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正面评价(咸丰真的是一个无能的皇帝)

提起咸丰,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但对于他的宠妃叶赫那拉·兰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慈禧太后,基本只要学过历史的就知道她的存在。一些人认为如果不是昏庸的咸丰帝纵情声色专宠慈禧,那么慈禧就没有机会执掌清朝长达半个世纪,中国也就不会签订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无能是咸丰的标签,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清除权臣,敢于纳谏

1850年,道光帝病死,皇四子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咸丰即位后,面临的是其父留下的混乱不堪的朝局。晚年的道光过度宠信穆彰阿,一时间穆彰阿权势滔天,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穆党成为当时清朝最有权力的政治派系。咸丰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清除穆彰阿的政治影响力,他采纳其师杜受田的建议,决心惩治穆彰阿。不久便以“保位贪荣,妨贤病国”的罪名,将穆彰阿革职,道光朝风光无限的穆党一下子烟消云散。

由于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帝对政务失去了信心,他不再愿意听到失败的消息,而当时清朝的统治已经江河日下,整个朝廷弥漫着谎言欺瞒的气息。咸丰登基后,决心扭转这股气息,他下令要求群臣上奏言事。当时曾国藩上奏了一封《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在其中对咸丰过失大加指责,咸丰虽然生气,最终也还是一笑了之。同时,为了整肃朝纲,迎击太平天国,咸丰重新起用林则徐等人,咸丰初期的政治措施使得政权完成了和平过渡。

用此制彼,集权于己

很多人认为咸丰的无能,表现在宠信肃顺等八大臣,败坏朝纲,任人唯亲。但实际上,咸丰是一个很有领导力的人,他深谙制衡之术。一方面,他重用肃顺等人,因为肃顺确实很有才华,也感恩咸丰对他的赏识;另外一方面,他也重用其弟恭亲王奕訢,曾让他出任领班军机大臣。很多人认为恭亲王比咸丰更有能力,只是咸丰靠着表演仁义而骗取了帝位,所以咸丰一直打压恭亲王。其实咸丰对于恭亲王,他是既重用,又打压,多次赐予职权,又多次罢免。咸丰一朝,恭亲王始终处于敬小慎微的状态,害怕犯错,一切都秉承着咸丰的旨意。

中国自古以来朝堂斗争就是激烈的,但咸丰这种有意的营造朝堂上存在着两股势力的样子,确保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全得势,其派系存亡完全取决于咸丰喜好。咸丰自小体弱多病,而且后期沉迷于女色,因此又将朝政交予一部分给慈禧处理。但无论咸丰如何放浪形骸,最高统治权始终掌握在他手中,肃顺、恭亲王、慈禧等人均不敢有抗旨之举。

咸丰皇帝正面评价(咸丰真的是一个无能的皇帝)(1)

用人不疑,敢于放权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强调民族差别的。咸丰之前,满汉差别巨大,人口占少数的满人占据着清朝的实权位置,庞大的汉族只是附庸。而咸丰之后,满汉差距缩小,汉人开始在清朝发生关键作用。这一切都与咸丰敢于放权有关。

咸丰年间,最令他头疼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声势浩大,清朝危在旦夕。传统的八旗和绿营已经不能再保疆卫土,咸丰为了维系统治,开始大规模的下令地方组织团练。虽然在嘉庆时期为了对付白莲教起义,使用过地方团练,但规模很小。尤其害怕地方势力过大,威胁统治,清朝皇帝基本都不敢让地方自成势力。咸丰面对江山危机,毅然的放权于地方,其实所需的勇气是较大的。

当湘军势力庞大,朝臣中有人上书,曾国藩不轨之心时,咸丰依旧相信曾国藩。并不断增加曾国藩实权和官职,湘军最后能形成强大势力与咸丰的有意扶持是分不开的,假若咸丰不相信曾国藩,认为他有不臣之心,湘军断不能打出名声。

咸丰一朝,被重用的还有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等人,咸丰基本上都能做到相信他们,放权于他们来平定战乱。所以清朝在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依然能够维稳政局,保持清朝统治,与咸丰的驭人之术是分不开的。

咸丰皇帝正面评价(咸丰真的是一个无能的皇帝)(2)

从咸丰对其身后事的安排来看,其实他仍然是想尽了办法。保留两宫太后,用肃顺等八大臣辅政,恭亲王处理洋人事务。他还是想利用制衡之术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肃顺等被诛杀,以聪明著称的恭亲王也没能赢过慈禧,慈禧一人独掌朝权。但她又不具备出众的才华,导致中国一步步走向人见人欺的局面。

或许不是咸丰无能,而是世事难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