海淀成为继上海浦东之后的第二个经济总量破万亿元的市辖区。

从2022年公布的数据看,全国范围内GDP过万亿的城市也仅24座。而GDP总量未过万亿的省份还有4个。

海淀区作为市辖区,跨入“万亿俱乐部”,其经济体量可见一斑。

视角切换到北京市,全市16个区,加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GDP总量为41610.9亿元,海淀独占1/4,成为北京发展的“压舱石”。

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在“减量 提质”的发展逻辑下,在2022年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北京市的市辖区海淀,是如何实现万亿GDP的?

万亿海淀不偏科(万亿海淀不偏科)(1)

2023年1月31日,中午,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班族外出就餐。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何以海淀?

海淀,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仅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

历史上,海淀以自然风光为胜。元代初年,海淀镇附近是一片浅湖水淀,“海淀”因此得名。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宅府、园林以及坛庙,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等风景名胜。虽然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但颐和园的旖旎风光和恢弘气度,还是能让后人领略园林建筑与山水风光的相得益彰。

1952年9月,海淀区正式命名,此后,全市的高等教育开始向海淀聚集。

万亿海淀不偏科(万亿海淀不偏科)(2)

2022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新中国成立之前,海淀就已经有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知名高校。1952年院系调整,除了清华、北大外,北京还在海淀区集中规划兴建了一批高等专门学院,包括著名的八大学院以及中央财经学院、北京政法学院等。

海淀区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这也为海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高校核心区的中关村奇迹般的崛起,完成了由“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再到如今“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刻转型。

中关村广场那座象征“生命”的双螺旋雕塑,也代表着中关村生生不息的创新力。

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正在中关村发展壮大,“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聚集着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蕴涵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始终引领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正是这种创新的力量和中关村精神,带动着海淀的GDP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几十亿元到21世纪初的千亿元,再到如今的万亿元。

海淀底色

海淀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有这样一句话,“依靠科技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在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彰显韧性、迸发潜力。”

这是去年海淀经济发展的精炼总结。

去年,海淀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9.4%,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3.8%。

高科技拉动投资的同时,海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表现也十分亮眼。预计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7.5%,约占北京全市的四成。

拥有什么样的产业,集聚哪些类型的企业,是一个区域经济结构的底色。无疑,海淀发展最明显的底色,海淀经济最大的特色就是科技创新。

万亿海淀不偏科(万亿海淀不偏科)(3)

北京市海淀区发改委副主任王玉霞。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海淀的万亿是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实现的万亿”,海淀区发改委副主任王玉霞介绍了一组数据:海淀区高精尖产业成为主力支撑,信息、科研、金融三大产业占比达到66.9%,其中信息业比重由2017年29.8%提高至2022年4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

人工智能、区块链、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面向未来的量子信息、空天等领域,构成了海淀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高精尖’产业体系,为万亿级GDP提供强大的产业驱动力。”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副处长刘春哲说。

万亿海淀不偏科(万亿海淀不偏科)(4)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副处长刘春哲。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全面海淀

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万亿”GDP的海淀,不偏科。

2022年,海淀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2%,增速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从投资行业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2.0%,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加强;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4%、24.8%和17.7%。

海淀区坚持“大投资带动大发展”制定海淀区重大投资项目规划谋划工作方案,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在地项目谋划,并对符合条件的谋划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万亿海淀不偏科(万亿海淀不偏科)(5)

2022年11月2日,中关村壹号园区,园区中央大草坪放着艺术家陈文令雕塑作品《鉴古知今》。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去年,海淀区上了哪些大项目?以科学城北区创新腹地建设为例,海淀区全年开复工527万平方米,竣工141万平方米,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中关村创客小镇二期等重大工程稳步建设。

消费方面,海淀也没有落伍。2022年,海淀区积极推进中粮大悦城、西北旺万象汇、西三旗万象汇等重点商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引进中国首店和北京市首店等各类首店46家。

记者从海淀区商务局获悉,今年海淀商业将迎来一系列“新面孔”——西三旗万象汇、五棵松万达、西北旺万象汇等3处大型商业项目将陆续开业,为海淀区带来63万平方米的新增商业面积。

万亿海淀不偏科(万亿海淀不偏科)(6)

2022年4月18日,五棵松,华熙LIVE·冰上中心。这里曾是冬奥场馆。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大型商业集中入市的契机,引入各类品牌首店、旗舰店,增加优质商业供给,培育打造新的消费热点,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黑煜说。

未来,五棵松万达31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将为五棵松商圈释放更多活力空间,与华熙live形成互动,丰富商圈业态种类;西三旗万象汇和西北旺万象汇则将依托海淀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聚集的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优质商业集群。

今年,海淀区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也已明确。

2023年,海淀区将重点打好“科技创新、营商改革、企业服务”组合拳。继续支持技术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企业服务上,还将用足用好中央、市级稳增长政策,做好对重点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的区级政策储备,加大企业精准帮扶。

“2023年在迈入经济万亿新轨道后,我们不停歇、不松劲,将继续推动实现经济6%的中高速增长,乘势而上。”王玉霞说。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