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租婚纱的多还是买的多(为啥租婚纱比租婚车贵)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为了学习一些经济学常识,而专门去学数学,分析大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不现实,最好是有点身边的例子帮助我们建立一些经济学思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结婚租婚纱的多还是买的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结婚租婚纱的多还是买的多(为啥租婚纱比租婚车贵)

结婚租婚纱的多还是买的多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为了学习一些经济学常识,而专门去学数学,分析大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不现实,最好是有点身边的例子帮助我们建立一些经济学思维。

《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这样一本书。接下来几天,我们共读本书,学几个基本概念。首先是“供需”。


有位经济学家调侃说,“你只要懂供需,就能出去说自己是经济学家了。”

总的来说,东西价格高利润高,卖家就爱卖,就像最近雪糕刺客横行,几十块的雪糕充满冰柜。但是对买家来说呢,凭啥让你赚这么高利润啊,大不了换别家呗,我就吃五毛钱的雪莲,一样地冰冰凉凉。

五毛的和几十块的雪糕当然比较极端,处于中间的才是最好卖的,比如四五块钱的巧乐兹,两三块钱的绿豆沙。而在经济学里,当某一价格能吸引到数量相当的买家和卖家时,这一平衡价格,就叫做“市场清算价格”。

举个例子,去逛街买衣服,老板有宰人的“喊价”。

“这件衣服多少钱啊?”

“哎呀美女,眼光真好,刚到的货!新款,穿在你身上正好,这样吧,给你个折扣,299!”

但是顾客也有心里的预算。

“这么贵!啥衣服哦?”

“你摸这个面料嘛,上好的!不缩水,不掉色,这样吧,我再打个折,199!”

价格开始变换,向平衡点靠近,但是卖家永远是想更多利润,不会主动靠近那个隐隐约约的平衡点。买家可不留情。

“80!”

“天呐,进货价都不止这么多啊,还怎么做生意嘛?美女,我诚心卖你,你也要诚心买啊!”

“90!卖就卖,不卖走了!”

“哎呀,拿去嘛!哪里挣到你钱了的嘛,人工费都不够!”

这时候就到了“市场清算价格”附近了,卖家知道不卖的话可能让其他店主揽了生意,买家也知道,换家店估计也是这个价格。

大量的买家,大量的卖家,在供需的调配下,共同默契地达成了一个心理价位范围。

接下来我们再看两个来自书中的案例,进一步体味供需关系的魔力。


为何租车相对车价那么便宜,租衣服却那么贵?


我在某租车网站上随意搜了成都主城区三个租车点,同样是大众朗逸,价格分别为,239、259和239,均价约为245块一天。而新款朗逸最低裸车价约为12万,租售比约为0.2%。

上网搜索婚纱价格,区间波动很大,有一两千,也有五六千,甚至几万几十万的。但是租金大概占售价的30%左右,也有些店铺是一口价数百一天,算比例仍然是百分之十几,无论如何,婚纱的租售比远超汽车。

我们从供需上思考一下。

对婚纱租赁商来说,需求有明显的淡旺季。结婚嘛,可不得选个按生辰八字选个良辰吉日,再怎么也要是个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吧。并且结婚的人次一年到头平均到一家店,是相当的少。也就是说,店主必须要在相当有限的成交次数里赚到支撑一整年的利润。

另外不得不考虑成本,选衣服这样审美相当迥异的活动,必须要大量衣服支撑用户的精挑细选。买足够的货就是一大成本。而且新娘子身形各异,衣服往往都需要裁剪,裁剪本身就是支出,版型从均码改成特定的尺码也大大降低了下一次出租的机会。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衣服是一种很特殊,折旧很快的商品。没有新娘想穿已经被别人反复穿过,发黄有褶子,或者款式老旧的婚纱,对不起观众也对不起自己。那些老旧衣服店家只能低价处理,甚至送给剧团之类的组织。

而对车商来说,需求没有明显淡旺季可言,天天都有人用车。而且用车的人口基数远远大于结婚的人数,更不用说用车人次了。

至于成本,车商不必买各种造型的车以供挑选,租车用户并不看重这一点,要求就是好开省事。所以存货少得多,相应的,每辆车利用率也高了起来。况且收费的时候,车商常常会收费高于市价,比如保险油费什么的,进一步创收。

与衣服不同,二手的衣服不好卖,二手的车子却是相当好卖。车商的车子用几年就可以卖掉。下面是一个十万售价新车的折旧率表格。

二手车折旧率对照表

年限

折旧率

约售价(万元)

1年

10%

10

2年

10%

9

3年

10%

8.1

4年

10%

7.29

5年

10%

6.56

折旧率是否准确暂且不论,但是不难看出,车商在车辆上损失的最大硬成本只是折旧值,而不像婚纱店损失几乎整件衣服的价格。

所以,现在也就不奇怪了,车子虽然比衣服贵很多,但是租金却便宜不少。


为什么畅销书或者CD比不畅销的便宜,而热门电影比不热门的票价更贵?


今年年初,一派红火年味,大家都想找点娱乐,要不去看电影吧?

《长津湖2》十分火爆,看看票价,天呐!我们家这个四线小城市的普通影城,居然卖到70一张,万达的IMAX大幕卖到100以上!在家看电视也挺好的,消费升级轮不到我。

如今以供求来分析,豁然开朗。

对电影院来说,有限的供给到底是什么?

很容易想到影片本身。但是,拷贝的资源无论怎么播放也不会消失。

其实最稀缺的东西是座位!

电影院没有站票这一说,一旦售罄,无论如何不能放更多的顾客进来。而正是因为热门,正是因为过大年,影院丝毫不愁卖不出去票,既然不打折也能卖完,何必少赚这些利润呢?甚至还能稍微涨价!毕竟,过年了,谁还能小家子气,一家人或者情侣出去玩,怎么还能在意这几十块呢?

反观书店,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呢?

是书的座位!

店面的空间是有限的,如何最大化利用书架空间呢?答案是流通率。

何谓畅销?刚上架就被买走就叫畅销。畅销书不会占着茅坑不拉那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毫不恋旧。如此,书架空间利用率极高,而且收益=单本利润X销量。薄利多销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还应该考虑到,书店的竞争比电影院更大,各家店都会屯大量的畅销书,你这里贵点,其他店便宜点,顾客走两步就到下一家去了。所以畅销书价格会更接近“市场清算价格”,单本利润是上不去的,只能希望销量高。

而非畅销书呢?不畅销就是不好卖,不好卖就是占着茅坑不拉那啥,书店只会酌情采购几本,而世间书何止百万,不畅销的更是恒河沙数,老板怎么会挑中你想要的那一本呢?很可能那本书在你住的地方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所以,下次找到自己心仪的小众书籍,欣然付款吧,有一笔是给店家眼光独到的赞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