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作文(小学作文如何写好)

你喜欢看漫画吗?漫画里的人,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往往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

是总爱穿裙子,说话像连珠炮的语文老师?

是整天笑眯眯,走路像一阵风的数学老师?

还是上课时“怪招”迭出,课后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体育老师?

……

让我们把这些可爱的老师用文字“画”出来吧!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作文(小学作文如何写好)(1)

大部分同学写关于老师的作文,不是把老师写得像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就是把老师写得像个“暴跳如雷、歇斯底里”的疯子。

那到底是你不会写,还是老师就这样?

我觉得都不是。

我们一起来“漫画”老师,写出一位大放异彩、有特色、有温度的老师吧。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作文(小学作文如何写好)(2)

独具特色的“招牌菜”

要找到你想写的老师的鲜明特点。

什么是鲜明特点呢?不是辛勤地批改作业、认真地辅导学生这些常见的特点,因为大部分老师都有这样的特点。你要发散思维,找到你熟悉的老师,还要找到他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个性特点。可以说,这个特点就是他的招牌,识别度要高,一提到这个特点,大家就立刻能想到是这位老师。

被放大的“漫画”

“漫画”老师,审题时重点在“漫画”上。

你看过漫画吧?漫画中的人物都是极其夸张的。紧紧抓住一个特点放大,是漫画的一个主要特点。那“漫画”老师,就是要抓住老师的一个突出特点放大了写。

这个被放大的“漫画”特点,就是全文的一条主线。思考人物时可以从人物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种特点入手。如从身体的某个部位入手,可以找到一个比喻词来形容人物,如“透视眼老师”(眼神特好)、“测谎仪老师”(老师一下子就能识破我们的谎言)……

数量

因为习作的要求是写一两件事,这里要特别注意这个数量的限制,千万别写成几件事。千万不要贪多,非要把你知道的这位老师的所有特点都写出来。这是在考试时特别爱设置的一个陷阱——数量陷阱。是一、是二,还是几,务必要看清楚。

浇汁上“调料”

做一道好菜,材料有了,要想重点突出菜味,还需要调料。这时候,就是浇上调料调味的时刻了。

漫画的文字较少,很难用文字表达多种事件和心态,但可借助漫画形象的外貌、表情、动作以及题目或其他文字的提示来体会情节。

同样的思路,“漫画”老师也要靠细节助推,主要人物或周围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就是做菜时需要浇的调料。抓住这些细节,用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将人物刻画出来,最终成功描写一位深入人心的老师形象。

语言幽默诙谐

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看漫画。你有考虑过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吗?那是因为漫画的语言幽默诙谐。所以在写“漫画”老师时,也要尽可能让你的文字充满趣味。

例文

向日葵老师

徐子航

我们的英语老师——Jerry(杰瑞)老师,脸上虽然有横一道竖一道的皱纹,但他却充满活力和童趣。

点评:开头就鲜明地概括了老师的特征。

Jerry(杰瑞)老师开的是一辆明亮的小黄车,在无数的车辆中似一盏明灯格外显眼。无论是谁,看一眼他的车绝对忘不了。我们曾经不解地问他:“您为什么要开一辆黄色的车呀?”他的回答让我们颇感意外:“这车就是我的形象代言。黄色像凡·高的《向日葵》一样,有生机、有活力!”

点评:小黄车、向日葵,一对完美的组合,让人脑海中马上出现了明亮的画面,达到了虽无图但脑中有漫画的效果。

早晨,早来的同学常常聚到窗前,瞪着眼睛寻觅小黄车的踪影。每次,总有几个眼睛尖的同学首先发现小黄车,他们会尖叫一嗓子:“Jerry(杰瑞)来了,大家快回去!”就这样,充满未知的一天便开始了。

注意!Jerry(杰瑞)老师最近将要与我们展开对决。他将自己的生活趣事用英语编成阅读题,每道阅读题都“买一赠一”——附带一道思考题。他总会以我们瞠目结舌的方法出题,有时是摩斯密码,有时是按图索骥,有时是辞海捞针。

点评:语言幽默诙谐,将一些生活用词借题发挥,让人一看就懂,又会开怀大笑。

有一次,他竟然将自己的想法用摩斯密码写出来让我们猜。这个测试像一场强热带风暴,而我们答题方则像是大小、高矮、颜色各异的植物,在风暴中有的栽倒,有的撑住。只有十五六名同学最终撑了下来,获得胜利。在淘汰赛中胜出的人将获得Jerry(杰瑞)老师的秘密法宝,也就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Jerry(杰瑞)卡。

Jerry(杰瑞)卡究竟有什么魔力呢?这是Jerry(杰瑞)老师想出的鬼点子。Jerry(杰瑞)卡的用途如下:一张卡可以免日常作业一次,两张卡可以免周末作业一次,三张卡可以免三至四天假期作业,五张卡可以免寒假或暑假作业。怎么样?这真是宝藏啊!它就像魔药,让人垂涎欲滴。

点评:这位老师果然不一般,活力满满,招数怪怪。

我们的Jerry(杰瑞)老师,他就是一棵向日葵,有生机、有活力。他的课总能让我们入迷、陶醉并快乐着。

点评:首尾呼应,借物喻人,提升了整篇习作的亮度和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