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兰达报废经历(买了台汉兰达花了3天时间)
本次汉兰达拆解直播时间将从2月22日-24日,主要从车辆的被动安全和车身用料两大方面进行揭秘,看看全新汉兰达在车辆的被动安全以及车身用料上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以及会不会有尴尬之处呢?
揭秘汉兰达拆解全过程前段时间,我们在中汽中心C-NCAP试验场的现场,以独家媒体的身份观看了全新一代广汽丰田汉兰达的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也有很多的网友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观看了碰撞试验的全过程。
虽然整个碰撞试验过程已经毫无保留地展示,但还是有很多网友在直播过程中提出了各种疑问,比如试验车辆撞成这个样子还安全吗、这车头都快撞没了为啥还说它的保护比较到位等问题。
所以为了弥补当时的遗憾,我们决定斥资把经历过正面偏置40%碰撞试验的汉兰达三号车买了下来,进行一次深入的揭秘拆解。
拆解前的最后准备
22日8时30分
此次所要拆解的汉兰达已经来到了拆解场地,拆解工程师正在进行最后的拆解准备,并在接下来的拆解环节中,率先拆卸车辆的四门两盖。
而我们看到经历过正面偏置40%碰撞试验的汉兰达已经面目全非,前防撞梁因为局部受力发生了严重的变形,吸能盒也产生较大的溃缩。
拆解工作即将开始
22日9时30分
我们的拍摄天团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工程师团队也在耐心的等待之中,事不宜迟,拆解工作即将开始!
汉兰达拆解正式开工
22日10时05分
随着风炮声的响起,汉兰达拆解工作正式开始,率先进行拆解的是车辆的四门两盖。首先需要拆掉车门铰链上的固定螺栓和连接螺栓,并在卸下车门之前,保证所有的电线已经拆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车门拆卸完成 轻而易举
22日10时30分
汉兰达的车门(包括主驾驶位车门)拆卸还是十分的轻松,并没有遇到哪些困难。而细心的网友发现,在车辆副驾驶侧车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凹陷,这只是碰撞车辆在转运过程中受到的损坏,并不是正面偏置40%碰撞试验所造成的。
主驾驶位车门拆卸后,我们可以看到主驾驶位膝部气囊上存在明显的留彩现象,说明碰撞过程中假人的膝部与气囊发生了接触,起到了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膝盖直接撞击内饰板,接着就是轮胎的拆卸。
车头两侧内部结构相同
22日11时00分
汉兰达的车轮以及车身覆盖件基本拆卸完成,车头部分的内部结构已经完全的裸露出来。可以看到碰撞侧发生了明显的溃缩,铝合金防撞梁包括后边的吸能盒通过变形和溃缩吸收了一部分的撞击力,相比于冲压钢板材质拥有更好的可塑性等力学优势,以及对重量进行了控制。
车辆的水箱部件也发生了内凹,可以看出碰撞时的威力巨大。此外,我们看到发动机两侧的结构保持一致,碰撞侧的翼子板安装梁在撞击中拥有较好的能量吸收。
接下来就是进行防撞梁的拆解,不过由于防撞梁已经发生了变形,不能通过简单的螺栓拆卸,所以只能进行切割处理.......
铝合金吸能盒 效果显著
22日11时40分
汉兰达的前保险杠在工程师的努力下,已经完全的拆卸下来,而至于防撞梁是选择铝材还是钢材,只是针对不同特性之间的取舍,如果只是从成本来说,铝合金的价格肯定更贵一些。
我们再来到没有发生碰撞的这一侧,蜂窝状吸能盒虽然没有压溃诱导槽的设计,这样可以在槽内使得撞击力度更好的被分散。但是其铝合金的设计,碰撞吸能的效果也会更好,增强了前部碰撞时的溃缩能力,进一步保护行人。
依旧沿用全框式副车架
22日13时00分
在车辆的前保险杠和水箱拆除之后,发动机的真容已经完全的展示出来,可以看到发动机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损伤,只是由于单侧的碰撞受力,产生了一定的偏移。
全框式的副车架结构与上一代汉兰达基本保持一致,碰撞侧的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弯折,很好的化解了碰撞冲击力。我们也从另一侧的结构中看出,车辆在偏置碰撞中通过焊点或者材料的不同,分散了部分撞击能量和抵御车身的变形。
发动机舱内部拆解困难
22日14时30分
我们把视线从汉兰达的车头转移到车尾,车身后部的防撞梁使用了双弓形的高强度钢材设计,并没有采用铝合金的材质,可以提高结构的刚性和硬度,卸力吸能的作用就只能交给后车了。
汉兰达的排气系统也已经拆除完成,接着就是将发动机从发动机舱中分离,但是由于较为严重的碰撞溃缩,拆卸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
汉兰达底盘拆解完成
22日15时30分
由于发动机的前后悬架与车辆的副车架相连,为了更加方便的进行拆解,所以工程师们直接将把汉兰达的前后桥从车身分离。
全新一代汉兰达的前悬架为麦弗逊式,后悬架则是多连杆的形式。悬架的下控制臂依旧是由两层钢板焊接成的封闭截面控制臂,与铸铁材质的下控制臂相比,从视觉上来看更显单薄。我们也看到汉兰达的后桥电机并没有发生损伤,偏置碰撞的受损点主要还是集中在车头部位。
此外,后悬架下控制臂上同样安装了树脂护板,可以起到整流罩的作用,降低一定的风阻和噪音。
汉兰达首日拆解完成22日17时00分
今天的拆解工作基本完成,主要把新一代汉兰达的车身覆盖件以及前后桥进行拆卸,把整个车身的总体结构进行全面的展示。明天(2月23日)则主要针对车辆中控屏、仪表盘、空调面板等内部位置进行拆解,从被动安全和用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内饰拆解工作即将开始
23日08时55分
今天主要针对汉兰达的内饰进行拆除,包括车辆座椅、中控台、顶棚等内饰覆盖件,只保留车身结构件及覆盖件焊接总成(白车身),工程师团队正在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大家稍等片刻~。
后排座椅拆除完成
23日9时30分
汉兰达的后排座椅已经拆卸完成,底板内侧等部位都贴有沥青阻尼垫,并在底板的外侧喷涂PVC涂层,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隔振措施。
全新汉兰达作为一台油电混动车型,动力电池组安装在了第二排座椅下方,并且在电池包的后方还做了单独的强化结构,在车辆乘坐安全区受到挤压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从而可以看到车辆的前后部分则主要作为缓冲吸能区,是允许在前后碰撞时发生较大的形变,使乘员身体上的力和加速度不超过规定的忍耐极限。
电池包无明显损坏23日10时40分
当我们把电池包上方较厚的毛毡移开之后,就能够看到下方电池组的真容。由于电池包安装在了车辆的地板横梁之上,对于侧围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并且电池包的横向宽度是小于座椅的宽度,所以并没有太多的防护结构也都情有可原。
毕竟电池包的位置处于后排乘员下方,如果电池包都受到侵入的时候,做多大的防护措施,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意义。
而全新汉兰达也在侧面碰撞测试中取得了满分的成绩,所以车辆在受到侧向载荷时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弯曲失稳。
顶棚拆卸完成23日11时15分
汉兰达的顶棚也已经拆卸下来,可以看到车顶中间位置的横梁,与B柱连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在车辆侧碰或者侧翻时,为乘员舱提供大部分的刚性支撑。
车辆顶棚也采用了吸音棉对于噪音的吸收,可以消除一定的雨水击打声,顶棚也起到一些隔热的作用。
使用少量泡沫底板
23日13时10分
汉兰达的座椅已经全部拆卸完成,可以看到下方铺满了用于隔音的毛毡,以及较为简单的泡沫隔板,相比于PU发泡材质看上去稍显廉价。
接下来就是针对汉兰达的中控台以及座舱线束进行拆解,才能看到车辆下方的强化结构。
跳闸了朋友们~拍点别的给大家看23日14时40分
由于现场灯光的功率太大,居然跳闸了~趁着这个间隙,我给大家拍拍车门内饰板的结构,而车门做工的好坏也会对车辆行驶时NVH的特性产生影响。
在汉兰达的前后门内饰板中,并没有看到吸音棉等隔音材质的存在,对于噪音的控制还有待商榷。但是黑色护板的密封性较好,需要进一步的拆解才能够看到加强筋的结构。
在细节方面,车门内饰板的卡扣上都配备了软质的海绵垫圈,并且在扬声器的周围也有一圈海绵材质,能够有效的避免与内饰板碰撞产生噪音。
碰撞后的转向柱也已经拆卸下来,看到其采用了溃缩式的结构,类似收音机的收拉天线,这种溃缩可以将碰撞能量进行一定的释放,但是撞击后还是存在明显的形变。
汉兰达近乎白车身状态
23日15时30分
全新一代汉兰达的中控台和线束基本拆卸完成,整车已经达到近乎白车身状态。接下来我们将针对白车身的各个板块,以及关键部件的解读。
汉兰达拆解工作基本完成
23日17时30分
今天的拆解工作基本完成,主要针对车辆的内饰部件进行拆卸,使碰撞后的汉兰达已达到白车身的状态,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到车辆结构件以及覆盖件的焊接总成。明天(2月24日)将主要针对车辆发生碰撞后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将汉兰达的A、B柱等部件进行强度测试,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碰撞后的汉兰达 内部结构还好吗?
24日9时00分
经过前两天的拆解,参加完正面40%偏置碰撞测试的汉兰达基本拆解完成,今天主要针对车辆的失分点以及车身用料方面进行解析,并看看车辆在撞击时的力是怎么传递的,车辆的防火墙以及乘员舱的结构有没有受到冲击等问题进行解答,我们将以图文直播的形式为大家呈现。
偏置碰撞主要有三条传力路径
24日10时30分
我们先从未发生碰撞的这一侧看起,分析汉兰达在偏置碰撞中,碰撞力是怎样进行传递和分散的?汉兰达主要通过上中下三条路径对冲击力进行吸收和传递,上部路径主要是水箱框架到Shotgun前端结构(前翼子板内侧用于吸能的上边梁),再传递到A柱以及下立柱。
中部路径则是最为关键的力径传递路线,先是由铝合金的前防撞梁和吸能盒对能量进行有效的吸收,再通过强度依次递增的前纵梁进行力的传递,再传到后方的地板纵梁。
第三条传力路径则是通过全框式副车架的前横梁以及纵梁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的承载和吸能,再向后传递到汉兰达的车身。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撞击侧的形变进行更为直观的分析。
前纵梁对于能量的吸收和传递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24日12时40分
午饭过后,我们来聊聊汉兰达在正面40%碰撞试验中,车辆的结构件都发生了哪些形变,以及前后排假人的失分点是如何造成的?而这也是各位网友较为关注的地方。
首先汉兰达在本次偏置碰撞中得到16.883分,失分点主要是前排驾驶员胸部和小腿、副驾乘员胸部和左小腿、后排女性乘员头部,其他部位均为满分。
我们看到汉兰达的前纵梁主体弯折形态合理,但我们认为并没有达到撞击力传导的最佳效果。因为我们发现最前端的吸能盒溃缩量不算很大,而前纵梁根部存在焊点失效的情况,包括车辆的前舱底部以及车底纵梁都看到了不少结构胶开裂,以及前排地板止振板开裂的现象发生,说明碰撞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碰撞力传递到车身这些部位,导致发生形变。
此外,在车辆下部的传力路径中,我们看到全框式副车架通过外拓的处理,在偏置碰撞中对冲击力进行很好的传导,并且没有出现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处的螺栓出现断裂的现象。我们在此前也展示了副车架前方的铝制吸能盒,在行人保护中起到了较好的吸能效果。
前排腿部空间受到明显挤压
24日14时30分
在车辆正面40%碰撞试验中,满分成绩为20分,全新一代汉兰达获得了16.883分的成绩,所以在偏置40%的项目上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延伸,由于碰撞中的载荷没有得到很好的转移和吸收,进而使发动机位移量过大挤压到了防火墙。
我们可以看到撞击侧的防火墙存在着明显的凹陷,并且看到一条较大的裂缝产生,这是因为转向机柱同样受到发动机的挤压,出现弯折后再挤压防火墙造成的,发动机在碰撞过程中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而导致前排假人的腿部空间受到了较为明显的挤压,使前排假人的腿部造成明显的失分,但是由于膝部气囊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缓解。而前排假人胸部以及后排假人颈部失分问题,主要由安全带、气囊等约束系统匹配问题导致。
新一代汉兰达使用钢制后防撞梁24日15时30分
我们再来聊一下网友最为关注的前后防撞梁材质,前防撞梁依旧为铝合金的材料,而后防撞梁则由铝合金变成了钢制材料,这也是汽车中最为常见的用材。
而防撞梁作为一个结构件,车辆在设计的时候是有明确的强度要求,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相比钢制的材料,铝合金的会更轻,对整车的轻量化也会更好些,当然成本也会更高些,所以使用铝合金的防撞梁会更加的厚道。
车门内部拥有足够的安全防护24日16时30分
当我们把汉兰达的车门外板切割之后,可以清晰看到车门的内部结构,前门下方使用了比较常见的圆柱形防撞梁,上方则采用了一根弓形的加强筋,以一个相对平直的角度进行布置。
后门同样使用了圆柱形的下防撞梁,而上方的两根加强筋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强化,相对于前门的结构强度会更加出色。
此外,车门内部的加强结构与A、B、C柱,以及门槛梁一起构建了侧面的承载结构,保证侧面受撞击时的抵御能力和碰撞力迅速传递。汉兰达在侧面碰撞试验中也获得了满分的成绩,让我们看到包括多根纵梁在内的车身结构,起到了足够的安全防护。
但是,我们也看到车门内并没有明显的隔音措施,想必整体的隔音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车厢底板使用大量的回收棉材质24日16时45分
在车身用料方面,车辆防火墙内侧以及整个下底板都使用了废纺毡,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回收棉材质,并不是所谓的“黑心棉”。这种材料主要是用回收衣物粉碎压制而成,只要回收的材料符合要求,那么制造出来的产品大家就不用过度的担心。
只是汉兰达作为一款30万元级别的中大型SUV,它理应使用更好的隔音材料。但是车厢地板上的止振板覆盖面积还是比较大的,理论上对地板振动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新一代汉兰达拆解工作完成!
24日17时00分
新一代汉兰达的拆解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历时三天把参加完40%偏置碰撞项目的汉兰达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解读,从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亮点,也看到了不少遗憾。在侧面碰撞项目中还获得了满分,这些都是TNGA架构安全优势的直观体现。
而汉兰达在正面40%可变形重叠壁障碰撞项目中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希望汉兰达在后续的开放或者改进过程中不断的去弥补这一短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