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请不要看的四部电影(只有男人才能看懂这部剧)
假如,有一天,你最好的兄弟突然自杀。
在他的葬礼上,你会说些什么?
或许,面对这个问题,你更可能的回答是:
我从没想过。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标准答案,直到后来的我看到了这部剧。
它给出了最优秀的回答。
《繁文琐事》
A Million Little Things
2018.09.26
美剧的风格大多是剧情悬念丛生,或者画面紧张刺激。
除了《我们这一天》能够杀出重围,那种平平静静讲细碎人生的好剧还真不多见。
《我们这一天》是NBC发行的系列美剧,主要讲述杰克和妻子瑞贝卡有了三个和自己同天出生的孩子,4个同天出生人有着不同命运的精彩故事。
《我们这一天》
一向擅长打感情牌的ABC(美国广播公司)怎甘落后。
ABC,美国广播公司简称,主要作品有《迷失》,《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蕾》等
这次ABC反其道而行,不温情满满的讲道理,反而丧里丧气的给你讲了一堆男人之间的细碎故事。
琐碎的家长里短能有多好看?
甩出数据让你瞧瞧。
IMDb分数打到了7.9,第一集的分数更是飙到9.3,之后的每一集的评分就没低过8分。
真是优秀到要为它鼓掌。
上:IMDb评分 下:IMDb分集评分
烂番茄那边虽然影评人评价有些不太好,但是挡不住观众对这部剧的喜爱。
烂番茄评分
既然观众口碑这么好,那为什么没听说过?
因为它实在太小众了(说白了,就是没几个人看呗)。
豆瓣只有200多人给他打出7.6的分数,实在可怜。
豆瓣评分
而且,不仅这部剧的演员没什么名气,编剧没写过几部好剧,就连导演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好酒不怕巷子深,再挫的剧,只要你讲的好,观众还是买账的。
果然,豆瓣寥寥的200多人几乎全是一水的夸。
甚至还有人评价这部剧简直就是男版的《绝望主妇》。
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这部剧几乎涵盖了当下大部分男人会遇到的问题:
抑郁症,恐婚,梦想和现实的抉择……
看着这部剧,你不会神清气爽,也没有醍醐灌顶。
只想拿起一杯酒,然后重重的叹口气。
故事讲述的是四个朋友之间的故事。
约翰是一家公司老总,事业有成,损友相陪,家庭美满。
要啥有啥的主儿。
可以说是人生巅峰的典范了。
约翰
艾迪,以前是一支乐队的主唱,因为酗酒被乐队开除,成了一名家庭煮夫。
妻子忙于工作的冷漠,让他渐渐犯了一个难以原谅的错误——出轨。
艾迪
盖里,一家保险公司的精算师。
油嘴滑舌花花公子,撩过数不清的妹子,打过数不清的炮。
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名癌症患者。
乳腺癌。
是的,你没看错。乳腺癌。
兄弟,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罗曼是一名导演,准确的说,是广告导演。
迫于生计的他,丢了电影梦,只能去拍各种披萨饮料之类的广告片。
罗曼
日子就这么波澜不惊,又无比糟糕的过着。
直到有一天,艾迪,盖里,罗曼三人突然接到通知:
他们最好的朋友约翰自杀了。
三人非常震惊,他们难以想象约翰会自杀。
因为,在所有人的印象里,他就是个完美的存在。
更何况,他并没有表现出一点异常。
就在上周,四人还聚在一起看他们最爱的球队比赛。
没有人知道约翰发生了什么。
哪怕是他相处十年之久的挚友。
在约翰的葬礼上,盖里的炮友玛姬——一名心理医生,说出了他们不了解的约翰——
抑郁症。
突然,哥仨发现自己好像根本不了解约翰。
他们以为约翰是无所不能的,是可以解决一切的,是坚强的。
从没想过,这也许只是约翰想让他们看到的一面。
表面上风趣幽默,内心实际十分痛苦。
这是抑郁症,而且是更难让人察觉的那一种——
阳光抑郁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而且每年的人数在以极高的比例上升。
WHO官方数据
虽然有数据表明,男性的抑郁症发病率远低于女性。
但根据原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Susan Nolen-Hoeksema的研究发现,男性相较于女性,会更容易“忽略”抑郁症对他们的影响。
这会使得数据出现“漏报”。
同时,自杀是抑郁症的预示之一,而男性的自杀率高达75%。
听了玛姬对约翰的分析之后,罗曼一阵后怕。
因为,盖里通知他约翰的死讯时,他的嘴里塞满了准备自杀的药片。
虽然是一名有可观收入的导演,但罗曼也在佯装生活。
他一直想拍一部电影,拍一个真正的艺术。
而不是一遍一遍的训练演员摆出最夸张的笑来满足甲方的要求。
梦想被现实瓦解,现实是那么的无味。
为了害怕亲人朋友的担心,罗曼只能装作开心的样子,继续表演生活。
他和约翰的痛苦是一样的,只是罗曼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梦想和现实的抉择,艾迪当初也面临过。
以前的艾迪是风光无限的乐队主唱。
他和妻子凯瑟琳之间还没有隔阂,非常甜蜜。
但因为酗酒,他被乐队踢了出来。
他的孩子也即将出世。
接二连三的生活重担让他和凯瑟琳必须妥协。
于是,艾迪当起了超级奶爸,操持家务。
凯瑟琳踩着高跟鞋奔走在法院和办公室。
凯瑟琳因为忙碌变得越发冷漠,两人渐渐缺乏沟通。
问题开始出现。
梦想是不需要考虑生存成本的,但生活不是。
他们都为了应付生活,而忘记了当初在一起的理由。
分开就变成了一种必然。
当艾迪在感情世界里挣扎的时候,盖里的日子也好不了哪去。
童年时,盖里父母失败的婚姻给盖里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伤害。
导致后来的盖里对待感情的态度很随便。
另一边,他在乳腺癌互助小组认识了玛姬。
两个人干柴烈火,越烧越旺。
但癌症就像一根高压线,让盖里小心翼翼,可还是防不胜防。
玛姬癌症复发,接受治疗,还有30%的希望,不接受,只有不到两年的寿命。
狗血吧,是不是想疯狂吐槽编剧:
你TM是把韩剧搬过来了吗?!
可是编剧DJ Nash有足够的理由把巴掌甩回去。
因为,这部剧是根据他自己真实故事改编的。
来自美国好莱坞新闻前线文章
吐槽剧情狗血,别忘了,有时候我们人生的槽点好像往往比影视剧还多。
多年“好莱坞漂”的经历让DJ Nash看透了小人物间的心酸和凉薄。
这也使得他的故事更加的接地气。
他没有去关注边缘人群,也没有刻意的放大某个人的独特。
他就在讲我们——普通人的人生。
细碎却让人觉得痛苦的平常。
除了剧本的细腻之外,DJ Nash还为故事增加了一丝悬疑的味道。
故事的主线为约翰死后,对其他兄弟三人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约翰的死好像又不仅仅是抑郁症那么简单。
女秘书目睹了约翰跳楼,可是下一秒惊慌失措的她看到约翰留下的遗书就马上慌乱的藏了起来。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约翰的妻子。
而且对于约翰的死,女秘书好像知道什么内幕,在私下调查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芭芭拉·摩根。
这个人好像与约翰有什么关系,但是周围所有人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除了神秘的女秘书,一个突然冒出的陌生名字。
约翰也好像预知自己死亡一样,早已为大家安排好一切:
父女舞会,盖里的生日会……
这使得约翰的死渐渐变得疑点丛生。
被日常的温情触动,被好奇的悬念吊足胃口。
不得不感叹,这部剧真的是绝了!
除此之外,还有恰到好处的小幽默,让这部剧看起来更加有趣。
比如,盖里带着自己前一晚的炮友玛姬参加约翰的葬礼。
约会场所是追悼会。
兄弟……约翰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一脸懵逼,二脸懵逼,全场懵逼
再回归剧的核心,可以说,这部剧准确的号准了当下都市中年男性的脉。
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
每一个琐碎的点都切中了大部分男人的痛。
社会往往赋予男人根深蒂固的强者形象,这种标签意味着男人稍微软弱就会被嘲笑。
耗尽体能的过劳工作和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
还有在家庭中,可靠的丈夫,稳重的父亲,这些责任也缠绕着男人的生活。
这些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男人只能硬着头皮扛。
女人必须生孩子,女人不用读那么多书,女人……
男人不能在家带孩子,男人要挣的比女人多,男人……
社会视女性为弱者,但它又何尝不是用这种成见束缚住男人,剥夺了男人可以示弱的可能。
社会成见和生活压力几乎压在了每个男人的肩头。
无处发泄,想要找自己的兄弟聊聊,可要不没时间,要不就觉得没必要。
反正有大把理由,反正这都是小事。
于是,不断累积之后,自己觉得活着越来越累,然后在某个平凡无奇的一天,
彻底崩溃。
缺乏足够的交流使得隔阂产生,让自己更加痛苦。
艾迪,盖里,罗曼三人每周都会去约翰家,参加“披萨之夜”的聚会,他们各种胡侃瞎聊。
却从没有人真切的袒露自己的难过。
所以,不要像艾迪他们那样,最后只能在约翰的葬礼上感慨。
“没能陪你走到最后,真的很难受,兄弟。”
敞开心扉,和兄弟好好的聊一聊。
也许所有的“突然消息”就会被预知,所有的“如果我……”就不会出现。
我们总说女人的友谊细腻到不可捉摸,但细细想想,男人的友谊又何尝不是一堆繁文琐事呢?
刷完剧,拿起酒,去找你最好的兄弟,问问他:
最近,你真的还好吗?
(后台回复“繁文琐事”,一起追剧)
别忘了跟兄弟喝酒
更别忘了点个好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