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败的情报英雄吴克坚是哪一期(不败的情报英雄吴克坚)
“我的货架上是空空如也了,现在全靠你们给弄点东西来。”
1946年,中央情报部副部长李克农拉着一个人的手,语重心长的这样说道。那个人同样眼神坚定地看着李克农,说道:“放心吧,没有基础,咱们就白手起家!”
这个人,便是我党在隐秘战线上的传奇英雄吴克坚。他和敌人明争暗斗十几年,建立起了庞大的情报网络,麾下情报员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500多人!让人惊叹的是,吴克坚的情报组织在多年的对敌斗争中,无一人被捕,无一人叛变,无一台电台被毁!他也因此被称为“不败的红色情报系统领导人”。而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位传媒英雄,咱们所熟悉的周总理对皖南事变的题词,也是通过他的巧妙操作,才公之于天下的。他的故事,就如同一部精彩的谍战剧,情节跌宕起伏。
手抓一明一暗两条线吴克坚是湖南平江县人,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理发师。虽然生活清贫,但是家里人对吴克坚的教育却从来都不放松。高小毕业后,他进入长沙岳云教育专科学校读书,毕业后成了一个初小老师。正在此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始了,吴克坚开始接触到先进的思想,并且很快加入了党组织,开始从事农民运动工作。
从1928年开始,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吴克坚开始从事宣传工作。他先后在上海、江苏等地活动,用手中的笔让不少人明白了革命的道理。1930年,周恩来看中了吴克坚,把他调入了从事情报工作的中央特科。
中央特科的经历,是吴克坚一辈子传奇的开始。在那个时候,他可以说是“文武兼备”的人才。所谓的“文”,是说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情报;而“武”,则是说他对付敌人的特务很有一套。似乎吴克坚有一种天赋,他总能在茫茫的人海中发现敌特的身影。一旦感觉被人跟踪,他就会去电车站,在电车即将关门的那一瞬间快速上车。而敌人往往来不及反应,就被关在了电车门外。靠着这一手绝活儿,他无数次地甩掉敌人,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吴克坚来到汉口,全面参与情报工作。当时他的手下,就有传奇速记员沈安娜和其丈夫华明之。在情报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党中央让吴克坚再担任了一个新的职务——《新华日报》的总编辑。后来国民政府撤退到重庆,吴克坚也就跟着来到重庆继续工作。在这一时期,他和对方展开了正面的斗争。
在当时,由于国民政府的新闻审核非常严,作为共产党喉舌的《新华日报》上很多文章都不能发。吴克坚面对这种舆论围堵,干脆采用了“开天窗”的方式,和国民党“软”对抗!看着报纸上大片大片的留白,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国民政府的审核机关明知这是《新华日报》的一种对抗,但是也无可奈何。
有的时候,碰到稿件过于重要,不得不发出去的时候,吴克坚也有自己的办法。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爆发!周恩来在得到消息后,满含悲愤地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两幅题词,并且指示吴克坚,务必要将其刊登在次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上!很显然,如果直接刊登是无法过审的。吴克坚于是想了个办法,将两幅题词分别分摊在几个不同的版面上,单看的话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这样,两幅题词顺利过审。当1月18日,当国民政府新闻部门的人发觉这一期《新华日报》的真实内容后,再想查抄已经来不及了!
隐秘战线
担任了《新华日报》的主编之后,对吴克坚的情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的公开身份太显眼了,很容易被敌人跟踪。为此,吴克坚委托自己的妻子卢竞如当起了情报工作的直接领导人,自己则隐退幕后。卢竞如同样是一个胆大心细的老情报员,不仅能将沈安娜等人手中的情报很巧妙地取回来,还用女性特有的细心与关怀,温暖着同志们的心。也就是在卢竞如的关怀下,沈安娜顺利入党!
但是,这中间却出现了一个意外。1940年,吴克坚和卢竞如先后撤回延安,上级指示徐仲航来担当情报工作的负责人。1942年夏天,徐仲航因为参加过“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而被捕。虽然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始终没有吐露党的秘密,后来还被救走了。但是,他这一条线上的所有情报人员却全部断了联系。由于当时时局太过复杂,党中央决定将这一部分情报人员作为“冷棋”,暂时闲置下来,等到时机到了再行激活。
这一等,就是三年时间。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内的矛盾重新变成了国共两个阵营的矛盾。虽然社会各界都渴望和平,但是蒋介石却一心想要发动内战。这个时候,终于可以启动这些“冷棋”了!1945年10月,吴克坚用组织特有的暗号敲响了沈安娜的大门。这名国民政府内部最为重要的速记员,被重新激活!
这一天,吴克坚和沈安娜、华明之夫妇约定了他们的情报交接方式:每次国民党开会时,沈安娜会用脑子记住会议内容。等到休息的时候,就用速记符号赶紧把内容记下来。回家之后,她再将符号还原成普通的文字;这之后,由华明之用蝇头小字,将这些会议内容誊写在小纸条上,再将纸条塞进香烟盒或者火柴盒内;等到接头时,华明之会和吴克坚在重庆最热闹的街头碰面,然后装作互不相识的对向而走。在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华明之将装着情报的小物件塞入吴克坚手中,然后两个人连头也不回,继续装作若无其事地各走各路!
这种情报传递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非常隐蔽。即使其中一人被跟踪,基本上也不会出纰漏。就靠着这种方法,吴克坚、沈安娜、华明之三人将国民政府重要会议上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回了延安。
情报奇迹
1946年年初,党组织给了吴克坚更为艰巨的任务:建立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情报网络!在这以前,由于敌人的破坏,我党在祖国南方的地下人员损失严重,已经难以为日后即将到来的大战提供帮助。吴克坚此次前去,相当于凭空打天下,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他临走前,李克农将军曾经握着他的手说:“我的货架上是空空如也了,现在全靠你们给弄点东西来。”而吴克坚则信心满满,回答道:“放心吧,没有基础,咱们就白手起家!”这便是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对于工作,吴克坚从来都是说到做到。他将和沈安娜夫妇联络的任务交给了别人,然后带着一家人就来到了上海。他以上海为中心,创建了一个先后有一千五百多人参加的大型情报网,建立了代号为岭台、崎台、昆台、岚台4个秘密电台。同时,他在福州、长沙、南京等地,也建立了9部电台。这些电台十分活跃,在1947年1月到1949年6月期间,仅仅在上海的4部电台,就发出电报977份之多!大量的情报,也随着电波被送到了西柏坡。更为奇迹的是,在整整3年的时间里,吴克坚的情报线路无一人被捕,无一人叛变,无一台电台被毁!这放眼世界上的情报组织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吴克坚情报组织的严密和精密,他本人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如何的优秀。
吴克坚的情报网络如此安全,靠得就是他的小心谨慎。有一次,周恩来在赴南方谈判之后,准备返回北方。临走之前,准备去拜访一位民主人士。而这个民主人士的住所,正好在当时吴克坚家的附近。当周恩来经过时,正在外面游戏的吴克坚儿子吴兆力看见了他。小孩子礼貌周到,立刻就跑过去叫了一声:“周伯伯!”周恩来一愣,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头顶,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吴兆力回家后,将事情说给父亲听。吴克坚立刻说道:“这个地方暴露了,我们不能继续住了,赶紧收拾东西转移!”
事后吴兆力听父亲说起这件事,才明白了他的想法。当时的周恩来身后,很可能跟着敌人的特务。而吴兆力叫“周伯伯”,那显然就是熟人了。周恩来的熟人,能是什么人?特务们会放过吗?想起来真的是有些危险。所以不管暴露与否,吴克坚出于谨慎,都不可能再住在那里了。
这次搬家,是吴克坚频繁搬家中的一次。当时在上海,吴克坚平均每10天搬一次家。这里还有一个笑话:由于吴家经常搬家,在上海形同流浪。所以吴家的三女儿,就得了一个“三毛”的外号,以对应“三毛流浪记”。不过,正是靠着这种谨慎,吴克坚一次次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不但保全了自己和家人,也让自己领导的这条情报线路安然无恙。
营救与策反
吴克坚除了情报工作之外,还负责两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解救被敌人迫害的民主人士,以及策反国军的重要将领,说服他们起义。
1949年,全国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解放军的胜利就在眼前。国民党保密局在此时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发起针对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的暗杀行动!
此时吴克坚的情报网络,早已经渗透进了军统内部,所以他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并上报了党中央。党中央觉得不管是出于道义,还是出于对民主力量的保护,都不能放任不管。于是吴克坚接受了任务:尽其所能保护民主人士安全!
怎么保护呢?解放军渡江前后,保密局分外疯狂,几乎是动辄抓人,草菅人命。如果一个行动不好,不仅救不了人,我们自己的情报员还会搭进去。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此时周恩来发来直接指示——找杨虎帮忙。
杨虎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是曾经的同盟会成员。在大革命时期,曾经当过鄂军总司令。不过在袁世凯的北洋势力被打败之后,杨虎开始和蒋介石沆瀣一气,戕害共产党人。他多次以武装力量镇压革命活动,杀人盈城,手上沾满了群众和共产党员的鲜血。但是后来,杨虎因为力主抗日,和蒋介石的矛盾激化,从而被束之高阁。这期间,周恩来找到杨虎,以独特的个人魅力感召了他。此时的杨虎,已经成了一个思想比较进步的人了。
吴克坚在接到命令的时候,也是非常为难。劝说杨虎,自己不出面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出面,就相当于在敌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杨虎这个人生性狂傲,会不会真心拥护革命很难说,一旦他反水,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为了解救民主人士,吴克坚还是决定孤身犯险。
事后的结果,让吴克坚很欣慰。经过几次交谈,杨虎决定帮忙。行动当天,杨虎的老部下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第三大队队副阎锦文,将张澜等一众民主人士接了出来,送至杨虎官邸。而上海地下组织成员和解放军便衣队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双方无缝衔接,将民主人士们接出了危险区域。
而在策反方面,吴克坚的行动显得更为重要。经过三年的积累,他的情报网络已经渗透进了国民党军政的方方面面。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湖南的程潜、陈明仁起义、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起义、上海提篮桥监狱暴动和“两航”起义纷纷成功。这不但节省了解放军的大量战斗力,还严重动摇了敌人的军心。更有实际意义的是,林遵和“两航”的起义,留下了大量的舰船和飞机,给我国最早的海空军打下了基础。
1949年5月1日,中央情报部给吴克坚情报网发布了特别嘉奖电,其中这样写道:“克坚并转全体工作同志:几年来你们在克坚同志领导下,不避艰险,任劳任怨,坚守岗位,获得敌人各种重要情报,保证了同中央的联络,直接配合了党的政治和军事的斗争胜利,你们的工作是有成绩的,特电嘉奖。”这封电报,是对吴克坚多年来兢兢业业工作的最好回报。
尾声
建国之后,吴克坚没有继续从事情报方面的工作,而是进入统战部,继续为祖国的统一做着工作。后来因为国家的需要,他又进入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晚年之时,他又开始从事法制工作,担任了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不管面对什么工作,吴克坚谨慎严密的工作作风,总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克坚已经年事已高,大多的时间都是在家休养。但是,他对新闻系统的关注,仍然一如既往。当初他是《新华日报》的主编,对这份报纸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随着时代的发展,报业也需要改革。1983年,葛娴、陆宏德两位报业前辈拜访吴克坚,征求他改革的意见。吴克坚说:“报上大块文章还是多了些,要多发表一些短而精的文章。文章要以精为贵,所谓精,就是有真知灼见,要言不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至于长短这要看内容。真正的好文章,虽长使人读了反觉其短,如食佳肴,丰富而味厚,滋养而益人。因此,如果只求其短,不求其精,虽短又何足取。既短又精,当然更好。”由此可见,他真的是将简洁、高效、严谨的作风保持了一生。
1986年12月4日,吴克坚在北京逝世。他留给世间的,是一个全才的传说。如今的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身上汲取营养。前辈立国不易,作为后来人的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个国家,给前辈们一个交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