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过去老百姓迎神祈福最常用的物件儿,年画各地都有,而且题材多样、地域特色鲜明。人们将年画贴于门上,用以祛邪鬼、卫家宅、保平安、降吉祥。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现如今,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民俗社会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

根据清乾隆、光绪年间的文献记载,贴门神和喜庆年画是北京年俗的主要特点。北京过年时,大街上临时搭建的画棚里售卖木版年画和纸马。杨柳青年画因为受到宫廷的垂青,挺进北京市场,所以北京的年画主要来自天津杨柳青,被称作“卫画”。

北京也曾有过自成一派的木版年画,与其他地方年画的区别在于题材不同,北京年画更多的是用在祭祀或者传统行业。比如惊蛰时分吃梨的同时要贴张钟馗,意在提醒人们春天万物生发注意身体,每个农历节气都有自己的讲究。

早些时候,每年纸马店都会掏钱请木匠做一批年画木版,再雇几个小伙计帮忙印刷,放在店里销售。崇文门外的“顺和王家”、东四的“纸马汪家”都是正宗的北京年画作坊,其他铺子则多销售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杨柳青年画将雕版印刷与手工彩绘结合起来,绘法细腻、色彩艳丽,这与当地画店财力雄厚有关,售价自然也不便宜。北京的年画恰恰相反,没有繁复的制作步骤,多是单色印制,表现题材也只有帝王神像以及五行八作的祖师爷,印制年画多是门画、立画、“神马”画,门画就是门神,画的是神荼、郁垒、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神马”画刻印的多是各行各业传说中的祖师,如木工供奉的鲁班、缫丝业敬祀的轩辕黄帝等。北京年画的选纸、印制和人工成本低廉,买回去就是用于焚烧祭祀礼神,或张贴在家中辟邪纳福,本身质地脆弱再加上时局动荡不安,能留存到现在的实物少之又少。北京年画在清末民国时期数量可观,老百姓过年过节还都用着,到五十年代时北京年画开始衰落,“破四旧”之后基本就没了踪迹。

张阔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木版年画艺人,致力于复原北京年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好多人家兴请木匠来做家具,北京做家具的木匠多半来自河北。张阔的邻居王顺年正好是个木匠、技艺精湛,街坊四邻做木匠活儿碰到问题时,都会向王顺年讨教,张阔也不例外。两人熟络后闲聊,王顺年说了早年间帮着纸马店做年画木版的琐事,从表现题材到如何制作,这令张阔来了兴趣。而后张阔拜师学艺,在师父的指导下开始试着雕木版,十几年前他和好友到陕西、河南、山东等地考察当地木版年画制作,促成了他复原北京年画的信念。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

福寿天官(左)(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2)

福寿天官(右)(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3)

寿天福禄(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4)

天赐黄金(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5)

文武状元(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6)

白衣送子观音(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7)

芙蓉百吉(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8)

高跷会(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9)

观音菩萨(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0)

炉火之神(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1)

行业祖师像 造酒仙翁(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2)

行业祖师像 十代名医(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3)

行业祖师像 梅葛仙翁(王树村藏)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4)

旗人过年(王树村藏)

木版年画研究泰斗王树村的藏品中有不少北京木版年画,这也是如今所见体系最全、工艺最精的藏品。张阔将注意力放在这批收藏的研究上:“北京年画的线条简单、粗犷,涂颜色也只是为了在画面上点缀一下,制作细腻的年画确实很少,灶王爷、药王爷、井泉童子等题材都出现过。”此外,张阔还在私人收藏中搜集北京年画的图样,不过相较于几十年前,图样的种类单调了许多,“很多图样都已经散失,比如‘京百码’,它就是一本画册,几乎囊括了北京年画的所有表现题材,供各行各业的人膜拜,再比如‘全神码’,就是代表所有神灵的图像,至今人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模样。”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5)

杨梅竹斜街50号,年画艺人张阔的工作室。稍显琳琅的屋子,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老北京寻常人家的生活味,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年画的喜庆已经融入到了这个家庭。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6)

悬挂着的年画、剪纸处处散发出传统味道。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张阔租了一个小院儿用来放梨木料,手工雕版的步骤大多也都在那边完成。《九九消寒图》是他复原的一套十分重要的北京年画,图样主要有三种,一是繁体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画儿,每天写一画,写完这八十一天就过去了;也有画九朵梅花的,每朵梅花有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每天染一个花瓣,等九朵梅花都染全了,就“出九”了;还有一种是画铜钱,铜钱上的五个空白各有所指——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每天根据天气来涂颜色,这样一边“数九”,一边还能记录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此外,张阔复原了中秋节、七夕节等传统民俗节庆的北京年画图样,让早年间的年风年俗回归百姓生活。每年春节刻生肖年画,成为他的一项新尝试。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7)

不同型号的刻刀。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8)

刻板。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19)

从起初的流程分散,到张阔这的“一人式”流水线工程,他说:“按照梨园行的说法,‘玩意儿得上身’干什么都得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才能随‘意’表现。”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20)

牵纸上版,用擦子擦印。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21)

用棕擦用力擦出画面。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木版年画看似印出来简单,但是真正的功夫都在刻上。木版年画采用坚硬、纹理细腻的梨木、枣木板雕刻后,刷上水墨,印在容易吸水的宣纸上,也用水性的彩色颜料分多版多次印成彩色年画,通常可用红、黄、绿、蓝、黑五种色彩。制作木版年画的技艺多为世代相传,工艺考究,镂刻精微。雕刻时手既要有劲儿又要稳定,雕刻年画不光是对眼力的锻炼,更是对上肢全身肌肉的活动,雕刻一张木版有时候会出一身大汗。艺术的精微可见如斯。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22)

张阔即时创作的作品《吉祥兽鹿回头》。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23)

这个堆满烟头旁的小本子上,写满了这个老顽童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具体的创新计划也在字里行间,慢慢地在走向现实。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24)

张阔的作品。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各地木版年画特色(老北京木版年画)(25)

年画帆布包,中间的财神似乎正表示“I want money”。图片来源:腾讯大燕网

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社会变革,传统年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面临消亡的困境。应时而变,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创新,使木版年画适应大众的生活与审美情趣,这是保护木版年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有效方式。秉承传承并非固守理念,在传统年画固有艺术风范、人文内涵、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做自然延伸和形式创新,赋予木版年画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才能让传统文化永续传承。(首都文明网综合新京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