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天才贝多芬(集创作才华和激烈反抗于一身)
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进步”——贝多芬
贝多芬生长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年代,在他的作品中,反映了革命人民的进步思想,他继承了德国古典音乐的优秀传统,代表了当时进步的反抗精神和变革的愿望。
贝多芬的音乐是世界音乐艺术的高峰,他巨人般的性格,集中了音乐创作的才华和激烈反抗于一身。
贝多芬在1770年生于德国的波恩,四岁开始学习钢琴,父亲管教他很严,八岁即登台演出,十三岁就当了大风琴手。贝多芬在年少时代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1782年贝多芬跟作曲家聂非学习音乐,以后又跟莫扎特和海顿学习过作曲。
1792年贝多芬到了维也纳,从此,他就在维也纳定居。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年代里,年轻的贝多芬受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感染,1796年至1800年虽然耳聋病在悄悄地叩门,但贝多芬没有消沉下去,始终表现出旺盛的精神,作有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代表作品之一,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表达英雄思想的作品,也是一部划时代的巨作,是从古典派踏上浪漫派的里程碑。
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
在两个响亮的和弦之后,大提琴奏出了深沉哀悼的曲调,象征着英雄的伟大形象。副题比较柔和妩媚,是英雄的另一面性格。第一乐章的结构是庞大的,音乐形象变化频繁,但英雄形象始终耸立在我们面前,深刻地刻画出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斗争业绩。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很慢的柔板)
开始时由弦乐器奏出深沉哀悼的曲调,像是对英雄的死亡致以深切的悼念。缓慢的节奏好像是送葬者沉重的步伐。中间部分转入大调,这是人们在回忆英雄生前的业绩。尾段是前段的反复,结尾部分是沉痛的。当《葬礼进行曲》开始乐段最后出现的时候,微弱、断续的音调,表现出泣不成声的情绪。
第三乐章——谐谑曲(最快板)
许多年来,音乐家们都弄不清贝多芬为什么在悲痛的葬礼进行曲之后,要接上一首活力充沛朝气蓬勃的第三乐章,也许是音乐结构上的对比,以增强乐曲的戏剧性气氛吧,第三乐章是活跃和欢快的,前后两段是闪电般的勇猛之音,是贝多芬坚定意志和蕴藏着的力的迸发。中段法国号曚曚的号角声,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
这是一首带有舞曲风的变奏曲,它献给和平和自由。变奏曲的主题取自他1801年写的舞剧《普罗米修斯》(作品第43号)的终曲,贝多芬非常喜爱这段音乐,在作品35号的第十五首变奏曲里也用它作为主题。终曲开始有一个声势浩大的前奏,之后,主题由弦乐拨弦奏出,以后经过十次边走,最后转为急板,以波澜壮阔,庆祝胜利的狂欢气氛结束全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命运交响曲》到1807年才告完成,1808年12月初演于维也纳。作者曾经注下:“这个乐像是命运在敲门”。
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
乐曲以四个响亮的和扣人心弦的四个音符开始,由全部弦乐器有力地奏出2/4 0 3 33/i -/ 这是命运的叩门声。第一乐章全部结构均取材于此。随着法国号吹出了一个乐句,引出了小提琴的第二主题,这是个充满善良与和平的主题,低音部不时出现命运的音型。中段木管乐和弦乐互相交错,表现着斗争仍在继续,不久之后,命运音型又加强出现,形成险恶的波涛,“命运”暂时处于优势,直到第一乐章的结尾。
第二乐章——加速的行板
这是一篇抒情的乐章,象征着战后的和平和安稳,也蕴藏着战斗的力量。第一主题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抒情而安详。接着由木管乐吹出第二主题,充满英雄豪迈和自信。这个乐章是由两个主题变奏构成。
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
这是一篇奇异而神秘的乐章。充满矛盾和斗争。开始时,大提琴和双簧管显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感。接着“命运”的音型由法国号吹出来,这时“命运”还占着优势,仍然凶险迫人。之后,有一段生死搏斗的场面,这段交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来处理。以后,“命运”音型虽然继续出现,但已不是那样强有力和凶狠。只能是残存着微弱的回声而已。在后,第一主题自由地向上伸展,引出了壮丽的胜利凯歌而转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
这是胜利的祝歌,表明已脱离命运的桎梏。第一主题由全部乐队以强有力的气势奏出了气壮山河的凯歌,象征人民的胜利。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并以第二提琴和中提琴作伴,在后,又有些异样的音调出现,似乎是不吉之兆,“命运”音型又若隐若现地出现,但这不过是被摧毁的“命运”的回光返照,壮丽的凯歌又重新响起而达于顶点,这是最后的胜利。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的交响曲,大都是慷慨激昂而富于斗争性,但《田园交响曲》却是那么恬静、安详、抒情、优雅,美景如画。
第一乐章——到达乡村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
整个乐章充满了宁静、和谐的气氛,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悠然神往的愉快心情。乐曲开始由弦乐奏出田园景色的第一主题,这是整个乐章的基础。第二主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具有德国民歌风格;第二部分和谐自然,像林野间充满光芒,柔柔地送来晨风和云雀掠过长空的音韵。
第二乐章——溪畔小景——极活泼的行板
这是最富于描绘性的抒情乐章。第一主题以弦乐表现淙淙的溪流,清澈可见游鱼小石之影。第二主题显得十分流畅,表现出清晰的抒情气息。在结尾部分,用长笛描写夜莺,双簧管描写鹌鹑,单簧管描写杜鹃,更表现出大自然的真实景色。但这却引起了一些人对贝多芬的非难,说贝多芬采用低级庸俗的自然主义手法。其实,1803年以后,贝多芬已经听不到鸟儿叫了。罗曼罗兰说的好:“贝多芬没有模仿鸟儿叫,他什么都听不见”。怎样评价,听众自然会“找出他自己的立场”。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聚会——快板
第三乐章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三拍子的活泼舞曲,表现出乡村节日狂欢的情调。在这里大管单调地吹出两个音符,Fa-Do-Fa,是描写日耳曼老农民蹲在酒桶上,拿着一件破旧不全的乐器,只能吹出两个音,乐队转了调之后,就只好停下来,到乐队转回原调,它又响起来。第二段是粗犷的二拍子舞曲,这是一段鲜明狂热的民间舞蹈。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当舞蹈进行得最热烈和兴奋的时候,突然传来远处的雷声,恐惧占领着每个狂欢者的心,他们各自散去,随即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
狂风在怒吼,正在来临一场险恶的暴风雨。弦乐上从高音部一列半音阶迸发之下至低音乐器相继奏出,像旋风过境,一切卷入旋涡,拉管的发作,定音鼓雷鸣般的猛烈打响,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第五乐章——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小快板
雨过天晴,牧人们呼唤散失了的牛羊,一切都恢复安静,再度听到林野间的俚歌。第一主题是优美的牧歌,象征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第二主题是喜悦和活泼的,好像人们已从大自然中摄取了力量,获得美好的生活。最后尾声中出现了赞美诗般的旋律,是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祝愿。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第九交响曲》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民主性。贝多芬说过:[我的艺术是为穷苦的人民服务的]。《第九交响曲》的完成,在贝多芬的心灵里,留下了光荣的标志。
第一乐章——略带庄严不过分的快板 d小调 2/4 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是一首悲壮的叙事诗,既有黑暗势力的阴影,也有壮丽的英雄气概。
音乐开始时一段简单的小引,由弦乐开始,这是第一主题的基础。
其后逐渐发展而引入第一主题(呈现部),由全体乐队奏出,出现在d小调之上,显得威严有力。
第二乐章——十分活跃的快板 d小调 3/4拍子 复三段式
本来,在贝多芬的交响曲里,谐谑曲多数系放在第三乐章,但第九交响曲却安排在第二乐章中,这种位置的变换,跟整个交响曲的布局和结构有关。这一乐章的节奏的特性是:♩·♪♩由弦乐的引子开始,定音鼓继之,再由全体合奏。第一主题以高超的【赋格】手法来处理,首先由第二小提琴奏出四个小节之后,中提琴和之,跟着用四小节的大提琴和四小节的第一小提琴作和应,以后又有四小节的低音提琴,继续全体合奏,由弱而强,暗示欢乐之神,愈来愈近。
第三乐章——如歌的极慢板 bB大调 4/4拍子 双主题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和先前两个乐章有着鲜明的对比。这乐章抒情而富有诗意,充满了高尚情操和博爱精神。
两个主题的变奏,实质以变奏手法处理的只有第一主题。第一变奏只把旋律加以修饰。第一变奏之后,第二主题会一度再现。第二变奏先由单簧管吹出,法国号追随模仿,好似两个谅解的心灵,亲切地交谈。第三变奏改为12/8拍子,流畅的十六音符,颇有田园风味。
第四乐章——急板 d小调 3/4拍子 变奏曲式
第四乐章不仅是本乐曲的总结,也是贝多芬生活的总结。
在交响曲中引入人声,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贝多芬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才决定把《欢乐颂》的合唱放在《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中。《欢乐颂》是德国伟大诗人席勒在1785年所作,它歌颂了全人类的团结友爱,洋溢着爱的欢乐,祝愿全人类的和平共处。
购买说明:星外星享乐音乐商城倾情推出【贝多芬交响曲 4张LP黑胶套装】,限时优惠:528元。
扫码立即购买
- end -
*微信编辑:星妹
*图片:网络
*转载、投稿、合作:欢迎留言
落在杜普蕾手里的大提琴,个性依然强烈
她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曲曲精彩
♫星外星古典留声室♬
♪古典乐迷聚集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