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谁说的(一剑刺出千古名言)

本文概括:

一、智伯家臣豫让决心刺杀赵无恤,结果会如何?

二、历史上关于豫让的记载各种各样,你会喜欢那种版本呢?

全文一共约2800字,约9分钟即读完。

上回说到了赵无恤派出张孟谈成功策反韩家、魏家,放水截杀打败智家,灭其全家,智伯一脉已经没有后人,接下来:

《资治通鉴》原文将标为黑色、斜体、下划线(下同):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

赵韩魏三家把智家的地都分了,赵无恤非常恨智伯,显然还觉得不够解恨,把智伯的头颅作为饮酒的杯子。然而,智伯也有自己的忠臣---豫让,他决心为智伯报仇,这一回主要说说豫让。由于豫让已经是几千年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记载到他的史书多达几十本,《资治通鉴》几乎是描述最为简略的,为了相对丰满的复原豫让的形象,下面综合了《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淮南子》、《吕氏春秋》的故事,讲解豫让同志的一生: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谁说的(一剑刺出千古名言)(1)

一、豫让的前世今生:

豫让是晋国毕阳的孙子,原来并不是智伯家臣,而是晋国八大家族中行氏、范氏的家臣,但是,他在这两家都没有混出名声来。这两家被赵、智这些家族灭掉以后,豫让成为了智伯的家臣,智伯这个人性格不好,对谁都不客气,得罪人无数,偏偏呢,对豫让非常好。智伯死后,豫让决心报仇。

二、第一回复仇

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

豫让应该怎么报仇呢?当时的情况是,赵家守卫非常森严,根本无法靠近赵无恤,豫让又没有手枪,怎么办?豫让当时想到的办法潜入厕所,如厕的时候卫士肯定无法跟随,因此是最好的下手机会了。但是怎么能够进去厕所呢?“

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

这句话可是大有深意,春秋战国之际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说法,这个"邢“并不是说士大夫所有的刑罚都不用,而是特指“肉刑”,针对脸、手脚等实施的邢,由于施行了这样的刑罚以后,人就很难看了,士大夫以上都比较看重面子,因此,宁愿死也不愿意接受,这就是“士可杀,不可辱”。所以“肉刑”就只是针对庶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施行了肉刑的庶人总是被人鄙视,到了后面就发展成为连被鄙视的工作,也必须是经过了肉刑的人去干了。这样,一个经过了肉刑的人,也比较容易申请到被鄙视的工作。所以,“乃诈为刑人”,其实豫让是对自己实施了肉刑或者乔装成为邢人,还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豫让洗厕所,果然,赵无恤真的来了,但是,这家伙居然有心灵感应,那天就是感觉不对,让人一找,果然捉住了豫让。士兵想杀了豫让,赵无恤说,“智伯也死了,没有后代,这个人居然还能够为了他报仇,是一个忠义之士。放了他吧,今后我小心一点就行了。”

三、第二回复仇

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第一次行刺失败,还好命还在。

豫让没有任何放弃的意思,现在大家都看到自己了,不要说洗厕所,就是靠近赵家都不可能了。必须进一步伪装。

于是豫让又用漆涂了自己一身,像长满了恶心的癞疮一样;吞下了火红的碳,让自己成了哑巴,在街市上乞讨为生,老婆也不认得。

但是,他的朋友认得他(是不是发现朋友比老婆了解老公啊?),朋友哭着说,“你这是何苦呢?以你的能力,如果去做赵的家臣,必然得到宠幸。到时候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这里贡献了一个成语:为所欲为)你何苦这样呢?现在这样报仇,难道不是太难了吗?”

豫让一番回答掷地有声,“不能这样。我如果已经做了赵的臣子,转而又杀他,这就是二心了。我要做的事情,确实很难,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天下的二心之臣都感到羞愧!”

等到赵无恤出来家门,豫让自己躲在一座桥下准备行刺,结果运气又不好,赵无恤刚到,这次是马来了心灵感应,惊叫起来,于是让卫士到桥下找,果然是豫让,赵无恤这次没有犹豫,让卫士杀了豫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谁说的(一剑刺出千古名言)(2)

四、不同的历史

上面是《资治通鉴》的描述,其他史书更加精彩:

(一)《史记》的描述在豫让准备潜到厕所行刺之前,说过一番流芳百世的话,“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为我们贡献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现在还在用的千古名言。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谁说的(一剑刺出千古名言)(3)

(二)《战国策》里面,豫让先是涂了面,在街市乞讨,碰到他老婆,他老婆给了他一点东西,然后流着泪自言自语说,“你的相貌和我老公一点不像,但是声音很像”。豫让黯然神伤,本来打算相认,但是觉得这样风险太高,就马上吞了一块烧红的碳,几乎成了哑巴。

(三)《史记》、《战国策》都记录了豫让被从桥下抓出来,赵无恤忍不住说了,“豫让啊豫让,你原来就不是智伯的家臣,而是范家、中行家的,他们灭亡了,你为什么不为他们报仇?你也不是忠臣!”

原以为这个时候豫让会张口结舌,没有想到豫让是理直气壮:“中行、范家待我只是一般人,我当然就以一般人来回报;智伯待我如知己,我当然要以知己回报!”

赵无恤听了这个,也是深受感动,豫让于是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他让赵无恤解下衣服放在地上,然后自己拉满架势,拔剑三跃,砍了赵无恤的衣服几剑,说了一句“我现在可以下报智伯了”,于是自杀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谁说的(一剑刺出千古名言)(4)

(四)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多数的书《史记》、《战国策》等,都说豫让最后是“伏剑而死”,是自杀!《资治通鉴》是他杀。

从豫让的性格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豫让应该是自杀的。

(五)还有玄幻版本:在《史记索隐》提到《战国策》一开始有记载(后面删除了),在豫让用剑砍赵无恤衣服时,突然,衣服砍出了血,这时赵无恤的马车想回头跑,结果还没有转过一圈,赵无恤就死了!!

玄幻的版本显然不是真实的,然而,故事更加贴合了人类的想象大脑,这个砍衣出血的版本反而流传的更广!

五、豫让桥

豫让刺杀赵无恤的地方,数千年来因为各种文人骚客的诗书,已经成为名胜古迹,但是,像很多名胜一样,豫让桥有两座:一座为邢台豫让桥,在城北5里,为春秋时期豫让刺杀赵襄子处,现已毁于战火;另一处为赤桥,原名豫让桥,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桥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哦。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谁说的(一剑刺出千古名言)(5)

六、怎么看豫让

在春秋以前,社会是身份社会,每个人都被固定的身份规定着自己的行为,比如说,一个家臣,不管你的主公怎么对你,作为家臣就要尽到家臣的职责。

然而,春秋战国之际,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豫让的价值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是一种觉醒了的平等对待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从豫让充分实践开始,就一直被侠客们、文人们所钦佩和接受,我们会觉得豫让是一个真正的侠士、快意恩仇;豫让也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不折不扣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合,一直传诵至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