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最终是否成功了(商鞅变法是怎么成功的)

#点亮真知计划#

商君即是我们熟悉的商鞅,他辅佐秦孝公开展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经济军事实力大幅增强,为后期秦王扫六合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一,商鞅变法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史记中对商鞅本身的刻画尤为突出,其对整个变法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商鞅为了变法做了以下一些步骤。

商鞅变法最终是否成功了(商鞅变法是怎么成功的)(1)

商鞅

首先,说服秦孝公取得信任得到领导人的支持。史记中记载了商鞅会面秦孝公的场景,商鞅一共见了四次秦孝公,前三次分别跟孝公说了帝道(远古时期五帝治理国家的方法)、王道(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霸道(春秋五霸治理国家的方法)。秦孝公都不感兴趣,第四次商鞅和孝公说了帝王之道,但是要三代人的努力,孝公说时间太长,他等不及。商鞅即推出他的变法——富国强兵,孝公很喜欢。由此可见,商鞅变法是符合当时秦国领导人愿望的,得到领导者的支持是变法的关键。自上而下是商鞅变法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诸多著名变法的特征,如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甚至清末的百日维新等,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由于封建统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可以全国统一调度,更加宏观的控制改革的方向和进程,但也容易出现政策难以贯彻不连续,改革不符合国情等问题。并且缺乏基层反馈机制也是历史上这些著名变法大多失败的原因。

其次,要在统治阶级中取得支持。所以商鞅才与秦孝公的大臣甘龙展开辩论,这场辩论中商鞅提出几个观点:一是“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干大事要果绝,不能因受到非议而中断。二是“民不可与虑始”国家大事开始时不能和百姓商议,百姓只能是事办成后与他们共享成果。三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国不古法,必须推行改革。而甘龙所代表的一部分利益集团对商鞅第三条,即推行变法产生了强烈反对。这次辩论以商鞅得到重用,变法条文的拟定而告终。可以说是商鞅取得了胜利,但其并为处理好与反对派的关系,反对派依旧拥有强大的力量,以至于秦孝公死后商鞅马上被处死。古往今来,只要改革就必定会有阻力。改革的力度越大,阻力也越大,因为一旦改革就会触碰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太史公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冉冉皆为利往。如何对待既得利益者,是变法的关键。如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变相削藩。极大损害了藩王的利益,但其成功的关键就是在于从内部分化了既得利益集团,将藩王的嫡长子与其他继承者对立,大大减弱了改革所推行的阻力。

商鞅变法最终是否成功了(商鞅变法是怎么成功的)(2)

秦孝公(剧照)

再次,百姓中树立权威,打造公信力。书中记载了商鞅在国都市南门立了根三丈长的木头,以十金为报酬招募百姓将木头从南门扛至北门,没有人去。商鞅便将报酬加至五十金,有一个人应了,将木头扛至北门,商鞅立即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样类似的方法,在百姓中树立的威望,打造了公信力。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必颓。政府具有公信力是推行改革的基础,公信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但打破它却很容易。所以改革过程中更要极为注重公信力的打造,减少损害公信力的事件发生。

商鞅变法最终是否成功了(商鞅变法是怎么成功的)(3)

立木为信

最后,即是变法的推行。史记中记载了几件商鞅处理变法推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案,其皆是采用强硬的手段,使用酷刑来解决。如太子犯事,对他的老师实施了黥刑(脸上刺字);公子虏犯了法,割掉了他的鼻子。《明大诰》中提到,乱世用重典。商鞅变法时期正是战国乱世,他推行变法使用强硬的手段是必要的,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但这样的苛政也存在隐患。《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商鞅与赵良的对话。商鞅问赵良,他和五羖大夫(即百里奚,秦穆公时期大臣。秦穆公用五张羊皮从楚国赎回。)哪个治理秦国更好。赵良说,秦穆公将百里奚从奴隶提拔到宰相,全国没有不满意的,他治理期间秦国国力强盛,东征北伐。他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出行不坐车,夏天不打伞,他死以后全国男女流泪,孩童不唱歌谣,捣米的不舂米。而商君你陵轹公族,伤残百姓使用酷吏,出行时车架众多,排场空前。这段对话总结了商鞅被杀的原因“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蓄百姓之怨。”作为变法的发起者,其自身修养是极为重要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若如商鞅一样贪财,结局一定是难得善终的。

《史记》和《资治通鉴》中对商鞅这样的法家代表人物是反感的,司马迁说他是“天资刻薄之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究其变法本身,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他达到了秦孝公所期望的,在短时间内国力军力大幅增强的目标。但施行的“连坐”等一系列苛政也为秦朝统治埋下了祸根,间接导致了秦二世而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