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厦门小吃(厦门菜单已有很多)

●许晓春“黄牛肉、五香牛肉、五香酱牛肚、牛肉锅贴、牛肉面、牛肉水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厦门中山路一家平津菜馆的菜单让你看得饥肠辘辘,恨不得即刻饕餮一番,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八十年代厦门小吃?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八十年代厦门小吃(厦门菜单已有很多)

八十年代厦门小吃

●许晓春

“黄牛肉、五香牛肉、五香酱牛肚、牛肉锅贴、牛肉面、牛肉水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厦门中山路一家平津菜馆的菜单让你看得饥肠辘辘,恨不得即刻饕餮一番。

细心的你会发现,这菜单上无论是酱肚、锅贴、水饺还是各式面点,都可以看到牛肉的影子,这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时厦门餐饮中牛肉的一席之地。

牛肉面和虾面是民国时期中等偏大众化的传统面食小吃,备受青睐。据上世纪三十年代史料记载,那时厦门市场上宰杀的牛肉,“分贩各牛肉店,凡欲购生牛肉者,多向其采购”。当时,厦门食用牛主要来自内地,屠宰场设于浮屿角。每斤牛肉价格小洋2.5角到4角不等,而同期猪肉的价格是5角、羊肉5.5角,比牛肉高出不少。

有了新鲜的牛肉货源,搭配易熟又柔韧可口的本地产水面,想必当年厦门的牛肉面一定是鲜美可口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厦门牛肉面店主要有中华路的“成发”、思明南路的“林岳”、大同路的“德兴”、霞溪路的“陈糖”、灵应殿的“德成”、开元路的“福星”等近十家。

《民国厦门市志》曾提及当时厦门用来耕田的牛,“昔乡社所饲不过十余只,大乡如何厝、钟宅、殿前,每乡数十只,统计不上千只”,同时也提到养水牛以卖牛乳,吴村、莲坂、同安内、靖山头、外清等地,一共有牛乳厂十几个,水牛数百只。

现在的我们,惬意品尝着各种特色的牛肉美食,如沙茶炒牛肉、牛肉火锅、番茄牛尾、酥皮牛肋骨、干煸牛肉丝、铁板牛仔骨、桂花牛肉、红烧牛腩、芽姜牛肉片等。其中,沙茶炒牛肉、红烧牛肉、沙茶牛肉炉、当归牛腩、咖喱牛肉、脆皮牛肉等曾是闽南经典的传统牛肉菜肴。沙茶炒牛肉因为有了沙茶这种南洋舶来的特色调味品的加入,牛肉滑嫩味美,酱汁浓稠甜辣爽口令人食指大动。而蚝油炒牛肉,肉香、酱香还有芥蓝的菜香,相互交融重叠,一层层地刺激你的味蕾。

如今,厦门与牛相关的几个老地名街巷,比如厦港一带的“水牛埕”,早年曾建有牛棚、位于中山路和盐溪街之间的“虞朝巷”,早已不见牛的影踪,只有尚存的老墙和旧时的窗棂依然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作者:许晓春

来源: 厦门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