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需要怎样做:如何自强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自强应该是人生基调,一刻也不能停息,这是有尊严的人生所必须践行的。自古以来的帝王将相,无人不是通过自立自强做出来的。有所成就的人,各有各的自强之道,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和斗争的胜利。

自强需要怎样做:如何自强(1)

那么,具体如何才能自强?要做到以下四点,人生就能长盛不衰。

第一, 是要不做亏心事。自我修行最难的就是养心,而养心最难的就是不做亏心事。人只要没有内愧,就能泰然自若地对天地、质鬼神,自强之气在内心就可以油然而生。

第二, 是要做到庄严恭敬。敬有三层:内心专静纯一,外在整齐严肃,是敬的功夫;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敬的气象;通过修身让人们相信和倚靠,是敬的效果。聪明睿智都由此而来!庄严恭敬就是强大,安逸放肆则是猥琐。如果不论人之多少,事之大小,都恭敬而不怠慢,自强之气在人前就可以显现出来。

第三, 是要追求仁义。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所以,自我与他人的大本都是同出一源的。只知自私而不体恤别人的人,已经和他自己赖以生存的基本规律相违背了。儒家提倡做人最重要的就是求仁,而求仁最重要的就是立己达人。立人达人才能获取别人的支持和追随。

第四, 是要吃苦耐劳。人每天的衣食消费,都与自己的能力和付出相称,才能获得旁人的认可和鬼神的眷顾,因为他是在自食其力。有人终日勤劳而仅够温饱,有人安逸懒惰却能花天酒地前呼后拥,这是天底下最不平的事,是绝不可能长久的。自古以来的圣君贤相,都是非常勤劳之人。勤劳困顿才能增长才干,好逸恶劳就会被社会抛弃。勤劳的人,天地都会钦佩。而安逸不会有任何好处,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欣赏。

自强者,重在不息。孟子所说的刚毅,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自强不息之意。所谓的强,就是强制、强恕、强为善,都是战胜自己的意思。如果不习惯早起,就强迫自己天还未亮就起床;不习惯庄严恭敬,就强迫自己坐尸立斋;不习惯劳苦,就强迫自己与最辛苦的人一样吃苦耐劳,这就是强!不习惯持之以恒,就强迫自己坚持下去,这就是毅!《中庸》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自强不息即为君子之道,君子进德修业,一刻都不能离。

当然,强制自己、降伏内心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降龙伏虎“。古人所谓的控制自己欲望,就是降龙;控制自己的愤怒,就是伏虎。做到降龙伏虎,不为自己的嗜欲所戕害,就是自强的功夫。要想练就自强之功夫,倔强二字绝不可少。受挫而不回头就是倔强。以倔强之心去练就降龙伏虎之力,则可以日进无疆。

自强需要怎样做:如何自强(2)

参考原文:

《易经 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曾国藩诫子书》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挺经 刚柔》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公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不特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