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台萧燕燕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的(燕云台大女主的初恋究竟是谁)

这两年,随着德云社越来越火,貌似全国很多女同学都成为了德云女孩,那么叫小番,这个嘎调,我想也应该很熟悉了: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番,旌旗密布立马横刀在阵前。

但是大家知道这段唱词是出自传统京剧--《四郎探母》选段么?

燕云台萧燕燕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的(燕云台大女主的初恋究竟是谁)(1)

网图侵删

故事背景是宋辽交兵,杨四郎(延辉)被擒后改名木易,为辽邦招为驸马,与铁镜公主成婚。夫妻恩爱十五年后,萧天佐摆天门阵,佘太君押粮草至边关御敌。

四郎得知后思母心切,为公主看破,乃以实相告。公主甚为同情,计盗令箭,助其出关,私回宋营,母子、夫妻、兄弟相会,互诉离情,绵绵无尽。无奈时限将至,不得已挥泪相别。四郎复回辽邦,萧太后欲问斩刑,幸公主代为求免。

萧太后是谁?年长一点的朋友,可能是从《杨家将》的故事里知道她的。而年轻一代,则更可能是通过唐嫣主演的电视剧——《燕云台》认识她的。她就是那位和大宋作战的辽国太后。

萧太后名叫萧绰,小名燕燕。在中国历史上,萧绰可算是一位真实的“人生赢家”,她既有政治大智慧,也有经营个人幸福的能力。试问这样的人生,历史上又有多少女性可以享有呢?

在辽国,萧姓是仅次于国姓耶律的第二大姓氏。当时的历代皇后都出自萧氏,萧姓也因此被称为“后族”。

燕云台萧燕燕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的(燕云台大女主的初恋究竟是谁)(2)

网图侵删

萧绰是辽国重臣萧思温之女。萧思温曾任南京留守和兵马都总管,足智多谋,非常喜欢汉族文化。他一开始辅佐的皇帝是辽穆宗耶律璟。可是,这位穆宗嗜酒无度,昼寝夜饮,被人戏称为“睡王”。公元969年,穆宗死于身边侍从的刺杀。

由于穆宗没有孩子,最早得知他死讯的萧思温火速赶往行宫,并联合其他两位大臣,拥立穆宗的皇侄耶律贤为帝,是为景宗。辽景宗继位后,大行封赏,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和北府宰相。

不知是为了感谢皇恩,还是想进一步抬高萧家的地位,萧思温决定把小女儿萧绰嫁给景宗。

在这场政治联姻中,萧绰一进宫就被封为贵妃。两个月后,她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两个年轻人虽然不是自由恋爱,但婚后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辽景宗对萧绰十分信任,从家事到国事,无不倾听她的见解。萧绰也全力支持丈夫,两人一共生育了三子三女。

遗憾的是,萧思温并没能看到女儿日后的成就。他因为权力太大,惨遭嫉恨,在女儿入宫一年多后就遇刺身亡了。父亲的去世,让年仅十七岁的萧绰迅速成熟起来。在她的人生剧本里,没有和其他妃嫔的争宠戏份,取而代之的,则是她在处理政务上的锋芒初露。

(辽景宗,23岁)

朕自幼体弱多病,天下大事,只能请皇后为朕分忧了。萧氏一族,世代以守卫契丹为已任,朕放心。朕只担心,你虽自幼习武,经常随你阿爸围猎,但你是女子,年龄尚幼……

燕云台萧燕燕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的(燕云台大女主的初恋究竟是谁)(3)

网图侵删

(萧绰,17岁)

皇上不必多虑,臣妾愿意为大辽、为皇上尽力。至于能否胜任?记得臣妾小时候,父亲令我们姐妹们扫地,我每次都做得很认真。父亲夸我,以后一定能成大器。谁说女子不如男子?我们契丹女子从来都是骑马射箭,治国打仗。我们从小就是充男儿来养的,无所不能。臣妾,可以做到。

辽景宗身体不好,风疾时常发作。每逢犯病,便由萧绰代他上朝处理国事。在辽景宗的默许下,辽国的日常政务逐渐转由萧绰一人定夺。遇到重要的军国大事,也由萧绰召集各族大臣商议。在朝堂上,她俨然是皇帝的角色,而景宗最多只是听听汇报,并不做任何干预。

公元977年2月,景宗在执政八年后,传谕掌修国史的官员,命令他们,以后凡是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禹‘予’”。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萧绰可以用“朕”来称呼自己,皇后的命令,如同君令。

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任用蕃汉贤臣,贵族相对团结,政局趋于安定,国家经济也愈发平稳。

公元982 年,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危。临终前,他召集妻子与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留下遗诏:

(辽景宗,35 岁,临终前)

燕云台萧燕燕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的(燕云台大女主的初恋究竟是谁)(4)

网图侵删

朕时日无多了。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有皇后在,朕一切放心。

(萧绰,29岁,皇后,啜泣)

陛下……燕燕不敢有负陛下,更不敢负天下。但是,隆绪才12岁。如今主少国疑,各大部族都兵强马壮,边防并不平静。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布满了朝廷,对皇位虎视眈眈,恐怕也早已对孤儿寡母磨刀霍霍了。此外,赵王等人,都在上京,各部族也有军队,如果联合起来,母寡子弱,我们如何能防?

在场的人都明白,皇帝这是在临终托孤。萧绰虽然参政多年,但毕竟只是皇后,这个时候,在场的顾命大臣必须坚决地站在皇后这边,辅助新君登基。

在场的大臣之中,首先开口的是耶律斜轸。

(耶律斜轸,45岁,北院枢密使)

如若信任臣等,何虑之有?!陛下,皇后,请勿多虑,我们诸位大臣誓死护卫梁王,一如护卫陛下,不容任何贰心之臣!

一旁的韩德让见状,也赶忙上前一步。

(韩德让,41岁,南院枢密使)

陛下,皇后,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更换大臣,把那些平时对皇后态度犹疑不定的大臣换下。随即,请下诏令诸王各归府第,不得私下聚会;一旦私相宴会,无论宗亲贵族,立即收监。太平王罨撒葛在西北,尚不足为虑;赵王喜隐等人都在上京,可召他的妻子代替他赴朝。

(萧绰)

隆绪聪慧仁厚,陛下可放心,你不放心的是各宗亲故旧。得两位重臣的辅佐与忠心,臣妾稍稍安心了。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加强边防;南院大王勃古哲总领山西诸州事;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以韩德让为宰相,辅佐幼主……

燕云台萧燕燕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的(燕云台大女主的初恋究竟是谁)(5)

网图侵删

景帝驾崩后,萧绰召集朝廷内各族臣僚上朝,宣布景宗遗命,册立年仅12岁的梁王耶律隆绪为皇帝,史称辽圣宗。太后萧绰奉遗诏摄政。

萧绰摄政后,先是着意笼络大臣,亲自到宅第上问候,又加官进爵,群臣皆表示愿意竭尽忠诚,报效新君。接着,她顺应民意,亲自审决积压下来的案件,缓解了社会矛盾。随后,她大胆任用汉官,让辽国得以从奴隶制社会进一步向封建制社会转化。

此外,萧绰还减免赋税,奖励农耕,实行科举取士,奴仆甚至可以为自己赎身,恢复自由……这些政策,都是利国利民的。《辽史》中对萧绰有这样一句评价:“习知军政,赏罚信明,将士用命”。

在这里,我们必须再次提到辽国宰相韩德让。韩德让是汉臣韩匡嗣之子。有一种说法,萧绰自幼和韩德让有婚约,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

事实上,在景帝去世后,萧绰当时的日子并不好过。孤儿寡母,父亲去世,姐妹离心,她虽贵为太后,却也难撑大局。万幸的是,韩德让的忠心最终为萧绰稳固了权力。

当时,韩德让任宰相兼政事令,后来又担任南北两院事、总领禁军,手握辽国军权和行政大权。一般来说,大臣权力如此集中,很容易引起君主的猜疑。而韩家三代都官居要职,如今韩德让又是托孤大臣,但他却深受萧绰母子的信任,这是为什么呢?有人猜测,其中的重要原因,很可能就是萧绰和韩德让之间确实是有感情的。

(韩德让,47岁,丞相)

太后,下次,臣还是不要再跟你一起进入御帐了,毕竟看见的人不少。虽然我们交心多年,辅佐圣上、与太后谋划也是我的职责;但长此以往,臣担心有损太后名节,也有损圣上清誉……

(萧绰,35岁,太后)

燕云台萧燕燕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的(燕云台大女主的初恋究竟是谁)(6)

网图侵删

德让,你不必再有疑虑。我曾经许嫁于你,现在,你的李夫人已去世,先帝亦驾崩多年,你我皆是自由身……我早有重归旧好的心愿。如今幼主当国,你就把隆绪当你的孩子一样,悉心辅佐,岂不两全其美?

(韩德让)

这是臣的责任。只要是为了皇上,和你,臣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只是怕难禁天下滔滔之口……

(萧绰)

又说傻话了。契丹没有汉人那么多陈腐旧俗。隆绪也知道我们间的情意。他还劝我,如果母亲想与丞相厮守终生,他愿意把丞相当父亲一样的侍奉……

朝中大臣,多半也早已知道,只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你是不是我的夫君,他们都一样要忠于我,忠于隆绪,忠于天下。这是为人臣的本份。

只要你我同心,让百姓安居乐业,给隆绪一个平静的天下,给大辽一个安稳的江山,那你我之间的私事,就无所畏惧。我知道,你必不负我。

自此,韩德让再没有了顾忌,开始自由出入萧绰的帐幕。两人共同处理政务,食同案,卧同帐。后来,他更是受赐国姓“耶律”,赐名隆运,并特许设立自己的宫帐护卫军。要知道,在辽国,仅皇帝和太后能享有此特权。

韩德让之所以受到萧绰的厚爱,既出于个人情感,也是因为他背后的汉人实力。公元988年9月,萧绰没有按惯例在皇宫中宴请皇亲众臣,而是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并且对众人厚加赏赐。辽圣宗也对韩德让毕恭毕敬,执父礼。虽然没有正式“官宣”,但不少历史学者却把这次宴席解读为是两人的婚礼。

燕云台萧燕燕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的(燕云台大女主的初恋究竟是谁)(7)

网图侵删

有了韩德让的支持,萧绰没有了后顾之忧,得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朝政之中。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澶渊之盟”,就是在她摄政期间签定的。这一段故事,还得从宋朝的“燕云十六州”说起。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为了收回燕云十六州,北上攻辽,包围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萧绰命令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应战,后在“高粱河大战”中打败了宋军,这被认为是宋辽战争的转折点。

25年后,已经51岁的萧绰和儿子辽圣宗,亲率二十万辽兵南下攻宋。他们攻占了定州和铭州,直达宋朝的军事重镇澶渊,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大军压城,宋真宗很是恐慌,但在宰相寇准的逼迫下,他不得不披甲上阵,御驾亲征。没想到,官兵士气大振,一举射杀了辽军统帅萧挞凛。

萧挞凛是萧绰的得力干将。听闻他的死讯,萧绰大哭不已,还为此休朝五日,辽军也因此士气大挫。萧绰担心被宋军前后夹击,决定派出被辽国降伏的前大宋将领王继忠,主动前去议和。

(萧太后,51岁)

大宋降将王继忠将军可在?

(王继忠:40岁)

臣在。

(萧太后)

之前,你为我部所擒获。不过,你为大宋忠肝义胆,勇猛有加,战至最后一刻,是难得的将才。你曾对朕说,希望我辽与大宋和平,换百姓安宁,不必在战争上竭尽民财。朕屡屡思之,深以为然。

你是大宋皇帝任藩王时的旧人,他与大辽交换国书时,多次提及你,希望朕对你多加照顾。如今,我军已抵澶渊,依你之见,你觉得我辽与大宋现在是否可和谈?

(王继忠)

太后圣明。太后在此次大军出征前就询问过臣,是否有和谈的渠道。辽国与大宋世代为仇敌,每年都要花大量民帑[tǎng]在兵马粮草上,所费甚巨,两国皆有民怨,战争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重新结盟,与民休息,休兵解甲。这才是长远之计。如今,臣既想报效太后对臣的厚遇,也希望能对大宋有好处。和谈,则双方皆大欢喜,百姓不必再遭战乱。

(萧太后)

朕在出征之前,早已与臣商定,我们出征、开战,就是为了和谈。不然,两国互相敌对,时时在对方开战的阴影中,无法苟安,百姓也不知暂时的安宁何时会被打破。

燕云台萧燕燕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的(燕云台大女主的初恋究竟是谁)(8)

网图侵删

我军已攻陷涿、瀛、莫三州,打下澶渊,志在必得,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不打,无法谈;只有兵临城下,才能和谈。请继忠把我们的想法透露给大宋皇帝。你忠勇稳重,朕信任你。我辽与大宋,是否能长治久安,也在此一举了。

很快,王继忠找到老相识,北宋名将石普,密告宋真宗——辽国虽然举兵而来,却有和谈之意。不过,萧绰这边也做了两手准备。她一边派人和谈,一边也在继续进攻,保持对大宋的威慑力。

最终,宋辽双方约定:以白沟河为界,辽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而大宋每年要向辽国提供白银十万两,绢布二十万匹。

从那以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还在边境开展互市贸易。这个盟约对宋朝是否利大于弊,其实还有争议;但对辽国来说则非常划算,这绝对是政治和外交的双赢。

几年后,摄政四十多年的萧绰把皇权交还给儿子,但没过多久,她就染病去世了。

作为一名女性政治家、军事家,萧绰统军有方,可亲率兵马出征作战,也可教化民众,兴邦安国。对内,她团结贵族,推动了辽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对外,她在与宋朝的战争中,不仅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也避免了更多的战争和伤亡。

毋庸置疑,萧绰摄政的那四十多年,是辽朝二百余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国势昌运,国力强盛。而她自己,也在爱情与亲情中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每天分享一本书,我是吐槽老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