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传统文化(从节庆文化中体悟人与自然关系)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 刘东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自然与传统文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与传统文化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 刘东超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疫情形势迫使我们更加严肃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1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对于这个病毒的来源,现在大家都聚焦到一个市场里,这个市场里有野生动物交易,所以来源可能是野生动物及它所污染的环境。”可以说,追求“野味”,缺乏对自然、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与此次疫情有密切关系。
从各种传统知识中寻找可供借鉴的资源是今人探讨问题的重要方式,反思我们与自然关系,可以从在中国长达流传数千年多种多样的节庆文化中汲取智慧。
第一,参赞天地。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同构互动是中国古人的一个基本观念,人们以自己的力量投入天地变迁化育是必然的要求。因而,在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之中,人们自觉地参与自然的运行。立春是自然时序迁流的一个重要节点,历朝历代的古人在这一节点都要有所表示。《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这是周代官方“迎春”的做法。此后各代都继承了这一做法但有所损益发展。《后汉书•祭祀志下》记载:“(县邑)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这是东汉的做法,此类等等应该说是朴素的参赞天地观念的民间表现。
参赞天地另一种较为朴素简单的形式是直接接触自然。长期以来古人有春日踏青的习俗,时间多在清明节,但也有安排在其他时间的。杜甫《丽人行》记载:“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这是说,贵族或官宦人家的妇女一般难得出门,但在三月三日的春光中却可以盛装到田野中游玩。另一个例子直到今天还流行。黑龙江地区在元宵节的晚上有“滚冰”的活动。当地人认为在冰面上左滚九圈右滚九圈,可以冻死一切病气、 晦气和灾气。等到春天冰雪一化,所有不祥都被河水流走。这是通过接触自然的力量实现人类美好的愿望。
第二,感知自然。节庆往往反映的是自然时序的变化,传统社会中的人对这一变化较今人更为敏感。这和古人的生产生活与自然更为密切有关。元宵节是夏历新年第一个月圆日,又是初春透露消息的时刻,古人极为重视。宋词记录的士人对此节的感知体验相当多,以下三个例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晁端礼《水龙吟•咏月》:“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李清照《永遇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其中以李清照这首词最为著名。三首词对元宵节自然气候的描写都极为准确传神,充分反映了词人的敏锐感受和精准笔法。民间极为重视的另一个“十五”是中秋节,这是秋意浓重的时刻,古人对此也极为看重。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二者都是作者精微真切的自然知觉,但前者是盛唐气象,后者则是婉约的宋人风格。在节日的热闹喧嚣之外,这些诗人、词人透过对自然景物和时节气候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内心更为精细微妙的思想情感,这是节庆文化更为深邃、不易察知的层面。
第三,治理自然。对于人类来说,自然并非都是友好的力量,还有相当部分是妨碍甚至伤害人类的力量,比如地震、山崩、海啸、瘟疫等。为此,人类必须予以防范和治理。这在各种节庆活动中都有所表达。汉代就有过年时制作门神神荼与郁垒的习俗,在元旦用爆竹驱鬼扫晦的习俗《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是今天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放鞭炮的由来。王安石在著名的《元日》诗中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他把新年第一天当时人们换门神和燃爆竹这两件事都说清楚了。此外,古代民众还有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的做法。直到今天,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还有在春节或正月十五点火把、烧火堆、过火群、舞火狮、烧火龙的习惯,其寓意都是驱逐自然界中伤害人类的物事。
第四,珍爱生命。中国古人有悠久的珍爱生命的文化传统,《礼记•月令》就有“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的记载。这一理念最为重要的表现是素食。中国传统社会有不少涉及素食的著作,如《齐民要素•素食》、《本心斋疏食谱》、《山家清供》、《素食说略》等。在各地节庆活动中也有大量素食传统。按福州人传统,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便不杀生。龙岩春节习俗早餐普遍为素食,团圆汤丸、红枣、花生、糯米甜饭。北方有的地方初一早晨的饺子必须是素馅的。其目的是希望这一年的日子比较“素净”。海口初一、初九吃“斋”,这是祖上留传下来的春节习俗。初一斋菜煲的制作方法极为讲究,包括多种多样的干菜、鲜菜和豆制品,程序也相当复杂。据说年初一吃一天素等于全年吃素。水族从端午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午节结束后才能吃荤。苏州人吃雷斋素,一般从六月初一始至二十四日雷尊生日结束,历时二十多天。这些习俗的寓意都是干干净净、平安吉利,实质上也包含着珍爱生命的思想。
从总体上看,中国节庆文化中包含了尊重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理念,同时还有大量实现这些理念的具体做法,这都是今天应该汲取的精神财富。对于改进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改进一些人暴殄天物的消费惯性,具有较大的启示借鉴价值。尤其是强调珍爱生命,可能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