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冰雪运动助力北京冬奥(从冰嬉盛典到冬奥盛会)

普及冰雪运动助力北京冬奥(从冰嬉盛典到冬奥盛会)(1)

北京冬奥会,中国选手苏翊鸣在比赛中

冰雪运动的最初,是从滑雪开始的。这是2005年一位牧民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墩德布拉克河谷一处洞穴中的岩画上发现的。在这幅岩画上,几个人脚下均踩着一个长条物,各手持一根棍子,弯腰撅臀向前,旁边还有牛马等动物。不难看出,这是踩着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杆的滑雪动作。经专家鉴定,岩画的年代在距今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比挪威发现的岩画及瑞典、芬兰发现的古代滑雪板至少提早了几千年。

普及冰雪运动助力北京冬奥(从冰嬉盛典到冬奥盛会)(2)

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局部)

经过有关专家对阿勒泰地区地形地貌、人文历史及多处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老的滑雪狩猎岩画长达13年的研究,2006年,中国专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世界发布了《阿勒泰宣言》,宣告“人类滑雪从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起源”这一宣言,震撼了世界。2015年,来自18个国家的几十位专家学者来到阿勒泰实地考察、论证,达成共识后,发布了《2015阿勒泰宣言》,进一步奠定了人类滑雪起源于中国阿勒泰的国际地位。如今,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还流传着古老的滑雪狩猎的民谣:“身上背着柳木制作的弓箭,双手斜推着滑雪棒,脚踩红松、白松木制作的毛皮滑雪板,很快地滑着奔跑在松树林中,勇敢、灵活、聪明的猎人……”

翻阅文献记载,我国古代不少民族都有着滑雪的历史,其中记载最早的是《山海经·海内经》中的钉灵国:“有钉灵之国,其民从厀(同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钉灵国”(也称丁零、丁令等)是古族名,也是古国名,在今天的新疆阿勒泰地区;“膝下有毛”,很可能是裹在腿上毛朝外的兽皮(可以说是长筒靴的前身);“马蹄善走”,则可能是脚踏马蹄形的滑雪板。经专家考证,这应当是对钉灵族人冬季狩猎时使用滑雪板滑行的描写。这段记载,可以说也是对阿勒泰岩画的补充和印证。

据唐代编纂的《隋书·北狄传》卷八十四记载,居住在现黑龙江省西北部的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北室韦,“地多积雪,惧陷坑穽,骑木而行”。《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中记载:“东至木马突厥三部落,……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骑木而行”“乘木马”,其实也都是踩着木板滑雪。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宋朝的“凌床”:“信安、沧景之间(今河北霸州、沧州一带)……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凌床”即“冰床”,坐在这木制的床上,由人用绳子拉着滑行在冰面上,可以说是带有娱乐的性质了。如果说宋代的冰床还处于初创,那么到清代,便出现了皇家和权贵娱乐的“豪华版冰床”。清代赵慎畛在史料笔记《榆巢杂识》中曾记载了皇帝的冰床:“冬日液池,上御拖床。其制似榻无足,似车无轮,以人挽行冰雪中,至便。有施氈幄及饰以龙凤者。”可见装饰之豪华。

元明清时期,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的先民,用松树、白桦树等制成前端翘起、用动物皮毛包裹底面的滑雪板,或制成狗爬犁,飞滑在林海雪原,追逐猎物,运载猎物,或作为冬季出行的重要工具。

据记载,努尔哈赤不仅将滑冰、冰球、冰上摔跤等项目列入八旗兵必备的军事训练项目,由皇帝每年冬天检阅,还在八旗中建立了一支善于滑冰的快速反应的特种部队“技勇冰鞵(鞋)营”。天命年间,努尔哈赤在墨根城(今嫩江县)遭到蒙古巴尔虎特部猛烈围攻时,“时有费古烈者,所有皆着乌拉滑子(类似现代的冰鞋),善冰行,以炮驾爬犁,沿脑温江(今嫩江)冰层驰往救,日行七百里。时城垂陷,满兵至,巴尔虎特尚弗知。及炮发,群疑兵自天降……”(《满语释抄·乌拉滑子注》)生死存亡之际,相当于机械化的“冰鞵营”飞速而至,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没有“冰鞵营”,努尔哈赤遇险,后面的历史恐怕就会改写了。

努尔哈赤不仅将冰雪运动运用于军事,还于定都北京前的1625年正月初二,在关外太子河举办了有文字记载的中国首次盛大的冰上运动会。据《满洲老档秘录》记载,努尔哈赤亲自主持了跑冰鞋的比赛,此外,比赛项目还有冰上射箭、冰上武术、男子冰上踢球、女子“跑冰”、“双飞舞”(形似今天的花样滑冰)等。比赛结束后,努尔哈赤对冠亚军分别给予了二十两和十两的赏银,未获得名次的也人人有赏。虽然这次运动会的参赛者仅有士兵、侍卫及贝勒夫人和兵丁的家属,有局限性,但也为今后的冰上运动打下了基础,有些项目已是今天冰上比赛项目的雏形。

冰上运动的各种竞技、娱乐和表演项目,在当时总称为“冰嬉”,也称“冰戏”。在努尔哈赤后来的清朝皇帝中,尤数乾隆帝特别喜欢冰嬉,以致冰嬉“为国制所重”,成为“国俗”,并规定每年冬至后举办一次冰嬉大典。每年大典前,都要从八旗士兵中每旗挑选200名冰技佼佼者,进行专门的训练。大典包括抢等、抢球、转龙射球、花样滑冰、冰上蹴鞠、高台滑冰等。这些项目与今天的冰上竞技运动大同小异,颇为相似。冰嬉大典将冰上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乾隆帝意犹未尽,还亲笔书写了1300余字的《御制冰嬉赋有序》,还命宫廷画家绘《冰嬉图》。如今,《御制冰嬉赋有序》和两幅《冰嬉图》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向后世展示着一段曾经鼎盛的冰上运动的历史。

普及冰雪运动助力北京冬奥(从冰嬉盛典到冬奥盛会)(3)

清代《冰嬉图》(局部)

成为“国俗”的冰嬉活动,自然也走向了民间,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拖冰床、溜冰、滑雪、花样滑冰等冰雪运动蔚然成风,有清人诗云:“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毛轻。风和日暖时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

我国古代的冰雪活动从狩猎、出行、娱乐、军事,发展到今天的全民健身、在国际冰雪赛事中夺得多枚奖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不仅标志着我国冰雪运动队伍的壮大,也标志着我国冰雪运动的日益强盛,更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强盛。(韩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