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讲害怕失败(开悟的圣人是如何揭秘生死的真相)

关于生死是人最难看透的东西,任你看得再开,经历的磨难再多,一旦静下来思考死亡时,内心都难免会心生恐惧。

即使有一定修行功夫的出家人也难以看透,能真正了然生死的人,大概只有那些悟道的佛陀和圣人吧。

虽然无法看透,但还是想通过佛陀和圣人留下来的只字片语中,探寻关于生死的秘密。

星云大师讲害怕失败(开悟的圣人是如何揭秘生死的真相)(1)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我们不妨先从天地里,来看看古人对道之本源的介绍。

老子为什么说天地因为「不自生,故能长生」?难道做到「不自生」就能长生了吗?那什么又是‘不自生’呢?

因为天地的本体,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出生而增加什么,也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死亡而减少什么。天地更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出生而生长,也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灭亡而灭亡,就像大家熟知的能量守恒定律。

所以才说天地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不生」不就是「不自生」,不会自己增加什么。

随你万物如何生灭,天地都是「不自生」,同时也是「不自灭」。既然「不自灭」,所以能长生

所以佛陀说:开悟成佛后的本源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处于如如不动的定中,不生不灭即是长生。

星云大师讲害怕失败(开悟的圣人是如何揭秘生死的真相)(2)

《大般涅槃经》里说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意思是说:世间万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凡生者必灭,因此,唯有超脱此生、灭的世界。

「生灭灭已」,也就是没有生灭,达到了不生不灭,不自生,不自灭的境界,这样就能达到「寂静为乐」的恒定境地。也就是老子说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对应在人身上,就是指的心中的念头,如果没有生死的念头,就没有生死的概念,自然就没有恐惧等心理。就像天地没有生死的概念一样,一个小孩不会去思考死亡的事,因为他心里没有死亡的概念。。

星云大师讲害怕失败(开悟的圣人是如何揭秘生死的真相)(3)

天地的本源是道,而心即道,道自在人心,所以人的心之本体也是如如不动恒定状态,但心只要一动就会变为念头,而这些念头都是私欲,那么就会有生有灭。

只要‘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净,就会生出无限的念头,有的念头在心中不断的生长扎根,演变成了无限膨胀的欲望。

从心之本源出来会经历一个「无明心动」的过程,然后生出第一个念头「我」,有了这个「我」,就有了‘我执’,然后就生出人我之别的对立念头。接着生出「你」的念头,接着善与恶,是与非,生与死等等对立分别的念头就出来了。

《孟子》尽心篇中说到:「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就是讲的短命和长寿,也就是生死。我们来看看《了凡四训·立命篇》中的云谷禅师,对孟子所说的「夭寿不贰」是如何阐述的。

云谷禅师说:「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意思就是说,短命和长寿不是二个东西,它们是没有分别的。短命和长寿明明是两个相反的命运,怎么会没有分别呢?

当一个人心不动妄念时,哪里还会有短命与长寿的分别呢?其实,这都是意识上的分别执着罢了!只要起了分别心,就有了对立分别的念头。

也就是说在本源的地方是没有生和死的念头,所以真正能够了然生死,必须要开悟证得本源不可

星云大师讲害怕失败(开悟的圣人是如何揭秘生死的真相)(4)

萧惠曾向王阳明请教过生死之道。

王阳明说:“知道了昼夜,就能知道生死。”

萧惠再请教昼夜之道。

王阳明说:“知道了白天,就知道了黑夜。”

萧惠说:“难道还有人不知道白天吗?”

王阳明说:“你真的能知道白天吗?懵懵懂懂起床,胡嚼乱咽地吃饭,每天的行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做,每天按照习惯去做而不反省,成天昏昏噩噩,这只是梦中的白天。

比如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想着赶紧去吃饭。心中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却不去觉知审察这些念头,任意让这些念头跑过这怎么能说是知道白天呢?

唯有「息有养,瞬有存」,在无事休息的时候要存养天理,在瞬息之间也不能放任心随意外驰。等到此心清醒明亮,天理没有片刻间断,才能知道是白天。这个就是天德。这就是明白了昼夜之道。知晓了白昼之道,还有什么生死的问题?”

星云大师讲害怕失败(开悟的圣人是如何揭秘生死的真相)(5)

《金刚经》里说:「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心住在了‘生死’上,那么心一旦有所住,生出的就是妄心,而不是真心。

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但要明白这不是人心的本质,有的人在面临某些特殊情况时,也会舍身取义。这是因为人人心中本来就佛性,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

比如父母在孩子有危险时,会考虑自身的生死存亡吗?那些抗战时期的国民英雄,不正也是如此吗?

本源的东西,人人心中天然就具有,名为真性自如,所以舍身取义就是本源的如来自性被激发了。此刻他们心中「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死不住在心中,就能舍生取义。

所以要看透生死,非开悟不可,这就是生死的本质,王阳明所说的就是,圣人都是处在常知、常照的状态,物来随感而照,一切了然于心,但照过之后,一切事物不在心中停留,生死亦是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