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1)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2)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3)

· 刘明明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现任职于天津博物馆

“正山堂杯”全国第六届茶文化书法作品展入展

2021“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临书大会入展(中书协)

全国第五届正书展入展(中书协)

第五、六届(全国奖)、七届、八届全国刻字展入展(中书协)

第六届西安碑林书法大赛获优秀奖(最高奖)

首届“何绍基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获优秀奖(最高奖)

第二届“卫夫人”全国书法篆刻展获优秀奖(最高奖)

首届正阳杯书法展获佳作奖(书法报)

第七届中青年百强榜入围前100名(书法杂志)

清风雅韵中华竹都全国竹文化书法大展二等奖(书法报)


学书心得

书法与历史相伴而行,篆书既是书法的开端,也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体系庞大,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到春秋战国各地方文字,无不独具风格,自成一家。

作为篆书的当代书写者,必须从庞杂的篆书系统中,吸取百家之长,以成自家风貌。《论语·雍也》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就是既脱离了“野”,也不滞于“史”,而将“质”、“文”结合地最恰当、转化得最适当,“质”在“文”中,“文”不掩“质”,从而最合乎“中庸之道”。

书法正与质文对应。书为“质”,法为“文”。书胜法,则有荒率之弊;法胜书,则有板滞之病。书不离法,法不掩书,主客契合,合乎人性,顺乎物理,法乎天道,如此堪称“文质彬彬”,入“雅俗共赏”之境,可称善矣。


作品欣赏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4)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5)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6)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7)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8)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9)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10)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11)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12)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13)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14)

名家论茶书法(刘明明)(15)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