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

此文是飞春读传《西乡隆盛之死》的第⑨篇。

一、价值不比往昔

西乡隆盛之死,在其最后一次出山完成废藩置县时,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废藩置县,是拿自己的“国土”开刀。

这个“不忠不义”“狼子野心”的“阴谋”,被萨摩藩的国父久光知道后,对西乡骂了个狗血喷头,列举14条罪名,也不解心头之恨。

动谁的奶酪,谁都不会欣然就范。

因此,废藩置县全国推行后,反而只有西乡所属的萨摩藩,能“一枝独秀”屹立不倒,名亡实存。

这背后,是久光和20万萨摩武士在仇视和暗中对抗。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1)

1871年7月(本文均为旧历)推行废藩置县,8月9日,政府太政官下达散发脱刀令,这是对武士阶层的颠覆和消灭。

之后,1872年的全国平民征兵令、1973年的家禄奉还、1875年的苗字必称令、1876年的废刀令……刀刀见血,步步为营,要彻底把属于藩国的武士,从新日本政治舞台上剔除。

萨摩藩是武士最多的藩国之一,也是武士性格最激烈的边境之地,他们不服政府这样对待为戊辰战争流血牺牲的倒幕功臣。

一场来自革命阵营内部的分裂,正在对抗、酝酿。

西乡1871年第三次出仕时,这一切,注定不可避免了。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2)

大久保利通,与西乡同为萨摩藩出身,同为效忠国父久光的心腹之人,但他在维新中的表现与西乡迥异。

他在此时果断换挡变道,明确向久光说明自己已经与藩国脱离,效忠的是天皇,服务的是新政府,革的是旧藩国的命,不再听从你久光的了。

但西乡就没有这个勇气,向过去的主子撕脸宣战。

他不但仍然要跪拜久光,还要照顾那些追随他的万千武士,他们以声望隆重的他为精神领袖,已经不是一年两年。

为武士说话,代表武士的利益,是西乡的价值,也是西乡的责任。

所以,利用西乡自断手腕,革武士的命,这是大久保利通等请他出山的唯一目的。

西乡顺从时代而为,撬翻了旧集团的利益,决定了他日后的尴尬。

这是西乡后来与新政府分裂的背景之一。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3)

二、使节团的失败

西乡出山后,建立了国家军队,完成了废藩置县,日本实现了国家统一。现在,新政府的掌舵者,可以大松口气了。

虽然此时仍然财政紧张、外交围困,内忧外患依然不容乐观,但总算把基本问题解决了,新政府的马车,可以点火启动前行了。

1871年11月,一个由新政府组成的使节团成立了。

它要代表日本新政府,以公使之名,与欧洲各国开展外交关系,“修聘问之礼,以笃友好之谊”,废除对日本不平等的旧约,开启明治日本新外交路线。

同时,考察欧美先进国家的政治、法律、财政体系,以求国家治理之经验。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4)

这个使团,由右大臣兼外务卿岩仓具视牵头,以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政府核心人员为成员,共计50人左右。

他们原本计划出访10个月,实际上却用时近2年。

其间大有文章。

关于岩仓使团的历史作用,不少人赞之,堪为令日本醍醐灌顶、走向文明的启蒙之行。

傅高义在其巨作《邓小平时代》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在日本,推动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转折点是‘岩仓使团’。从 1871 年 12 月到 1873 年 9 月,明治政府的51名官员乘坐轮船和火车,考察了15个不同的国家……这令他们眼界大开……”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5)

如果跳出明治维新艰难跌宕的细节,或站在成功者的讲台上,我们大可盛赞这次出访学习。但历史并不是单向度的一张薄纸。

事实上,岩仓使团也没有如此的单纯和美好。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出访的团队名字,是以“使节”命名的,而不是冠以“考察”之名的民间学习考察团。

很明显,其任务,是代表国家的外交之旅,最主要的就是与西方国家进行修约谈判,开展新的外交关系,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6)

而这个任务,在实际执行时却备受挫折。

由于谈判受阻,出访后的前6个月,使团一直待在美国,导致原定10个月的计划,一再推迟。

或许是遇到了强硬的对手,修约谈判很尴尬。据使团木户孝允日记,“彼之所欲尽取之,吾之所欲一未得”。

这次出访,刚刚成立的明治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以全国之力筹巨资支撑,花费近100万日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以上。

但其结果,却没有完成当初计划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斥巨资而出访的岩仓使团,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

后明治坊间有歌谣讽刺:“条约缔结损金舍,世间大使唯岩仓。”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7)

三、新政府的内斗

其次,使团出访之前,就已经内部不睦。

政府核心人马集体出访,长期在外,权力难免落空。为防止留守政府架空他们,在出发前,使团与留守政府签下“君子协议”:

“内地事务,在大使归国之前,不宜制定新规为要,万不得已有改正事宜,务必照会外游大使。”

这是一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协议,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把防范措施撂到桌面上,这就尴尬了。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8)

西乡是留守政府的核心领导人,这镣铐,明显是给他戴的。一种对“同志”不信任的羞辱感,令他义愤填膺。

在送使节团出发的港口,西乡心中忍不住诅咒:“如果船在途中沉没的话,该多好啊。”

事实证明,纸上协议不但羞辱了西乡,也毫无作用。

协议约定一般情况下,不要进行改革,尤其是不要进行人事变动。但事实上,从1871年11月使团出发后,留守政府的重大改革就没有停过。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9)

1872年2月,废除兵部省,设立海军、陆军两省;3月,改御亲兵为近卫兵;7月,西乡任陆军元帅兼政府参议。

不久,发生军商勾结贪污的“山城屋事件”,长州藩出身的近卫都督山县有朋被解职,腐败案引出司法部门与财政部门的矛盾,进而进行了人事调整。

此外,西乡负责的留守政府,还修建铁路,整顿教育制度,废除了旧历,改行西方新历。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10)

同时,还派出亲信到中国满洲和朝鲜考察政情,以备出兵征韩进行预谋。

使团在国外听到这些变化时,禁不住大吃一惊,对西乡毫不顾忌约定的做法,十分激怒。

尤其是,当使团回国后,发现政府核心部门安插了大量的西乡势力,大久保等使团一干人大权旁落,已成事实。

提前回国的大久保气得无话可说,一回国先告假,啥都不做,也不上班,静等岩仓具视等人全部回来后,对西乡开始算账。

保利 隆盛(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11)

此时的西乡,已经掌握军中大权,准备谋划一场针对侵略朝鲜的外交事件,出兵征韩,以使追随他的旧武士们,有个用武之地。

然而,大久保利通,这个看西乡如同看透明人一般的“知己”,早已布好了一个局,要把西乡势力,从新政府拔去,把旧武士这个群体,从历史中彻底消除。

这,就是西乡隆盛的最后死期。

请阅读飞春读传下一篇文章:西乡隆盛之死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