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辛云霞多出来的差事(青未了辛云霞亲亲广电报)

亲亲广电报

文/辛云霞

青未了辛云霞多出来的差事(青未了辛云霞亲亲广电报)(1)

青未了辛云霞多出来的差事(青未了辛云霞亲亲广电报)(2)

初识

我父亲一生都爱读报,退休前读单位的报纸,退休后就自费订报。母亲说他:我就不信,这读报能像吃饭一样重要。但说归说,母亲照样拿上钱颠颠地跑到邮局去。父亲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订报单,颇觉疑惑。母亲说:有啥不明白,《参考消息》归你,电视报归我。那是1992年,《菏泽广播电视报》刚刚创刊。

广电报可不仅仅是母亲的报纸。对那一周一期的四开小报感兴趣的人还真不少。它是母亲的收视指南,是我和弟弟的娱乐周刊,很快,也成了父亲的生活宝典。

在我家,广电报一订就是很多年。

1996年,我由教师转行到电台做编辑记者。台上还交给我个小任务:每周往电视报送节目预告单。

1996年4月的一天,我第一次走进位于牡丹路、设在新闻出版局院内的广播电视报社。在挂着编辑部牌子的一间普普通通的办公室里,四张办公桌两两相对,三位编辑清一色的女性。我说明来意,把节目单放下就走了。

一周去一次编辑部,没多久就和三位女编辑混熟了。中等身材、热情爽朗的叫王霞,高高个儿的叫张云,生得小巧玲珑的那位叫秀丽。电台初创,业务繁忙。我常常是把节目单扔下就走。她们热情挽留,我说急着去采访。若哪天没事我也会在编辑部坐会儿,翻翻桌上的杂志,看看架上的报纸。三位一边和我聊着,一边剪刀、浆糊做剪报,或铅笔、尺子画版样。因为都是同龄人,相谈甚欢。

1997年电台开播一周年,举办了“我最喜欢的编辑记者、主持人评选活动”,选票就刊登在广播电视报上。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我被评为最受欢迎编辑记者。三位女编辑还不忘打来电话祝贺。

那时,我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会走进报社,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相知

1999年,当时的广电局把广电报交电台暂时经管。我和另外两名同志受命来到报社,做记者还在其次,最主要的任务是拉广告。

那时菏泽的媒体虽不算多,但广告竞争却也激烈。因为局里给定着创收任务,我们更不敢掉以轻心。研究市场,细分行业,稳定客户群,开发新业务。

那时的三信公司还主要做洗化业务,广告都投给了电视,并不认可报纸。我去找老总邓小华,递上详细的策划方案。他看过方案,又问了报纸发行情况,答应在报纸上试试。为了能达到最佳宣传效果,我们用了硬广告配软文的形式。我就是从那时开始写广告软文的,邓总说,很不错啊,软文写得好,起到的效果也好。我窃笑,写新闻稿的手,写点软文还应该是不在话下。

市立医院原本是我在电台时的老客户,为了吸引他上报纸,我们把原来的养生版块扩成健康专版。在专版上,既有名医访谈,也有专家支招;既有疾病的预防,也有配合季节的养生。这样做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医院也愿独家赞助,真是一举两得。

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客户嫌黑红版太单调,说不如彩色印刷更出效果。我把这意见反馈给局台领导。经过论证,报社很快就决定把黑白报改为彩色报。1999年4月,第一张彩报印出。菏泽广播电视报换了容颜。

那一年,我们如数完成局里下达的任务。要回电台了,对报社还有点依依不舍。再次与广电报结缘,就是2001年的6月了。

结缘

2001年,局台合一后对广电报进行改制。通过考试,我真正成了报社的一员。那时,分管报社的是李庆华副局长,他也是局台合一后广电报的第一任社长。李局长是新闻行家,对报纸也极为精通。在他的指导下,电视报全面改版。其中之一就是增加本埠新闻。用我们李局长的话说:只有你关注了百姓、关注了民生,百姓才能关注你,电视报才会拥有话语权,才会有分量。

为了增加新闻性、扩大报纸影响力,我们真是想尽了办法。我在电台时曾跟随李留起台长去临沂考察,2001年4月《行风热线》栏目开播。我6月份到报社来时,电台的《行风热线》已初见影响力。我一直考虑怎么能把这样一个有巨大潜力,又真正能服务民生的节目也移植到报纸上来。很快,我们在广电报上开办了《行风热线传真》专栏,预告本周及下周上线单位,把读者反映的问题提交给各部门,再把各部门的解决结果反馈给读者,既有与电台的合作联动,又是广电报的一个特色专栏,很受读者欢迎。菏泽供电公司主动提出,《行风热线传真》栏目他们独家赞助。

那两年报社人少,我们既做编辑又当记者,采写了大批有分量的新闻稿件。《蹬三轮义送湘女 三千里情动人间》、《五位死囚临刑前的忏悔》、《交了加盟费 产品无人收》、《谁动了我的责任田》、《不该办的超生培训班》.......广电报,发出自己的声音,引起广泛的关注。

我们的王祥兰总编,虽是位女性却有胆有识。她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批评报道尽管发,出了事我担着。自己脊梁骨不硬起来,谁当咱值个尿泥钱。一次,我们发了篇某县法院判案不公的报道。两位法官气冲冲找来,坐在我们编辑部的长沙发上,连珠炮般的发问。王总编坐在对面的一张椅子上,听,偶尔回上一句,说我们的报道并不失实。一位法官显然被激怒了,嚯的一下站起身,指着报纸上的一段话说:不失实?你们说受害人三年奔波,来回走了近千里。从某镇到县法院有恁远吗?王总编反问他:说我们说的不对,那你说有多远?能言善辩的法官立时无言,夹起包悻悻走了。

通过这一篇篇稿件,一张张报纸,我们干预了生活,在百姓心目中也树立了权威。就像当初李庆华局长说的:你关注了百姓,百姓才会关注你。广电报,再也不是一张轻飘飘的报纸,它以自已独有的特色跻身主流媒体,再也不容人小觑。

局纪检书记杨时运兼任总编的那一年,我刚刚由编辑部主任提拔成副总编。杨书记给了我们充分的信任,也给了我们足够的发展空间。他说大事我管管,小事你们自己做主。领导越信任,我们工作越努力。那一年,报社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广电报改成铜版纸印刷,由散页变成了精美的本儿报;(我至今记得,第一份样本报出来,在同行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读者说报纸好看了,发行员说报纸好卖了)。二是为了增加广告收入,我们广开渠道,开始尝试用活动带动创收。第一个活动就是联合团市委、供电公司,在全市范围内举办彩虹杯青年歌手大奖赛,连续一个月的比赛,既扩大了报社影响力,又增加了创收,为以后做活动提供了范本。三是多渠道发行,提高了报纸发行量。

在报社工作的那几年,也是我个人进步最快的几年。先后有十几篇作品在省级、国家级评选中获奖。2002年晋升副高职称,离开报社半年多后的2007年又顺利晋升正高职称,那一年我37岁。李文第、王香兰两位总编在任时,我是编辑部主任,杨时运、刘文两位总编在任时,我是副总编。从历任总编以及分管领导的身上,我都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他们处事的方式,他们工作的方法,他们经营管理上的长处,让我受益多多。

那些走进医院、走进高墙,走进乡村,走进小巷,采访癌症病人、临刑囚犯、留守儿童、普通百姓,目睹生命脆弱、聆听心灵忏悔、感受人间真情的日子;那些为做春节合刊,加班至深夜,一步一滑、踏雪而归的日子;那些四处拉赞助、找奖品,上街搞有奖征订、大获丰收的日子;那些在人家公司门口蹲守,软磨硬泡,一次次拉来整版广告的日子……

牵念

离开电视报社来到电视台不知不觉已近五年,在这些日子里,我的目光却一刻也没离开过这张报纸,关注它的进步、它的发展。如今,它的内容更加丰富,它的版式更加新颖,它的广告业务拓展了新的领域,它的读者壮大了队伍,它的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它在全国同类型报纸中堪称最佳。

我关注它,还因为我的老同事、老朋友王霞一直在那里坚守、坐镇,为了报社,日日忙得像旋转的陀螺;美编海燕出去又回来,如今已经成了报社中坚;小刀崔的文章愈发老道了,有时又温情得想让人掉泪;当年青涩的女孩舒翠如今成了资深编辑,编稿之余,还写了两本畅销书,让我等庸碌的文艺女中年倍觉汗颜。冉大师(我一直这样叫他,因为他拍得图片实在太好了)的读图版我每期必看。海欣和繁龙都不是多话的人,一腔的内秀都给了报纸。艳英是我高中时的同学加好友,用大客户撑起广告部的半壁江山(私下里我都叫她财神奶奶)。如今,报社增添了新生力量,贾国盛、祝俊俊、吕雪燕、陈震……早已经是在报纸上读熟的名字,他们的蓬勃朝气让广电报更有活力。

有的朋友说,我们是读了报纸上的文章才认识你的;也有朋友说,我们是不打不相识。在我的新浪博客上,也常能看到一些老读者的影子:单县一位姓刘的读者问:是写了《蹬三轮义送湘女 三千里情动人间》、《孟昭良哭了》的那个辛云霞吗?成武的刘继增老师前两天留言:你的副刊上发过我的《四十而胖》。上周,我去市立医院看病,口腔科一位医生说:我认识你,原来在广电报读你的文章,现在在电视上看你编的节目。

亲亲的广电报,亲亲的我的同事、我的读者。当我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时,那曾经的过往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些情怀、那些激越,那些温馨、那些感动,都成了我生命中最永久、最美好的记忆。逢广电报二十周年庆,我衷心祝愿她的明天更美好。

****这是刊登在2012年10月11日出版的广电报二十周年庆纪念专刊上的文字!

今天(10月16日)上午,在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了广电报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当大屏幕上回放一份份的报纸、一张张的老照片时,我盯着大屏幕的眼睛竟然有了泪湿的感觉。

在广电报工作近七年,对她当然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那一篇篇印在报纸上的文字,曾是穿过多少街巷、熬过多少夜晚,用心感受的印记。

那些采访过的人,那些难忘的事,不仅仅印在了纸上,也记在了心里。

在活动现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先生竟然还认识我,抓着我的手叫我辛老师,让我实在太不敢当。还有一位女读者,也是很热情地过来跟我打招呼,她说她依然记得我当年写下的那些文字,比如《生得好不如嫁得好》,比如《谁来拯救我们的乳房》。坐在我邻座的一个女士,探过身来问:你是哪一个?我说了名字,她说:噢,刚读了你的文章,纪念专刊上的《亲亲广电报》。

一直喜欢文字,也因文字收获了感动。

(2012-10-16 15:00:49)

作者简介:辛云霞:媒体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散文集《女人笔记》出版。

青未了辛云霞多出来的差事(青未了辛云霞亲亲广电报)(3)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青未了辛云霞多出来的差事(青未了辛云霞亲亲广电报)(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