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核葡萄品种(葡萄在福建的引种表现)

‘红艳无核’葡萄在福建的引种表现

_刘鑫铭

基金项目: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 2019R1028-6 );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 CARS-29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平台专项 ( CXPT202003 )

‘红艳无核’ 葡萄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 ‘红地球’ 为母本, ‘森田尼无核’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采用常规杂交选育出的新一代欧亚种中早熟鲜食葡萄品种。 2018 年 3 月起,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 当年结果, 表现出穗粒美观、 颜色艳丽、 果实甜香、 二次结果能力强等突出优势, 经连续 3 年区域试验观察, 认为该品种综合性状优异。 现将其引种表现总结如下。

1 引种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吉巷乡, 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 该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年均温 18.7℃年活动积温 6 080℃ , 极端最低温 -6.2℃ , 无霜期270 d , 年降雨量 1 579 mm , 年日照时数 1 894.9 h 。试验园土壤为水稻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 1.44% , 全氮含量 0.135% , 全磷含量 855 mg · kg -1 , 全钾含量2.38% , pH 值 4.79 。 种植采用避雨设施栽培模式,水平架式南北行向, 株行距 1.1 m×3.0 m , 667 m 2栽 202 株。

2 引种表现

2.1 植物学性状

嫩梢绿色带红条纹, 有稀疏白色绒毛。 幼叶红色, 下表面有稀疏绒毛。 成龄叶片五角形或心脏形,大, 中等厚, 较平展, 主叶脉黄绿色、 带浅红色条纹, 上、 下表面均光滑无匍匐绒毛, 背面叶脉上有稀疏的直立绒毛。 叶片 5 裂, 上裂刻开张, V 形;下裂刻轻度重叠, V 形。 锯齿中等大, 两侧直或两侧凸。 叶柄洼中度开张, U 形。 叶柄中等长, 绿带红色, 无绒毛。 卷须分布不连续, 2~3 个分叉。 枝条横截面近圆形, 表面红褐色。 两性花, 二倍体。

2.2 果实经济性状

在福建古田地区,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葡萄花序 100% 开花后 2 d 内采用 1 g 奇宝 ( 20% 赤霉酸) 3 ml 噻苯隆 ( 0.1% ), 兑水 8 kg 浸蘸花穗。表现为果穗圆锥形带副穗, 穗形美观, 穗长 18.45cm , 穗宽 15.33 cm , 平均穗重 725.40 g 。 果粒椭圆形, 深红色, 着生中等紧密, 成熟一致, 平均粒重7.32 g 。 果粉中等, 果皮无涩味。 果肉中到脆, 汁少, 清香, 无核, 不裂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3% , 总酸 0.41% , 综合品质优。

2.3 生长结果习性

植株生长势中等。 萌芽率和结实率均较高, 芽眼萌发率 65%~73% , 第 1 花序着生位置多为 3~4节。 每果枝平均着生果穗数 1.26 个。 花芽分化率高, 易早结丰产, 花果管理简单。

2.4 物候期与抗病性表现

在福建古田地区 3 月中旬萌芽, 4 月下旬至 5月上旬开花, 6 月中旬果实转色, 7 月中下旬成熟,从萌芽至成熟需 120~130 d , 属中早熟品种。 该品种属欧亚种, 抗病性中等, 避雨设施栽培应加强高温干旱季节灰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控, 注意适度留叶片遮挡果穗, 避免灼伤。

2.5 产量效益表现

定植当年结果, 3 年后进入丰产期。 经测产,3 年生水平棚架避雨栽培 (株行距 1.1 m × 3.0 m ,667 m 2 栽 202 株) 平均株产 6.72 kg , 折合 667 m 2产 1 357.4 kg 。 以普通观光采摘园每千克 36 元的价格计算, 年产值可达 4.8 万余元, 经济效益可观。

3 小结

‘红艳无核’ 葡萄是由 ‘红地球’ 和 ‘森田尼无核’ 杂交得到的红色中早熟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属国内自主选育品种, 良好弥补了我国红色、 无核、 中早熟鲜食葡萄品种匮乏的局面。 在引进试种过程中, 该品种整体表现为生长势中等, 结果早,稳产丰产; 中早熟, 无核、 着色好、 穗大、 粒大,口感好, 品种优, 抗病性中等, 综合品质优等特性, 适宜在福建宁德古田相似区域避雨设施栽培。

有核葡萄品种(葡萄在福建的引种表现)(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