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1)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2)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3)

本文来源:《孩子的品格》 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 彭凯平 / 闫伟

导读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要求严格遵循父母的训诲,并背负上外力强加给他们的所谓“理想”,他们从小做父母让他们做的事,学父母看好的专业。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带来理想的结果。

对此,心理学家彭凯平和闫伟提出要开展一种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满意、让教师这个职业更加令人向往和尊重的教育,通过保护和培养孩子的积极天性与品格优势,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这便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积极教育。

cinian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兼心理学系主任,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

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H Lab)联合主席,

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IPPA)、

国际积极教育联盟(IPEN)中国理事,

著有科普著作《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等

闫伟

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联合培养心理学博士,

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学习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等。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4)

01

什么是积极教育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5)

▲ 图片来源:beatrice.blue

在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积极就等于快乐,积极教育就是快乐教育,积极心理学就是“心灵鸡汤”。而实际上,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积极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多半指的是在教育中用某些让人高兴、快乐的方式,创建一种其乐融融的快乐氛围,但积极的含义则比快乐丰富得多,积极教育的内涵也远远大于快乐教育的范畴。

积极教育追求让孩子能在积极的社会、学习与生活氛围中充分释放他们的积极天性,找到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

事实上,仅是从人类或者人类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所谓成绩远远比不上幸福对人生的意义。更为关键的是,那些活在真实、自由、幸福中的孩子,他们的成绩往往更加出色。

在一项针对清华学生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大部分清华的优秀学生备战高考的状态都不是那种“头悬梁,锥刺股”,学得天昏地暗、悲从中来。相反,这些优秀的学子在高考前相当放松与自信,并兼顾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兴趣爱好。也就是说,他们的心态很放松,学习态度很积极,对知识的系统性与规律性有着清晰的把握,“乐此不疲,漫卷诗书喜欲狂”。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真正拥有大智慧和大幸福的人,才是拥有大气运的人,才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实现伟大梦想。相反,那些处于压抑、郁闷、封闭、无力状态下缘木求鱼的人,更容易遭遇人生的冰河而无法自拔。

幸运的是,今天我们有了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恰恰是一门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学科,它让我们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和欲望,让我们时刻感知生活的愉悦与幸福。

积极教育恰恰是运用幸福的科学拥抱幸福的教育,实现超越理想的教育科学。科学实证表明,积极教育不仅从来与好的成绩不冲突、不矛盾,而且会极大地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学习成绩、创造力、同理心等。

总而言之,积极教育的本质是依据人类的积极天性与生命的规律,顺应并发挥人类那些卓越的积极天性,让教育成为真正启迪人内在的觉醒、点燃生命意义感的灯塔。

积极教育的目的是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那些积极情绪唤醒,使之发芽、茁壮成长起来。这包括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情绪、全情投入到所从事的事情中,物我两忘、勇敢坚韧地不断探索生命与世界的意义,积极地获得那些或大或小的成就,以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上这些,就是积极教育真正要教给孩子的东西,也是父母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之所在。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6)

02

积极教育培养品格优势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7)

▲ 图片来源:beatrice.blue

1、情绪力:接纳、理解、管理自身情绪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存挑战,不是污染、战争、饥荒和瘟疫,而是我们的幸福感降低。归根结底,这主要与我们的情绪有关。每个人都有生气、急躁、愤怒、怀疑、攻击等复杂情绪,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不能让这些消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培养调节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非常重要,它是孩子在未来遇到挫折时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能力的基础。

要培养孩子调节和管理情绪的能力,一方面,父母需要引导孩子探索和发现世界的美好,让孩子夺取感知积极正面的事物,从而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

另一方面,父母要认识到消极情绪也是孩子的朋友,需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和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

2、抗逆力:坚韧、心怀目标不放弃

美国心理学会提出,抗逆力是个体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和其它生活重大压力时良好的适应能力。它是一种能从困难中恢复过来的能力。抗逆力强的孩子,通常能够和除父母之外的成人,和关心他们的人产生强烈的社会支持联系和感情联系。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施以积极正面的影响,提升孩子的抗逆力,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成为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人。

要提升孩子的抗逆力,家长可以做到:

❍ 1. 跟孩子坦诚地分享事实真相,鼓励孩子接纳现状,并提供温暖的陪伴;

❍ 2. 用积极行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 3. 怀抱积极的心理预期,通过感知当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掌控的部分,从而设法改变现状。

3、自我效能感:激发自身潜力,勇于突破

197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完成某件事的能力的主观评估,这就是我们的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班杜拉的理论瞄准的是人们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一种信念。

换句话说就是:“我能行!我一定行!”相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情,对于一个人成功完成一件事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做不成事情,基本上就会真的以失败告终。所以,自我效能感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以及个性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激励与奖赏,并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4、自控力:自律、自洽,不惧诱惑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理性地控制自己只是一时的行为,而失控却是经常出现的状况。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在童年时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心理适应能力更强,自尊心更突出,人际关系更和谐。

长大后,他们的人生整体幸福感也更高。所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关注自己的人,未来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有几个内容尤为关键:帮助孩子有效管理自控力心理资源,进而用好习惯代替自控力,最后用意志力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自控。

5、天赋优势:欣赏自己,不断发挥自身优势

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扩大孩子内心的疆界,扩展孩子的综合认知,引发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心,并从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实现。

父母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来发现孩子的天赋。父母要用引导的方式来点燃孩子内心创造力的火焰,给他们更多机会去尝试,并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

要发挥孩子的天赋优势,父母需要先了解孩子的核心优势、成长型优势、习得行为和当前劣势,并利用优势效应把孩子的不喜欢变成喜欢,用“补强法则”培养孩子更多的优势。

6、专注力:全情投入,获得巅峰体验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具有较强专注力的孩子,不仅能在各种情况下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在面对困难时也更积极、更乐观,相信凭借自己的专心致志和坚持不懈可以战胜困难。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他未来的人生也一定会非常丰富多彩。

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一方面,家长需要确保孩子挑战与技能相平衡、行动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从而让孩子获得沉浸于巅峰状态的福流体验;另一方面,只有会放松才会全情投入,因此家长还需要在放松的间隙引导孩子寻找快乐、给予孩子充分的休息时间、教孩子科学用脑和交替学习。

7、善良:懂得感恩,赢得他人的信赖与支持

善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竞争优势,也是人类获得幸福感的前提。能被周围人喜欢,受到周围人的尊重、肯定,会让我们感到心情愉悦,充满幸福感。

培养孩子善良的人格,是孩子未来能够拥有积极的身心、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前提。善良是真正符合几十万年来人类进化逻辑的优秀品格,是孩子真正的竞争优势。

要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从身边的人做起,并让孩子意识到助人为乐可以是很小的事,另外,鼓励孩子给予他人情感支持,同时,父母需要做好行为示范的榜样。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8)

03

品格优势成就“王者之力”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9)

▲ 图片来源:beatrice.blue

在对人类积极天性的研究中,作者一直都提倡“ACE ”理论,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审美感

A是指Aesthetic,即审美感,也就是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领悟别人领悟不到的东西,能够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真、善、美。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曾说:“今天的中国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由此可以看出,审美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

具有良好审美观念和能力的孩子,往往会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发现和挖掘出自身更多的潜质与兴趣。而在未来,一旦孩子在生活中感到孤单、失落时,也会依靠自己的兴趣找到生活的乐趣与意义,积极地面对逆境。

要培养孩子的审美感,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

❍ 1. 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

❍ 2.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 3. 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人

创造力

C是指Creative,即创造力,也就是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概念、新事物,想象未来、计划未来。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也是人们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往往可以运用一切自身所掌握的信息,用创造力思维解决问题。而未来的孩子要想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具备人工智能所不擅长的特质,创造力就是其中之一。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 1. 培养孩子的敏感力

❍ 2. 培养孩子的流畅力

❍ 3. 培养孩子的变通力

❍ 4. 培养孩子的精进力

❍ 5.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同理心

E是Empathic,即同情心、情感共鸣能力,也就是能够敏锐地感受并影响他人的感情,了解并理解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善待他人,成人之美。

同理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直接影响个体与外界所建立的关系。具有这项能力的孩子,往往要更善于解决麻烦,表现出积极的社会行为,比如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等,这也是孩子能够拥有良好人际关系、获得他人好感与信任的桥梁。

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父母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 1. 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

❍ 2. 在生活中激发孩子的分享与奉献意识

❍ 3.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 4. 和孩子一起欣赏文学与艺术作品

Aesthetic、Creative、Empathic的首字母拼在一起,正好是英文单词ACE,也就是“王牌、王者”的意思。这三项能力组合起来,也是人作为一种存在认识世界、参与世界、理解世界的全部内容。其中,审美感是根,创造力是茎,同理心是叶,而“ ”则代表着以“ACE”为基础的人类其他品格优势与美德的补充,例如人道、公正、谦卑、审慎、感恩等,这些都是“花”。

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就是孩子要努力获得“ACE能力”,即“王者之力”,这是人们发展、成熟、成功的种子,更是提高自己未来竞争优势的终极武器。

培养孩子品格的4个方法(能培养孩子成就幸福人生)(10)

结语

从人类的终极意义来说,培养高级脑细胞的活动也是人类进化6500万年选择出来的竞争优势。达尔文提出人类的天性一定要符合两个特征:一是易于人类的生存,二是易于人类的繁衍。

深入了解后可以发现,人类生存和繁衍选择的往往都是积极的天性。人类自从站立起来后,就喜欢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品质,喜欢站高望远,喜欢伟大、崇高的事情。

所以,积极教育是更具有人性、更符合心理科学规律的教育,而积极教育所重视的,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ACE ”积极天性,让其成为积极而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一些家长是幸运的,因为在他们的孩子还小或者还没出生之前就看到了这本书,理解了本书所提倡的积极天性教育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已经长大,或者个性已经养成的孩子无法改变自己。事实上,人类的积极天性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可以随时加以培养与锻炼,因为人是自然的人,人更是发展的人,人有着与动物不同的超级智慧与情感能力,这些都使得人类可以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呼唤自己的灵性。在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终有幸福”的祈望更加容易实现。

- END -

《生命·成长》第二季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此念】话题

读了这篇文章,

你有什么启发?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编辑 | 陈逍遥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