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妈日常(糕妈年糕的8岁叛逆期)
姐妹们,你家娃到叛逆期了吗?年糕上三年级后,我已经抢先体验到这个人生套餐了!
其实从他差不多 7 岁开始,我就发现年糕不再是那个羞答答的“乖宝宝”了。
之前编辑部的妈妈就跟我吐槽:文章里想放张年糕的配图,都找不到一张“正常”的照片……
▲ 不停地做鬼脸
有次公众号要换头像,让我带着两只糕合影……大家也许觉得我们仨母慈子孝就拍完了?
呵呵。
合照里每一张年糕的脸都是扭曲的,最后设计师只能把一张他脸相对正常的照片和另一张身体相对正常的照片 p 到一起。
就是这张脸,你能看出来是 p 上去的?
人生艰难,除了微笑还能咋滴?毕竟拍照只是小事,有的“战争”激烈程度直接是火药罐爆炸级别的。
比如他和弟弟的 battle。
以前带兄弟俩出门,他们并排坐后面,一人一个安全座椅离得老远。
但前两周俩人直接在车里干架!!!
发糕的小短手在一旁勾引(挑衅)哥哥,勾引不到就大哭;年糕也不示弱,见状不对立马说:妈妈,他踢到我头了。
我 ***,请问,这么个距离他是怎么踢到你的头的?你是把头伸到他的脚上了吗?(=。=好像真是!)
头昏脑胀的我,当下立即决定:分!开!坐!
这些,也都还只是“7 岁 8 岁狗都嫌”的前奏。
说起来,今年这一年,我活活被年糕气哭过两回:
看看我们家的日常对话——
我:你今天可以看这本书哦;
他:为什么?不要。
我:吃吃这个看?
他:为什么?不要!
更别提对大人竖中指、翻白眼,生气回房间“砰”一下把门关上……这种令老母亲的心脏只能再接受一次跳动的操作。
从前有姐妹跟我说,男孩子到了年龄就会用匪夷所思的行为,展现他的男子气概,我现在体验到了,真酸爽!
但我必须自豪地说,现在我也还没动手揍他。因为捋了捋整件事情,我发现自己面对的,就是一个孩子新阶段的到来。
让我确信这件事的,是我在书里翻到的这句话: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7-9 岁通常是孩子的“自我整合期”。跟“可怕的 2 岁一样”,也是孩子身心探索的必经过程。
朋友们,“书中自有黄金屋”,有娃后我愈发感受这句话的真理。让我们爆炸的事情,很多大咖早都研究过了!
年糕就处在典型的自我整合期,不断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你不让他干的事?他更来劲!就想看看底线在哪里。
虽然当下很气很想爆发,但不得不说,搞清楚背后的原因,我会更容易跳出跟年糕对立的情绪,去看待他的行为。
就说他差点把门摔我鼻子上那件事儿吧:
我在卧室听到他和弟弟大吵一顿后发糕狂哭,就出去分开他俩,叫年糕回房间冷静下。
但年糕的愤怒超出了我的预期:“凭什么是我回房间!”
跟在他身后打算进去聊聊的我,差点被他狠狠摔上的门砸到。
老母亲不要面子的吗?
一种冲进去,需要狠狠教育这孩子的本能在蠢蠢欲动。
但理智按住了我:那意味着又一次家庭战争,然后我还要花好几个小时来收拾烂摊子!!!
我强迫自己平静下来,瞄了一眼他房门。
知子莫若母,其实此刻,房间里的年糕也不平静。
果不其然,一会他就在门口探头探脑,小心思估计也在飞快转动,8 岁的孩子怎么会不知道摔门的行为不对?
又等了等,他自己从房间出来了。情绪看起来还算正常,我知道他也在观察着大人的反应。
这时候我没有按常理出牌。
不但什么都没说,还带他出去吃了一顿平时最喜欢的大餐。
这顿饭没有爸爸也没有弟弟,是只属于我们母子的独生时光。享受美食的过程里,我们俩的心情都放松了一些。
看着这个自己从小一口奶一口饭带大的小男孩,有点稳重又笑得羞涩的样子,我猜他知道自己不对,但是羞于说出“对不起”。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理解了“心理整合期”的含义:
一个 3 岁的小孩,有委屈有愤怒都可以哭着扑进妈妈怀里。
但是 8 岁的小孩不一样了。
学校最流行的歌曲是“孤勇者”,男孩子爱的宣泄方式是在球场上大汗淋漓……那么一个大男孩遇到委屈愤怒应该怎样表达?我猜他也在摸索吧。
还有面对世界的未知。
3 岁的孩子会下意识跟爸爸妈妈提问题;但小学 3 年级的孩子已经知道父母不是无所不能。所以当你告诉他这样好、那不行,他还要有自己的判断,虽然未必准确~
有些事就是要自己撞了南墙,才能快速吸取教训和改变自己,才能更好的与这个世界相处。我们不也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吗?
想通了这些,我决定找到合适的时机,和他坦诚聊我的感受。
晚上洗漱的时候,我和他都很平静,我觉得这是一个“可教时刻”,于是主动发起了沟通:我不喜欢你那样突然关门,你知道那差点让我受伤,妈妈心里也会很难过……
年糕的眼神告诉我,他听进去了。
虽然还是没有跟我说对不起,但是那以后的几个月,吵闹归吵闹,再也没有摔门这种激烈的行为。
当然也有朋友跟我说,我没你那么好的耐心。
“哪怕你告诉我它会过去,但是当孩子骂人顶嘴,不好好‘教训’一顿,就像当父母的没有尽到责任!”
这种感受,我当然也懂。
但还是那句话,千万别被孩子的情绪和逻辑带走,跟他们较真你就输了。
排除极端情况,大部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会有判断——我的孩子是善良的。他有一些越界的行为,但这只是极少数出现的情况,我们要给孩子一些改变的空间。
我自己的做法是:
不急于把孩子的“叛逆”视作问题,而是致力于重建联结。
其实看看社会新闻里的极端案例,父母往往早就失去了对孩子正面影响的能力。
不论你说什么、做什么,都影响不到自己的孩子,这才是最可怕的啊。
家庭教育里最重要的那根“定海神针”,归根结底还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常常给亲子账户充值,我会有信心,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也能把他拉回来。
偷偷说一句,就在前两个星期,我第一次听到 8 岁多的年糕和我说:对不起。
也是在一次很小的摩擦之后,但是老母亲当时真的太感动了,一直强忍着差点掉下来的眼泪!
这个内敛的小孩,也在试着改变和调整自己,或者说,他在不断地理解自己,去找到和周边的人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我也知道,和年糕以后的摩擦并不会因此就变少了。
毕竟我在对面的,本身就是一个更有自己想法、更成熟的小孩了。
▲这模糊的样子,是近期年糕在镜头下的常态
作为大人,我们也应该从“我是大人”、“我比你更有经验的”的神坛上走下来。
“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人”,等到孩子 7、8 岁后,这种感受比以前越发明显。
孩子的叛逆也是他追逐自己个性的一部分,更是父母找到和他契合的相处方式、甚至是父母自己成长的契机。
要作出改变的,从来不止他们自己。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同步“修炼”才行。
最后,再给正处于“孩子七八岁狗都嫌”的家长们一颗定心丸:
也许家里的孩子特别皮,让你不胜其扰,但是恭喜你~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经做过一项有关叛逆小孩的研究,研究表明叛逆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出两大明显优势:
❶ 意志力更强,且更有主见;
❷ 有更强的独立分析和决断力。
你们家都发生过什么有(炸)趣(裂)的故事呢?一起在留言区互相治愈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