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

前日天哲发文分析对比怀素的三个“而”字,网友评论称认为其中第三个“而”字不是“而”而是“易”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

上为第一个“而”字!下为第二个“而”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2)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3)

此为第三个“而”字!也就是网友评论称认为不是“而”而是“易”字的这个字!

天哲查询了目前的字帖以及互联网上的信息,有人将此字看作是“面”字,更多的人当作是“易”字,也有出版的字帖标注为“而”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4)

孙过庭的“面”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5)

怀素的“面”!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6)

王羲之的“面”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7)

赵佶的“面”字!

总结分析:与古人“面”草书写法相比,怀素该字为“面”字的可能性不大,“面”中中间两横在其他书家此字中都表现出来了,该表现也是区别于其他字的显著特点!怀素作为草圣,在此方面犯错的可能性到底大不大?未尝可知!只是天哲认为可能性不大,这种可能性不管如何,都是追加附会的!

另外,我们结合一下这一段文字看,如果是“面”字,应该是这样的: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

翻译一下,难道是这样?张公又说:“稽山贺老〈即贺知章〉只是略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现世人!

再看“易”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8)

祝枝山的“易”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9)

傅山的“易”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0)

张瑞图的“易”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1)

孙过庭“易”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2)

孙过庭“易”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3)

王羲之“易”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4)

王羲之“易”字!

总结分析:与其他古人的“易”字相比,怀素此字斜竖太长,且隔挡在两短竖之外。其他古人皆突显两短撇,没有一人将该部分斜竖放长的,而是缩得非常之短,让位于第一笔长横!

还要注意的是,怀素该字最突显的笔画是长长的几乎全部包围的圈,与其他书家“易”字相比,过于长,过于圆,过于封闭……

从字法上看,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标“易”字!

但是,如果从语意表达上看!

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

怎么翻译?

张公又说:“稽山贺老〈即贺知章〉只是略知名,吴郡张颠也曾经很不容易!”

说得通?

再看“而”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5)

王羲之“而”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6)

祝枝山“而”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7)

祝枝山“而”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8)

傅山“而”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19)

文征明“而”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20)

孙过庭“而”字!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帖(怀素自叙帖近千字)(21)

张旭“而”字!

总结分析:怀素此字斜竖太长,且隔挡在两短竖之外!怀素该字最突显的笔画是长长的几乎全部包围的圈!同时,怀素该字最后两笔为短竖而绝非短撇!三个因素一结合,天哲以为,怀素该字应该是“而”字!

同样,我们再结合一下这一段文字看,如果是“而”字,应该是这样的: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而。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

而一、ér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三连词。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⒉表语气。略近于“兮”。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二、néng ㄋㄥ六通“能”。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⒉能力。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说得再多,还得回到本文主题。怎么翻译?

张公又说:“稽山贺老〈即贺知章〉只是略知名,吴郡张颠也曾不过如此……

等等!这只是其中一种!也有可能这么译:吴郡张旭也曾经略有超过……

也有可能有更多种解释,因为“而”的古意太复杂!

综合一下:不管我们后人如何追加附会,都是一种后来的行为,都不代表怀素本人的意图,也有可能怀素就是写错了,写误了,毕竟一个自叙帖,洋洋洒洒近千字,误写几个字也是正常……也有可能是怀素刻意为后人留下一个梗,埋下一个地雷,设计一个玩笑,你们后人去分析,去争辩,去研究吧,我就在墓里面看你们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