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大儿子李弘怎么死的(身负众望却英年早逝)
他是唐高宗李治心目中最优秀的继承人,以仁德名传后世,却离奇英年早逝。他的死让母亲武则天的权势大增,也给她扣上了“弑子”的恶名。他就是大唐孝敬天子李弘。
李弘是武则天和李治的长子,出生于武则天和王皇后、萧淑妃争夺后宫之主的关键时刻。可以说,李弘的到来拯救了处于劣势的武则天。不久王皇后被废,理由之一就是皇后无子,而武昭仪有子。武则天则凭借儿子登上了后位,迈出了她插手朝政的关键一步。
仁孝显庆元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李弘为皇太子。
作为太子,李弘以仁、孝闻名于世。李弘很小就知道孝敬父母,老师郭瑜给他讲《春秋左氏传》,讲到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掩书叹息,认为这种不忠不孝的事情,不仅讲不出口,听闻也不忍心,就不应该流传下来,于是改学《礼记》。
唐初征战不断,当时朝廷大量征兵,唐法规定逃亡或者期限内没有报到的士兵会被处死,家人也要充官。也就是说不管你是生病、遇上山贼受伤、渡河被水冲走还是身负重伤,只要无法按时到达都会连累家人。李弘为此上书进谏,认为军法该兼顾实情,谨慎认定没有失期不到和逃亡的情况,尽量不牵连家属,得到唐高宗的赞扬。
在李弘监国时期,当时关中地区遭遇旱灾,闹起饥荒。李弘亲自巡视,看见有饥民的惨状,就命令家仆把自己的米粮拿出来供给他们。
此外,武则天的政敌萧淑妃被废杀,两个女儿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一直被幽禁宫中。李弘发现此事后,上书为两位姐姐求情,使两位姐姐得以出嫁。
李弘的这些善政,让他仁孝的名声不胫而走,赢得朝野的一致称赞。
唐高宗李治对这样一个仁慈、孝顺的儿子也是寄予极大地期望,刚立太子不久就把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的贤臣派去辅佐,后来又多次让他监国,倾尽全力培养。
然而,正当风眩症愈发严重的高宗刚准备将手中权利移交给太子时,年仅24岁的李弘却突然在合璧宫暴毙。
李弘之死来得太突然,历史上对李弘的死因也一直没有定论,但是李弘的英年早逝却彻底打乱了初唐的朝局。此时的高宗李治因为风疾已经难以处理朝政了,皇后武则天不断在往朝中安插亲信,谋求更多的权利。原本李治准备等儿子的病好一点就禅位给他,可是多年的心血就这样白费了。
此后,为了有人代为处理朝政,高宗不得不继续给武则天放权。武则天因此掌握了更多的权利,可以说,李弘死后,武则天成了既得利益者。这也就导致了后世史书给武则天安上了杀子的恶名。
李弘的死后,高宗李治为了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思念,追赠他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的礼仪埋在了唐恭陵,李弘成了唐朝第一个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到了武则天登基后,还继续为他修缮墓地。
高宗李治在《孝敬皇帝睿德记》中说: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谥为孝敬皇帝。在李弘短短的一生中,这样一个评价可以说实至名归。
孝敬皇帝睿德记
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朕之不慈,遽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谥为孝敬皇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