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马建勋(马建勋学史悟道)

关于历史文化的论述,令人感慨万千、感受深刻。这些论述不仅刷新了我们的历史文化观,也刷新了治国理政的大格局,以深沉的历史情怀、深刻的历史洞见、深邃的历史思维,激发起深厚的历史伟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这些论述实现了历史文化上的新飞跃,为我们打开了贯通历史和现实的壮阔之门。从此,我们可以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从历史中汲取无尽的正能量。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一些人的眼中成了负资产,当成了包袱,而对西方的话语体系则是盲目推崇。进入新时代,一个显著的文化标志就是我们对历史、对传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定位。在创新性继承、创造性转化的方针下,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获得新生,开始灵动起来,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能量。历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增强历史自信意义重大,是最根本、最深沉的力量。主动应对历史文化领域的重大斗争,打响了主动仗。事实表明,历史领域的斗争,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部分。

清朝马建勋(马建勋学史悟道)(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为现实赋能,历史助现实腾飞,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对历史的书写和讲述非常贴近现实,现实发展到哪里,历史就跟进到哪里,就是为了让历史的使命成为更多人的自觉担当。新时代,是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时代,也是人们自觉书写和讲述历史的时代,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发展好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集中全党智慧,把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对历史思维的重视,对历史智慧的运用提升到了新高度,这是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学好用好“四史”,让历史为现实赋能,让历史助力现实发展。大力倡导学习和运用历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国家强起来,这是新时代的最强音,我们必须要到历史当中汲取正能量。的历史论述,为我们更好地学好用好历史,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方法论。

自觉运用历史精髓,大力弘扬伟大的精神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但精神是不可磨灭的,是薪火相传的,要重视又善于从全部的革命斗争历史中提炼革命精神。日前,党中央隆重表彰抗疫英雄,提炼总结伟大抗疫精神,这是极大的教育鼓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就是要从历史进程、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当中努力汲取精神力量,树立起民族奋斗的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上海努力建设和完善了一整套管用有效的公共卫生事业及疾病防控体系,有人才,有队伍,有机制,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和伟大精神的发扬。

自觉运用历史规律,努力践行人民城市等先进理念,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陈毅在上海解放一周年时写下的“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一直刻在老市府大楼的墙上。今天,人民城市人民建,旧区改造及各项民生工程都在大力推进,新篇章也在不断谱写中。在上海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正是我们的来路,也是我们的奋斗方向。

自觉运用历史智慧,助力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对于上海来说,顺境要发展,逆境更要发展。面对百年大变局,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尤其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勇气。最新数据表明,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由此可见,上海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建设“五个中心”的决心和脚步是坚定不移的。如果说,早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上海工人阶级就创造出了万吨水压机、双水内冷发电机等,以很多个“第一”支撑起新中国工业的脊梁。那么,不管今天或未来有再大的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自觉运用历史资源,增强文化软实力。多年来,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取得了重要而丰硕的成果,激活了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用足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历史文化资源正在带动文艺创作、文化创意、文化生产的持续发展。比如四行仓库这样历史遗迹的保存保护,凝结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努力。在今天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我们时时可以听到历史建筑、历史故事、历史脚步的诉说,这就是财富,也是回荡在我们城市的雄浑歌声。

作者:马建勋(上海市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编辑:于颖责任编辑:杨逸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