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科学高效学习网络平台(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更科学)

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人们习惯于把“游戏” 与“学习”对立,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固有认识:课堂学习更多地被看作是对外部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一个相对静态而严肃的“用脑”的过程,需要学习者付诸艰辛和努力;而游戏是一种嬉戏性的行为,情绪的自我娱乐和满足被看作是游戏的主要功能。

于是,固执的偏见便产生:游戏不同于学习,甚至会妨碍学习。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的名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对学习者的一个劝诫,是典型的对“学习”和“玩乐”的二元对立认识。

搭建科学高效学习网络平台(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更科学)(1)

“游戏”与“游戏化学习”

一提起游戏,你想到的是什么?儿童间的追跑、过家家?或者纸牌、游戏棒?又或者篮球赛、魔兽争霸?无论是哪种具体的游戏形式,理解游戏的本质即是认识游戏的价值。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游戏不仅直接带来快乐,而且游戏时大脑产生的化学物质(例如内啡肽)将有效抵消愤怒、恐惧、悲伤等负情绪造成的负性影响。游戏性体验是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

学者王焱将儿童在游戏中的游戏性体验分析为: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或成就感、幽默感,以及因身体活动的需要满足而获得的生理快感。

搭建科学高效学习网络平台(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更科学)(2)

搭建科学高效学习网络平台(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更科学)(3)

从教育角度来看,对于“游戏化学习”总体上有这样几种不同主体的探讨和认识:

1)游戏本身就是学习(不提“游戏化学习”) 。这一认识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在学前教育领域。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基本活动,是早期干预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

2)专指基于电子游戏的学习。这是来自计算机、教育技术等领域的学者所关注的游戏化学习,如“教育游戏”(Educational Game)“严肃游戏”(Serious Game)就是专指电子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

3)课堂里的游戏化教学。它的探讨和实践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在教师们看来,在课堂里运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与学,是为了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等。且从已有的实践看,在英语和体育学科中,教师的游戏化教学运用得更为突出。

搭建科学高效学习网络平台(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更科学)(4)

将游戏引入到学习,也是出于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游戏”特点和功能的深刻认识:游戏是由探究或学习的强烈愿望所引起;游戏伴随着快乐积极的体验;游戏更顺应儿童自由的天性;游戏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身体、认知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我们所说的“游戏化学习”是:在教育情境中教师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来组织儿童学习,它是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里的游戏元素就像一个工具包,包括游戏化学习中具体的对象(如棋牌、积分)、对象之间的关系(如组合、分类),以及嵌入规则的抽象概念(如学习某个定理)。

而游戏设计技术要解决的就是决定将哪些游戏元素用在哪里,如何使整个游戏化体验大于各元素之间的总和,对教师来说,就是为达成学生学习目标,对游戏元素进行选择和组织,并组织学生经历一个完整过程的设计。

用游戏重新设计学校学习

教师们在学科教学中也大量运用游戏,但同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游戏与学习目标的脱节;游戏结构、功能过于复杂,学习者容易产生迷航现象;教学游戏对儿童知识与技能以外的发展目标兼顾不够;游戏设计趣味性不强,儿童缺少参与等。

这些问题也让我们思考,游戏化学习的设计势必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包括:

·始终带给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

·满足儿童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好奇与兴趣,激发持续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机

·利用游戏规则建立学习模型,激发儿童灵活运用学习策略

·教师掌握游戏化的沟通技能,过程中教师是共同的游戏者

·使用表情、语气、肢体动作和肢体接触来设计游戏情境

……

实践一

游戏规则形式化为学习模型,让学生用身体来理解抽象概念

在一节有关物质三态的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本质区别,教师让不同人数的儿童分别套在三个呼啦圈里,让学生体验自己作为“分子”的运动状况,从而帮助其理解物质三态的不同的分子结构和运动。

教师将对物质三态的区别形式化为呼啦圈与置身其中的儿童的关系,让学生用身体来参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这也是充分运用了认知的具身性的特点。(案例来源:上海某学校的三年级科学探究课)

搭建科学高效学习网络平台(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更科学)(5)

实践二

把思维外化为表情、动作、语言、故事组成的情节,用“戏剧”来演数学算理

在有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算理,教师运用微型数学戏剧的方式与儿童一起编排“兔兔和胡萝卜”的戏剧。

三个小兔拔到的胡萝卜有规律地握在手里(每个兔子左手拿两捆胡萝卜,每捆有十根;右手均拿三根胡萝卜),小兔子们和兔子王将两种算法表演出来,计算一共有多少萝卜。

用戏剧艺术的方式来学习远超出对数学算理的掌握这一知识目标,儿童的情感控制、语言表达、坚持性、同伴协商、问题解决、社会性情绪技能等都得到了发展。(案例来源:张宏伟《戏剧,让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更有戏”》)

此外,关于游戏化学习还有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有价值的话题。如:今天幼儿园里的游戏与小学课堂里的游戏化学习之间的不同强调及实践分野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游戏如何在儿童的学习中发挥功能;游戏化学习对于发展儿童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究竟有何证据充足的影响等。

搭建科学高效学习网络平台(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更科学)(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