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黄金面具科普(月光宝盒铜神坛)

6月13日三星堆再次“上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星堆黄金面具科普?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三星堆黄金面具科普(月光宝盒铜神坛)

三星堆黄金面具科普

6月13日

三星堆再次“上新”

公布震撼文物

前所未见!三星堆文物 1 1 1 1 1 1 ……

这次公布的宝贝

名字和实物都十分玄妙

比如下面这个

龟背形网格状器

它被负责7号“祭祀坑”发掘的

四川大学教授黎海超

亲切地称为“月光宝盒”

初次邂逅,黎海超说

“过去的认知里没有这东西,

一下就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

这件宝物

是对称的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

侧边“暗藏玄机”

一侧类似合页

它附带了四个青铜龙头把手

和两三根青铜飘带

最让人称奇的是

青铜器里

还装了一块大小形状相合的青绿色美玉

在灯光下反射出温润的光芒

通过微痕分析

考古学家还发现

这件青铜器外面还裹着丝绸

……

下面这件文物

造型复杂,充满想象——

铜神坛

它的外观可谓精妙绝伦

上面不仅有人,还有神兽

反映的是一个祭祀场景

是古蜀人想象中的“神仙世界”

神坛从低到高由三个部分构成

最下面的部分是带镂空花纹的台基

台基的每一面正中心

分别坐着一个人

有一组人比较高大

肌肉感做得非常明显

↓↓↓

除了这两件之外

这次亮相的还有

顶尊蛇身铜人像

它的双手

撑在一个带方座的青铜罍[léi]上

头上还顶着一个

朱砂彩绘觚形尊

↓↓↓

铜猪鼻龙形器

龙头、猪鼻,眼睛长在鼻子上

头上有鳞片,方牙齿

↓↓↓

“裹裙坎肩大背头”的铜立人像

它是目前三星堆发现的第二件

完整的大型立人的形象

↓↓↓

当然

这次亮相的

还有我们的两位老朋友

“机器狗”一样的

铜巨型神兽

↓↓↓

以及虎年开年热门话题

虎头虎脑的青铜龙

↓↓↓

截至目前

三星堆六个祭祀坑

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

个个凝聚着奇思妙想

它们都会被提取出来

得到较好的修复和保护

并在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新闻多看点

除了公布这些宝贝外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还通报了三星堆遗址

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基本确认遗址祭祀区

面积将近1.3万平方米商代遗存均与祭祀活动有关

2020年至2022年,祭祀区共计开展发掘面积1834平方米,基本确认了祭祀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方形分布范围,与北侧紧邻的三星堆城墙平行,面积将近13000平方米。

祭祀区内分布的商代遗存均与祭祀活动有关,包括1986年发掘的1号坑、2号坑以及本次新发现的6座坑,在8座坑的周边分布着矩形沟槽、小型圆形或矩形祭祀坑,以及南侧的灰沟、西北部的建筑。灰沟、建筑基础以及小型祭祀坑出土有金器、有领铜瑗、跪坐石虎、跪坐石人、石琮、石璧、玉凿、绿松石和象牙等珍贵文物。在现有祭祀区表面堆积(第⑤层)之下还分布着埋藏整根象牙或相对完整玉石器的祭祀坑,表明该祭祀区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目前发掘的6座新坑为代表的祭祀遗存为该祭祀区偏晚阶段遗存。

此次新发现的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截至2022年5月,3号坑、4号坑、5号坑、6号坑已经结束野外发掘,其中3号坑、4号坑进入整理阶段,5号坑、6号坑正在开展实验室考古清理,7号坑、8号坑正在进行埋藏文物提取阶段。

多学科火眼金睛“新发现”

显微观察发现出土的20余件青铜器、象牙表面发现了纺织品赋存;

4号坑灰烬层中发现了竹亚科、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少量碳化稻等植物,其中竹亚科占90%以上;

采用红外复烧测温方法得知4号坑灰烬层燃烧温度为400摄氏度左右;

用X射线探伤、CT扫描等现代检测技术,发现3号坑出土的小铜人像采用芯骨铸造工艺;发现玉管钻孔方式分为2类:对钻、单面钻;孔道加工分为2类:经过打磨、未经打磨;

黄牛、野猪很可能被用作祭品。

解决多年争议

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

考古队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除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坑、4号坑、7号坑、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实证

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切文化联系,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各坑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而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

这些文物表现出的内心世界

依然是中华文明

“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和谐理念

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综合 | 央视新闻、新华社

来源: 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