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铺沧浪河(沧浪渠的前世今生)

先秦战国时《沧浪歌》中曾写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我的老家在沧州,老家村边就有一条河叫沧浪渠,每当我听到或看到河的名字就会想起《沧浪歌》来。

今年秋天,雨水似乎比往年格外的多,本来计划好的国庆节外出旅行也因为疫情和连绵的秋雨而告吹,正好趁此机会回老家看看。听说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很大,朋友圈里大量宣传的水稻种植、稻田蟹、荷花池、玫瑰园等信息,怎么?贫穷落后的农业村变成了沧县的“鱼米之乡”了?带着疑问,我冒着细雨踏上了回家之路。

我的老家在河北沧州沧县东北角偏远的农村,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村,我只记得小时候就是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以种地为生,土地贫瘠盐碱,村民们种地靠天吃饭,没有水浇地、也没有果木树。但这里的村民淳朴、善良、勤劳,村东一条沧浪渠由西南至东北方向穿村而过。说起这条河,那可是我们儿时最美的记忆。我模模糊糊的记得,小时候的河水不深但非常清澈,河边水草丰美,河里鱼虾蟹特别多,捕鱼摸虾成了儿时最大的快乐。我天生胆小,怕水,但不妨碍我跟在大哥哥、姐姐们身后凑热闹。那个时候没有钓鱼的,村民们捕鱼的方式简单粗暴,直接用撒网、踢网、挂网等抓鱼,更有技巧高超的可根据水流、水草、深浅等判断“鱼路”下拦网,鱼儿自动入网,一天一夜也能抓不少。那时的村民不论大人、小孩生活的都很快乐,没有生活的压力,家家都一样谁也比谁强不到哪儿去,互帮互助,虽然很穷但幸福指数很高。

但这样的快乐没有持续几年,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再也不满足于种地吃饭的简单生活了,人人都忙起来了,做生意、干加工、跑业务等等,小孩们似乎也没有了闲工夫,作业渐多、学习之余还要为家庭承担部分劳作,昔日喧嚣的沧浪渠捕鱼场景再也看不到了。除了这些,水质越来越坏,鱼虾绝迹,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乌黑且散发着臭味,沧浪渠这条清水河成了上游沧州市区的排污河,渐渐的附近村子的老百姓都忘记了“沧浪之水”这个优雅的名字而称之为“臭河”。

据《沧县志》记载,沧浪渠开挖于1950年,全长65公里,流经沧县、黄骅、青县、天津,在歧口入海。源头有两支,南支发源于沧县捷地乡曹庄子,连接南运河;北支源沧州市于新华区三里庄,南北两支在李天木乡孙庄子村东汇合向东北方向入海,是运东地区捷地减河以北最大的排水渠。后响应毛主席“一定要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于1959年扩挖,1969年再次扩挖。沧浪渠本是泄洪渠、排涝渠、灌溉渠,但在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上游沧州市区人口增多、工厂增多,一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也大量排入,随之成为村民口中的“臭河”。由于污染严重,到了夏季河水散发的阵阵刺鼻气味熏的人们都不敢在外面乘凉,也更不敢用河水浇地了。原本碧水蓝天没了,河水变得黄花绿沫;河中鱼、虾、蟹没了,脏、黑、臭成了常态。清水河变成了臭水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入21世纪,人们开始重视环保理念,政府也逐渐搬迁、取缔污染企业,投资建设了垃圾发电站、污水处理厂,沧浪渠流经的村庄也摆脱了河水臭味的烦恼,而如今,“臭河”又变回了清水河,成了观光河、幸福河。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老家村子为了利用这一河清水,新建了水闸,改变了几百年来的种植观念,改变了水质,改良了土壤,改种了喜水的富硒水稻。稻田里养蟹,河里有鱼虾,大面积的水面也吸引了白鹭等水鸟的到来安家。牡丹园、玫瑰园、荷花园相继建成,昔日“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的低水洼地成了高产稻田。沧浪渠也成了源头活水,恢复了30多年前蓝天碧水、鱼虾蟹肥的景象。

朱家铺沧浪河(沧浪渠的前世今生)(1)

朱家铺沧浪河(沧浪渠的前世今生)(2)

朱家铺沧浪河(沧浪渠的前世今生)(3)

朱家铺沧浪河(沧浪渠的前世今生)(4)

朱家铺沧浪河(沧浪渠的前世今生)(5)

朱家铺沧浪河(沧浪渠的前世今生)(6)

朱家铺沧浪河(沧浪渠的前世今生)(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