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最年轻校长(他是清华大学校训提出者)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说起中国大学的校训,清华大学的这一校训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这个校训的提出者。
他就是清华大学的奠基人,清华大学的老校长周诒春。今日之清华历经百年沧桑,成为中国高校之翘首,这位老校长在其中功不可没。
周诒春在1913年10月-1918年1月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为清华培养的人才、为清华创建的各项制度甚至是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开创的教育理念,放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感佩。
1883年,周诒春出生于安徽休宁一个富裕的徽商家庭。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他一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年幼时就进入到了上海圣约翰学院学习,后来出国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在此期间,被授予名誉文学博士。他也成为了中国本土被授予名誉博士的第一人。
本可以在国外过着令众人艳羡的生活,然而,那个时候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周诒春义无反顾地决定回国,以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回国后,周诒春先在上海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任教员,后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2年,年仅29岁的他成为清华教务长;次年,被任命为清华学校第二任校长,此时他才30岁,他也因此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当时整个国家的局势处于动荡之中,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由此就有了著名的“庚子赔款”,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加上每年需支付的利息,实际上这笔赔款高达9.8亿两白银)。
后来,美国同意把“庚子赔款”退还中国,条件是退回的钱必须全部用于教会大学的建设上。这也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少985高校的前身都是西方的教会大学的原因。
成立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就是靠美国人退回的“庚子赔款”建成的。这一时期的清华就是一所典型的“游美预备学校”,美国教师占了一半,学校的办学方针就是“沿用美国教习,均照美国学堂,到美入学可无杆格。”学校事宜均要“与美国公使所派人员商榷”。
此时的周诒春身为一个中国人,内心感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于是,他决心改造清华,他要把清华建成一所中国的大学。
他以节省学生学费为由,延长学生在国内学习的时间,缩短在美留学的时间。这样在校学生就多了,就需要扩大学校规模。
1916年,他主持建设了清华院内早期的著名“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这样清华学校在建设布局上就有了大学的规模。
除了这些硬件的建设之外,在软件就是师生素养的培养上,他也是煞费苦心。
作为一所中国的大学,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周诒春随后提出了“三育并进”的方针,即德育、智育、体育齐头并进,全面培养学生“完全人格之教育”。
在德育上,周诒春不遗余力地向学生宣扬爱国思想:“今日中国,外患纷乘,正同学卧薪尝胆,发愤之时”;“群策群力,同气同声,以达救国之目的”。
他甚至定下了清华学生留学美国的宗旨:在于吸收新文明,滋养新国家,非求博士学士也。
除了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周诒春在智育方面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是相当严苛。
他给清华制定了严格的校规纪律,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非常细化的规定,比如,在校学生一律穿布衣。学生的零用钱由学校存储加以管理,学生每月都要写用钱报告;每早7点20分早餐点名,晚上10时熄灯睡觉,违者训示等等。
正是这些看似刻板的制度,时间长了,慢慢才培养出清华人高度自律、务实勤勉的作风。
在人才培养方面,周诒春在清华最先实行职业辅导,并建立完善系统的职业教育辅导体系,这在中国是首创。
在其任职期间,清华有达德学会、国学研究会、科学会等30多个专门性团体。这些团体开展大量的学术研讨、辩论会等活动,并且创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刊物,汇集了一大批优秀学者。
《清华学报》就是那一时期创办起来的。该报是中国最早的中英文高校学报,从此,“学报”二字便出现在中国高校期刊名上。
梁启超、王国维、吴宓、闻一多、金岳霖、梁思成、叶企孙......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是当时这些期刊上的作者。当时的清华真是大师云集,思想之自由,思潮之活跃,令人仰望。
周诒春还创建了专科生制度,资助中国优秀青年留学,后来的茅以升等一批中国院士,都受益于此。
不仅如此,周诒春还强调体育锻炼,认为好的体魄才是根本。清华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现代化的体育训练体系的学校。
当时的清华,有体育馆、篮球场、手球场、游泳池、悬空跑道以及各种运动器械,这在当时绝无仅有。
这与清华后来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一脉相承的。
然而,命运在后期似乎和周诒春开了一个玩笑,因为清华的“四大建筑”,他被指控“妄靡巨款,营私害公”等九大罪状。
周诒春悲愤不已,以“力微任重,劳顿成疾”为由辞职。他离校那天,全校学生们身着军操制服,一齐举枪含泪向他致敬。
《清华周刊》后来这样评价:“周诒春任职四年余,建树极众,历任校长无出其右。”
离开清华后,周诒春先后担任过燕京大学校长、民国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务。1958年,病逝于上海,享年75岁。先生一生淡泊,无显赫财富,但是却为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
如今,先生已经作古。今天,当我们回望清华今日之成就时,不该遗忘这位老人!
最后也愿今日之清华学子,能够不负众多如周诒春这样的老一辈奠基人,学成后报效祖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