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三句古训(古语家有三宝白头偕老)

引言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说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无论居住在闹市还是山间,无论灯红酒绿或是青灯古佛,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心境。如果心中杂念太多,即使去往灵山佛国,也会把那里变成樊笼;宁静淡泊,则箪食瓢饮也不能影响心中的快乐。

01

俗语是先祖对生活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并流传给后世的宝贵财富。通过俗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风气、精神状态、心理需求等,可以说俗语就是一部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但是尽管古时的俗语对后人在启发意义,但后人也不可以盲目的全盘接受,因为有些社会观念是不适合后世社会的,需要后人能辩证看待,这样即使是观念有冲突的俗语同样能给后人以启发。

老祖宗留下三句古训(古语家有三宝白头偕老)(1)

▲风水大师绘画

自古以来,人类对家族的兴旺和延续都看得无比重要。为了让家族永久的兴盛发展下去,人们在修房子的时候会请风水大师来查看,在家中有老人去世下葬时,也会请风水大师前来查看墓地选址,甚至在门前种什么植物也都是精挑细选。而这一切做法都是古人为了家族延续做的努力,由此在这样日积月累的研究中,古人总结出了很多关于传家的俗语,其中有一句古语流传甚广的叫作:“家有三宝,白头偕老。”那是那三宝呢?这句话是不是迷信,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现在还需要遵守吗?对此专家表示,这是先辈的传家秘诀。

02

第一宝:家有丑妻,门前清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容貌丑陋的妻子会很安分,也不会引来外人觊觎,所以是一家的福气。首先我们不能说这句话不对,因为事实确实如此,爱美是人之天性,这不会被时代改变,但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会很刺耳。女子天性爱美同样是不会改变的,不同的是古代女子比较含蓄,特别是礼教盛行的时候女子嫁为人妇后是不会轻易出家门的,美丽只能给丈夫欣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的女性和男性一样都会接触社会、广泛交际,因为周围审视的眼光更多了,所以对容貌也就分外在意。

老祖宗留下三句古训(古语家有三宝白头偕老)(2)

▲丑妻剧照(左)

当然如果女人真的容貌丑陋,也的确不会引起觊觎,但这一家人一定会招致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这大概同样算不得清净。所以逻辑虽然没错,但也不能因此要求女人不去重视自己的外貌。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观念。漂亮的女人就一定是非多吗?显然不是的。只要懂得自爱,少接触身边居心不良的人,注意言行,不要给其他人以错误的暗示,自然也就不会被别人一直骚扰。所以,想要门前清净,重要的不是美丑,而是自我修养,这一点不只是对女人,对男人也同样适用。

老祖宗留下三句古训(古语家有三宝白头偕老)(3)

▲一家人勤恳耕种照片

第二宝:家有薄田,自给自足。这是在告诉人们知足常乐的道理,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有份够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这在今天同样具有启发意义。普通人所羡慕的成功人士,特别是企业家们,只要还在奋斗就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汗水,他们几乎没有休假,没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他们在为目标而奋斗,为了创造更多财富、更大家业,即使他们现在的财富已经足够花几辈子。

老祖宗留下三句古训(古语家有三宝白头偕老)(4)

▲城市白领深夜加班照片

然而,他们的生活幸福吗?大多数其实算不上幸福的。真正能享受于忙碌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年纪轻轻就早生华发。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成功人士的生活态度有问题,其实他们的生活比绝大多数人更充实,代价是失去了生活中的乐趣。而作为普通人,只要工作足够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其实不停积累财富并非必要,享受一下生活乐趣未尝不可。

老祖宗留下三句古训(古语家有三宝白头偕老)(5)

▲薄棉袄照片

第三宝:家有薄棉袄,解决温饱。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跟“家有薄田,自给自足”的含义差不多,都是表达的知足常乐的意思。薄棉袄代表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棉袄,而是指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不要为了不必要的争吵影响家庭和睦。现实生活中,因为物质问题导致家庭不和睦,甚至妻离子散的事件并不少见。向往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但是自己的能力如果并不能达到那种地步,就不要过分去勉强,自己能挣多少就用多少,不是追求物质有错,而是追求超越自己能力以外的物质就有错。

结语

人有七情六欲乃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怎么去克制这些欲望就是可以人为改变的,其实这世上很多烦恼都是来自于自身,因为贪嗔痴太强烈,所以才会招致“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如果能把很多事情看淡,心境自然也就清明,家庭也就自然避免很多争吵,自然也就和谐延续。

参考资料:

《饮酒(其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