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向全国迁移(许继伟代表建议)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密集,但从三省一市的现状来看,在推动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利于更好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带来了《关于支持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作为一名来自安徽的全国人大代表,许继伟清醒地认识到,安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为薄弱,与沪苏浙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都还不能很好满足发展需要和群众需求。目前,安徽有本科高等院校46所,其中双一流高校仅3所,分别约占长三角的1/5、1/10。

“十四五”时期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发展期,也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加速期。许继伟认为,推动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的具体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向全国迁移(许继伟代表建议)(1)

许继伟 受访者供图

许继伟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皖苏两省积极响应,安徽省天长市率先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跨省域校地合作办学,重点建设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校区及长江流域综合气象观测基地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长市金牛湖校区一期已于2021年9月建成启用、首批入住学生2000名。

“但是,由于该校区没有取得独立招生代码,不能自主招生、不能更多辐射安徽考生,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较难发挥更大作用。”许继伟表示,跨区域合作办学有探索但还面临困难。

许继伟呼吁,为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和高品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议教育部在“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导向,以长三角区域为试点,支持沪苏浙优质高校在合理规划、强化约束、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的前提下,到安徽开展跨省异地办学。并总结相关经验,更好推动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共建共享,进一步发挥高校设置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许继伟还建议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牵头,长三角“三省一市”教育主管部门参与,成立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工作专班,商请国家教育部给予指导,建立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解决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快研究制订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制定校地合作计划,分级分类分步推进,成熟一个、推动一个,有序引导长三角一流高校、科研院所跨省设立分支机构。”对于已建成的校地合作项目,许继伟建议支持设立跨省异地校区,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刘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