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的意义和技巧有哪些(学习书法为什么要追求高古境界)
书法爱好者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师法高古",那么,学习书法为什么要从高古学起?什么是书法的"高古"?学习高古究竟有什么好处?这是大家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甲骨文
想要搞清楚书法的高古,就必须简要了解一下中国书法的发展史,顺着这个脉络去寻找书法的源泉吧。我们知道,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这种文字是刻在兽骨上的一种象形文字,从文字的内容来看,它是在远古时期人们用来占卜的记录,距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字算不算书法?经过这么长时间人们对它的研究,认为甲骨文在结体、用笔、章法等方面可以作为研究书法的参考之物,但是,由于早期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较少,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甲骨文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系统,在书法里,甲骨文也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书体。甲骨文的书法有细密绢秀、放逸姿趣,疏朗古拙等特点,由于其使用硬刀在骨骼上所刻,因此也就具有金石意气。
小篆
继甲骨文之后,到了西周后期,文字演化发展为大篆,最早的大篆应当是石鼓文,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这种文字已经突出了线条程式,另外有对文字有了一定的规范,形成了文字使用的标准。从其形状上来说,就有了现在人们常说的"方块字"了。当然,在这之前的商代和西周早期,也有一种刻在金属上面的文字也是大篆类型的,人们管它叫"金文"或"钟鼎文",这种文字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其代表作有《史颂鼎》、《史墙盘》、《散氏盘》等,金文使用最多的时期应当是西周和春秋时期,当时也是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
隶书
小篆是继大篆之后,由秦国李斯所创,当时由于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使用不同的文字,秦灭六国后,为了使国家实行统一的制度,因此就对文字进行了统一,李斯对各个国家的文字进行了改造,也就是将大篆变为小篆,小篆书法字形较长,外方内圆,线条细直,这次文字变革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五体书法之一。
草书
隶书书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盛行于两汉,隶书书法具有雄浑博牙、朴茂古拙等特点,是在原"两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春秋时期,由于战争不断,战场上为了上书朝廷,将篆书快写,慢慢深化成汉简的形式,因此,汉简也就归纳到隶书之中,其代表作大多是马王堆中出土的竹简作品。实际上,文字发展到现在,也就预示着中国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一个开启崭新书法的时代。隶书最为典型的特点是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意思是它的起笔像是蚕的头部,收笔收是燕子的尾翼一样,其代表作有《曹全碑》、《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等。
魏碑
隶书在书法史中的地位很高,它就像一个母体,孕育、产生出了章草、狂草、楷书(魏碑)、行书等书体。章草的产生大致是由于战争急报对隶书的书写而产生的,其点画已经草化,但个别笔画仍保留着隶书的燕尾,现在也是深爱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狂草的代表人物是张芝,其代表作有《八月帖》(章草)、《冠军帖》(狂草)。两晋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草书更为盛行,到了东汉后期,隶书逐渐演化为楷书和魏碑,此时,盛行于三国时期,但唐朝对楷书的精致程度是历史上其它时期无可替代的,其代表人物有: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
楷书
在简要了解了书法史后,再谈谈什么是书法中的"高古"?所谓高古,就是要在学习中取高上的、具有古意的作品来临摹,它与低俗、近世正好相反,比如有的人喜欢甲骨文,那就要找到3000多年以前的历史资料,从甲骨文原始风貌的作品中获得其用笔、结体、章法,而不能从当代人的临摹作品中来学习,当代人对书法的理解并非不对,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立场不同、思维不同、用笔不同、认识不同、修养不同等,继而他写出来的只是他个人的理解,而你自己则不可能完全与别人在上述不同中都会一致,也许你比他理解得更深入呢!
楷书
古人讲,"取法乎上",就是要求学习书法人要用古人所创造的笔法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路径,以达到与古人相近的学习目标。在学习古人作品时,还要强调追求"像"与"似"的问题。通过"像"与"似"的过程,从中寻找到古人对汉字的结体一致性、相似性。在临摹阶段,必须要原原本本地把古人的作品写到惟妙惟肖,如果做不到像,就无法提炼出古人在书写中的基本规律,因此,在这个阶段,必须要从像中来提升自己,在点画上获得用笔的笔法特点,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一步步深入学习,就能一步步"与古人对话",达到古朴的艺术要求。
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