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疯子把自己关在140米深海里的英文(这些疯子把自己关在140米深海)
今天的主角是个“疯子”。
他以“疯狂”的潜水行为著称。
法卡拉瓦环礁,一个漆黑的夜。面对1.7万条石斑鱼,700条黑尾真鲨疯狂捕食,摄影师和团队在无保护的条件下潜水拍摄。
摄影:LAURENT BALLESTA
数百条大鲨鱼在四周环伺
摄影:LAURENT BALLESTA
摄影:LAURENT BALLESTA
其优秀作品常为《国家地理》的座上宾:
他于2014年完成连续潜水24小时壮举;
准备两年时间,
只为去极寒的南极冰盖下潜;
最广为人知的一次,
他曾置身疯狂夺食的数百鲨鱼中间——
还不带保护装置。
Laurent Ballesta拍下产卵的石斑鱼
摄影:LAURENT BALLESTA
他名叫Laurent Ballesta,是来自法国的海洋学家和摄影师。近日,他带领团队又在海底搞出一次“疯狂行为”——
自愿成为被“禁闭”于大海的囚徒,
深海探索28天!
撰文、摄影:Laurent Ballesta
50米下深海,那里的世界完好无损。
但如果是普通潜水,仅从这个深度上浮就要4-6小时;你必须慢慢减压,以免因减压病而死。这样一通折腾,每次潜水的时间短到令人沮丧——仅5-10分钟。
水底180英尺,克罗斯港岛附近的一只蒙克鱼,挥舞着长长的突出诱饵吸引猎物
2019年7月,我们改变了这一切。
地中海,一艘驳船的狭小密封舱,我和我的4人团队连续28天待在里面,呼吸着氦气和氧气的高压混合气体,每天乘潜水钟潜入海底。
水下3米,船员倒挂在驳船平底上,浮在潜水钟的传动轴旁
我们穿戴着水肺装备,里面的呼吸器能过滤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我们能在海底自由探索数小时。
水下20米,一只大西洋瞻星鱼躺在泥里,等待着猛扑猎物,它们在地中海中很常见。
水下68米,潜水钟每天把加压舱带到海底
由于潜水钟和密封舱(以及两者之间的卫生间)都保持着与海底相同的高压——是地表压力13 倍——所以我们不必每次上浮时都减压,而只是在任务结束时减压一次。
水下69米,Laurent Ballesta首次目睹并拍摄罕见景象:两只宽鳍枪乌贼跳起优雅的交配舞。
在海底,当我们通过底部的气闸出舱并游走时,那感觉简直不可思议,像是离开了熟悉的家。那次的下潜深度为70米,不远处的潜水钟在海水渐渐模糊。
水下68米,一只巴斯隐虾正在强行伪装,它们体长不过2.5厘米
水下78米,鲸虾通过触角发出信号
数千年来,
人类一直在地中海往来穿梭,
但对地中海底还不如对月球了解得多。
月球有地图,
但地中海底连张精准的地图都没有。
水下78米,(上)夜光游水母,被蜇到会剧痛;(下)赤鲉正在捕食独角红虾。
20世纪60年代,与我们下潜的海岸相同地点——法国马赛,那时,法国著名海洋探险家Jacques-Yves Cousteau率先使用海底生活舱,一次可在海底逗留数周。但与之前相比,我们此次有了巨大优势:
我们没有被限制在一个地点,28天里,我们的驳船被一艘拖船慢慢拖行,在马赛和摩纳哥之间来回行进达550公里——我们在21个地点潜水。
水下72米,一只宝螺藏在红珊瑚中
密封舱室仅5平方米,我们4个人——Yanick Gentil, Thibault Rauby, Antonin Guilbert还有我——自愿成为被“关小号”的囚徒。
4人挤在5平方米的密封舱,舱口通向潜水钟——和深海的自由天地
我们在这里休息,吃饭(食物从甲板通过一个小气闸送过来)。我们每天忍受种种强烈反差:一边,是狭窄的铁舱内令人窒息的闷热,另一边,却是深海令人胆寒的广阔;我们一边无聊、无所事事,一边又要保持高度警觉;我们一边沮丧绝望 ,我们一边欢欣狂喜;我们每天筋疲力尽,却迫不及待想要第二天全部重来一次。
水下104米,一艘罗马沉船残骸留下的数百个双耳陶罐
我们吸入的混合气体,是由97%的氦气和3%的氧气构成,可防止我们在深海出现氮麻醉和癫痫痉挛。
水下128米,身长15厘米的长吻鱼能在昏暗深海看清事物
但这种气体也有个奇特副作用:它使我们音调变高,成了难以听懂的“嘎嘎”声,我们不得不通过话筒和软件来沟通,两者可以把声音调回近乎正常的程度。
这种气体还有个副作用:氦气是热的良导体,因此,我们每次呼吸都会被带走较多热量,这使我们冷得透心凉。我曾去南极下潜,那里的水温在冰点以下;现在,我在我的家乡,这里的水温为14℃,但我却感觉比南极冷得多。
水下95米,一对正在“交配”的海鳝
在142米的深处,仅有1%的阳光能穿透黑暗。这里不再有浮游生物,所以海水十分清澈。
水下130米,翻车鱼——骨骼最重的硬骨鱼之一,经常在夜间迁徙到水面,但大部分时间呆在深海
这里位于法国滨海自由城沿岸,阿尔卑斯山在这里延伸到地中海水下,海底陡然降低,而我看到了像是登山者看到的景象;也像置身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就在我们的地球旁边——同一个星球,两个世界彼此关联。
预购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华夏地理》5月新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