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老上海电影的地方在哪里(电影中的上海在哪里)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索发现”一部经典喜剧电影——1962年上映的《大李小李和老李》
《大李小李和老李》海报
影片由“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
谢晋执导,刘侠声、范哈哈、姚德冰等主演,笑料百出,精彩纷呈。
——影片一开始,利用动画交代了主要角色和演员:
我只能说,几十年前的动画水平,不知道甩《喜洋洋》等后来的动画片几条街!
——“大李”一到阴天下雨,就腰疼,而且非常准,人送外号“气象台”:
五个孩子的爹
让老婆不要晾衣服,要下雨
晾在楼道
全楼道住着同一单位的人
全楼共三层,三楼住着大李一家,二楼住着老李和小李一家,以及“大力士”,一楼住着“理发师”和“医生”
很难判断这栋楼在哪里,我甚至怀疑这是搭设的场景,因为镜头可以在楼层之间移动:
同时拍摄到楼上、楼下,和楼板,说明这一面没有墙,正常人家不敢住。
——全楼同志看到“大李”晴天带伞,于是纷纷带伞上班:
晴天带伞,一字队形去上班
居住地“浦江新村”
“大李”、“小李”和“老李”居住的“浦江新村”在哪呢?
上海只有“浦江镇”、“浦江村”,查不到“浦江新村”的信息,应该是虚构的
而且“浦江新村”的牌子确实有点随意(红圈处):
但房屋很有特点:房屋边上有凸出的阳台(红框处);整体是4层,但靠边是3层
不过还不能根据这一点找出在哪里,需要电影后面给出更多的信息佐证。
——然后来到单位:
“富民肉类加工厂”
送来一卡车的猪
开进厂区
如果只展示这些,你能看出在哪吗?
如果能,请受我一拜!
“富民肉类加工厂”是一个虚构的单位,查不到信息。
但这栋建筑还是很有特点的:
1、建筑有4层,7列,呈凸字形(红框处)
2、楼梯在建筑外(蓝框处)
3、一个高大的塔楼(应该是水塔)(黄框处)
这么多线索,我也看不出来在哪里,因为确实没见过
——不过镜头一转,就有线索了:
卡车开进建筑内
“叶塘镇饲养场”送来的猪,“叶塘镇”这个地方后文还有照应
“小李”向送猪小情人“描云”挥手
再挥手
下来赶猪,猪不听话
“描云”用口哨直接将猪赶上楼
这一组镜头暴露的信息就很多了:
“伞形”的柱子
奇特的连廊
奇特的连廊
直接供猪上楼的通道
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原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1933年建造,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
“1933老场坊”位置
民国时期的“工部局宰牲场”
建国之后依然作为屠宰场使用,建筑内部有:
“伞形”的柱子
“伞形”柱子
影片中的柱子
奇特的连廊
影片中的连廊
我怀疑这个角度就是影片中的位置
那个赶猪上楼的通道叫做“牛道”,专供动物上楼使用:
“牛道”介绍
“牛道”
“描云”赶猪上楼的“牛道”
所以,内部场景是“1933老场坊”(原“工部局宰牲场”)无疑了。
但是
外面的那栋楼,充满了疑问:
民国时期的“工部局宰牲场”
今天的“1933老场坊”
哪有一点像的地方?
从民国建成,到后来改建造“1933老场坊”,始终是这样的造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改建成“4层,7列,凸字形”的建筑
难道,还有别的附属建筑?
“1933老场坊”四面
还请高手指点!
而且还有一处差异:
进场时:送猪人坐右边,穿长袖黑色衣服
入场后:站在另一边,袖子卷到了手臂,衣服样式不同
至少证明一点,外景和内景不是一个镜头拍摄的。
——“老李”和“小李”对体育锻炼有严重分歧:
“老李”不赞成“小李”他们搞体育锻炼
决定选一个不会搞体育的人当单位的“体协主席”
“小李”准备选一个不反对又好说话的人当“体协主席”
最后,腰酸腿疼的“大李”被各方选中,成为了“体协主席”
室内场景,暂定属于“1933老场坊”
——当了“体协主席”后,有人要“大李”教广播体操:
“大李”知道“老李”也要做广播体操
“大李”到新华书店买广播体操练习图
跟女店员“小辫子”学了缺失的两节广播体操
此处还贡献了中国电影史上最搞笑的电影片段之一:
“大李”跟“小辫子”学广播操
回家又和儿子学了两节
此处的“新华书店”写的是“浦江新村门市部”:
那就等破解了“浦江新村”,再来破解它吧。
这个时候,戏剧张力已经拉满,大家都知道第二天“大李”要闹大笑话了:
——第二天,果然喜剧效果拉爆:
“大李”教“甩辫子”版广播操
但是,你留意了没有,就在广播操之前,导演先展示了“肉类加工厂”的一组生产镜头:
“大力士”搬运猪肉
“老李”视察生产
满屏白花花的猪肉
时代的印记牢牢地刻印在了影片之中
你知道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部关于“肉类加工厂”的体育喜剧电影吗?
影片放映于1962年,拍摄于1961年下半年,那时我国正经历着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日历的镜头:
“老李”不想做广播操,说:我双日子做,单日子不做
“大李”扯下一张说:今天就是双日子
日历上写的是:1960年6月4日,星期六
这个时间真实存在,万年历上可以查到:
回到历史现场:
1960年6月份,全国的粮食就已经开始短缺了
可以查到的档案显示:
1960年6月30日:中共上海市委发布《关于适当压缩猪肉供应,妥善安排好当前副食品市场的紧急通知》,要求:
在最近3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所有机关、团体不吃猪肉。号召共产党员,在自愿的原则下,少买或不买自己一份定量供应的猪肉。
1961年 4月1日:对居民供应猪肉的定量,从每人每月0.6市斤(300克)减为0.2市斤(100克)
1961年8月:对居民暂停供应猪肉2个月。
与此同时,中宣部找来谢晋导演,希望可以拍摄一部喜剧电影,给全国人民打打气,这一年下半年,电影开拍
1962 电影上映
这满屏的白花花的猪肉,在当时几个月不见猪肉的中国人眼中,是多么大的视觉冲击呀!
但可爱的观众们依然被逗得开怀大笑
那时的中国人坚强地用欢笑治愈着眼泪和肚皮!
——第二天,“小李”带领大家去竞走:
有下面几组镜头:
第一组镜头:
“小李”带大家竞走
“大力士”奉“老李”之命,来追他们回去
第二组镜头:
竞走队经过一条条街道
第三组镜头:
跑过一个铁道口
“大力士”没跑过来
隔岸对喊
互相听不见喊话声音
“大力士”被拦在铁道口一边
火车驶来,声音刺耳,没追到
这三组镜头分别是哪里?
第一组镜头比较容易分辨:
红框处的大楼经常出现,在我们第一期《太阳帝国》里就出现过:
《太阳帝国》镜头
它就是“光陆大楼”,那么红圈处的桥就是“乍浦路桥”:
相同角度拍摄:“乍浦路桥”北岸南望“乍浦路桥”和“光陆大楼”
地图演示:蓝色箭头为竞走方向;红色箭头为镜头方向
第二组镜头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建筑:
竞走时的标志性建筑
1、建筑顶上有个亭子
2、整栋大楼呈圆弧状
3、左侧外立面有一列阳台
4、最上面一层有明显的的分割线
5、根据窗户估算,到地面可能一共有7层
本来,我以为很好找,因为刚才竞走队是在“乍浦路桥”往北走,我只要沿着“乍浦路”往北找就可以了:
蓝色箭头为竞走方向
果然找到一个相似的建筑,“塘沽路”和“乍浦路”交汇处的“浦西公寓”:
“乍浦路”南望“浦西公寓”
不过,不管是楼层,还是阳台,最主要的是楼上的亭子,都不对!
事实胜于雄辩,不是就是不是
再仔细分析:按常理,导演不可能再跑太远的地方去取景
所以扩大搜索范围,多搜索附近几条街,果然发现,它就是“海宁路”和“四川北路”交汇处,“中信广场”连着的这栋建筑:
“四川北路”南望“海宁路”
亭子、楼层、弧度、阳台,全部匹配
地图演示:蓝色箭头为竞走方向;红色箭头为镜头方向
导演外景的取景地并没有跑太远:
红圈处为“乍浦路桥”取景地;红框处为“四川路桥”取景地
符合人之常情和最经济的方法
第三组镜头呢?那个铁道路口
我最怕铁道口镜头里的这些建筑了:
低矮瓦房
低矮瓦房
大片低矮瓦房
这些建筑,从1962年到今天,整整60年,咱们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住宅产权才70年,这些瓦房即使自己不倒塌,也早被拆迁了!
根本就没有识别的抓手。除非你真去过这个地方!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刚才我说了,导演不会走太远的路去取景的
既然刚才从“乍浦路”走到“四川北路”,我就按“四川北路”的方向去找铁路道口
先了解一下上海的铁路:
《上海市区交通简图》
这是一张看不清的《上海市区交通简图》,不过不影响我们解读
民国至90年代,上海共有3条主要铁路干线,分别是:
(1)淞沪铁路(红线处),1897年通车,上海往东北方向到吴淞口
(2)沪宁铁路(黄线处),1908年通车,上海往西北方向到南京
(3)沪杭铁路(蓝线处),1909年通车,上海往西南方向到杭州
图中“1”为“乍浦路桥”位置,“2”为“四川北路”和“海宁路”交汇口位置,“3”为“老北站”位置
你如果是导演,在“2”处“四川北路”取好景之后,你会怎么走?
肯定不会往西到“沪杭铁路”沿线找铁道口吧?
所以,只剩下“沪宁铁路”和“淞沪铁路”两个选项
怎么判断是哪一条铁路呢?
我还有一个办法——看阳光
先科普一下地理知识:
上海地区影子变化演示图
黑线处为上海所在的维度,上海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太阳不会垂直照射在黑线上
1处的太阳是早上,此时的影子(蓝线)是朝西,偏北
2处的太阳为中午,此时的影子(粉线)是朝北,很短
3处的太阳为下午,此时的影子(绿线)是朝东,偏北
简单来说,东边升起的太阳,影子朝西;西边落下的太阳,影子朝东
也就是说影子不是朝东,就是朝西(中午时段的极端情况根据影子长短判断)
那影片中呢?
所有人的影子都朝向一边,还蛮长的。我也不必管你是上午,还是下午,反正不是朝东,就是朝西。而每个人的影子都是和铁路的方向交叉的,说明什么?
说明铁路是南北走向的!
下面是送分题,你觉得应该是哪一条铁路?
当然是红线——“淞沪铁路”了!
再多说一句,可能现在人也不清楚什么是铁路道口了
某铁路道口,与本文道口无关
铁路通过的地方,往往也有其它道路人们需要通行,那个年代没有大面积建设地下隧道或者立交桥,于是只能全部地面通行:火车来了,喇叭声叮当叮当的响,闸口关闭,行人禁行;火车走了,闸口打开,千军万马地通过:
行人通过铁路道口
这就是铁路道口。
那么到底是“淞沪铁路”哪个道口呢?
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影片中铁路道口的特点:
与铁路平行的右边有一条路
红线处是与铁路平行的路;红框处有房子和围墙,说明铁路左边没有平行的路
右侧有一面墙背光,左侧有一个建筑迎光,说明两栋建筑中间有一条路,这条路在背光和迎光墙面间,有点倾斜
“大力士”身后房子中间有一条路,是倾斜的
综合起来看,路口应该是这样的:
黑色线是铁路,红色线是公路;黄圈处是“小李”的位置,蓝圈处是“大力士”的位置。但分不出东西南北
也可能有其它路,但是影片中没有表现出来
就用这个图去“淞沪铁路”沿线比对就行了
最终符合的还真有:
“沪松铁路”原来的“天通庵站”旁
位置相当于今天的:
东江湾路、同心路、天通庵路、宝山路交汇口
看,东边的“四川北路”出现了
导演沿着四川北路走到尽头,就走到了这个铁路道口:
导演取景路径图
地图中的黄线,是今天的地铁3号线,地铁3号线就是1997年拆除“淞沪铁路”后沿着相同路径修建的。
“大力士”看“小李”的方向(“东江湾路”西望“天通庵路”)
“大力士”看“小李”的方向
“小李”看“大力士”的方向(“天通庵路”东望“东江湾路”)
“小李”东望“大力士”的方向
掌握了看阳光和影子,还有一些新的发现:
竞走时:影子朝东
“大力士”追赶时,影子朝西
角度相同,但影子一个朝东,一个朝西,说明根本就是两个时间拍摄的:
竞走影子朝东,说明是下午拍摄的;“大力士”追赶,影子朝西,说明是上午拍摄的。
——“老李”依然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众人劝说
无效
这是下班之后,应该还属于“浦江新村”范围,所以等“浦江新村”破解之后再说。
——“大李”通过买宣传画鼓动妻子“秀梅”骑自行车锻炼:
体育宣传画
在“浦江新村”练习骑自行车
“秀梅”摔倒
这里面出现了“浦江新村”更多的细节:
1、楼高4层
2、第一层就有阳台
再结合影片一开始的细节:
3、楼的侧面也有阳台
4、整体是4层,靠边是3层
如果同时符合这四条,几率应该不会很高吧?
那么怎么找呢?
“浦江新村”是没有,但是“新村”说明是肯定是建国之后建设的“工人新村”
我们在第2期《今天我休息》里介绍了始建于1951年代的“曹杨新村”,在第6期《魔术师的奇遇》里介绍了始建于1959年的“闵行一条街”,这些都是那个年代有代表性的“工人新村”。但是,都和本片中的“浦江新村”建筑样式不一样。
那么,那个年代还有没有其它的“工人新村”呢?
还真有,那就是始建于1959年底的“张庙一条街”,就是今天的“长江西路”一线:
“长江西路”位置(红线处)
比如“泗塘一村”建成于1959年,离影片拍摄时代就比较近:
“泗塘一村”位置
“泗塘一村”住宅是什么样的呢?
侧面有阳台
侧面有阳台
历史照片:侧面有阳台(右侧红框处);同时,整体4层,但靠边是3层(左侧红框处)
符合影片中的特点
再者:
建筑有4层,底楼就有阳台
还有新的发现:
阳台立柱,侧面是两根,但正面是4根(红框处)
立柱样式完全一样,且侧面2根,正面4根
所有特点全部符合,就不会是巧合了吧!
即使不是“泗塘一村”,也肯定就是“张庙一条街”了
刚才说了,确定了“浦江新村”的位置,我们再来分析回家路上的镜头:
劝说“老李”体育锻炼
“老李”不听劝
刚才说,因为是下班,我们把它划为“浦江新村”范围,到底是不是呢?
这个镜头是在一条马路上,特点如下:
1、预估门面房是4层楼
2、房屋和行道树之间有一个比较宽的行人走道
3、一排玻璃橱窗(说明是店铺)
4、有长长的屋檐
“张庙一条街”符不符合这些特点呢?
门面房4层楼;店面房屋和行道树之间行人走道比较宽
外宾参观照:个别门面店铺有长长的屋檐
甚至可以肯定影片中的橱窗店铺就是那个年代的“巨龙百货商店”:
“巨龙百货商店”远景:屋檐和橱窗
“巨龙百货商店”近景:屋檐和橱窗
影片中的屋檐和橱窗
不管是小区里面,还是街道外面,这么多特点都符合,也可以相互印证,“浦江新村”就是“张庙一条街”!
那么“新华书店”?
“大李”去“新华书店”买广播操演示图
因为在室内,还是无法判断
——“小李”看到“大李”买宣传画成功让妻子“秀梅”学练自行车,于是也想给自己老爸“老李”买,劝他体育锻炼:
“小李”去新华书店买宣传画
售货员“小辫子”(尤嘉饰演)把辫子盘起来,有点“奥黛丽赫本”的感觉
结果把“老李”整崩溃了!
最后“小李”还“坑爹”,把“老李”和“大力士”误关在冷库里,冻成了冰棍:
“大力士”敲冻猪肉和自己,都是“棒棒棒”的声音
只有冷库可以让“老李”做广播体操
这里再次出现“新华书店”:
但是通过橱窗判断,对面的建筑太近了,墙也也没有刷白,不符合“张庙一条街”的特点:
宽阔、白亮的“张庙一条街”
所以,“新华书店”可能不在“张庙一条街”,暂定为“未解”。
——然后“肉联厂”搞团建,发票组织群众观看体育晚会:
看乒乓球
看摔跤
看“小辫子”跳舞(注意:这可是1961年拍摄的)
看举重
看太极拳
首先,举重和太极拳都是高人,片头有交代:
再者,影片里是把这几个体育表演说成在一个地方的几个厅内
一开始,我也以为在同一个场馆的几个厅,那么能有这么多厅的场馆也是屈指可数的
首先想到的是“中苏友好大厦”,因为它足够大:
中苏友好大厦
但比对后发现,内部没有一处可以匹配的。
后来想想,对呀,拍摄时间是1961年,1960年苏联就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中苏关系交恶;1961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更加恶化了。此时谁还敢用“中苏友好大厦”?
仔细来看,这几个场景可能并不在一个地方:
乒乓球
摔跤
乒乓球和摔跤场景里都有篮球架,说明在体育馆,而且是室内体育馆。
1961年上海市的室内体育馆
先排除“上海体育馆(万体馆)”,因为它是1975年才建成的:
上海市体育馆(万体馆)
剩下的多是室外场馆
可选择的其实不多,有一个场馆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也叫“上海市体育馆”:
“上海市体育馆”
位于“陕西南路”和“淮海中路”交汇处,最初是民国时建造的“回力球场”,英文名“Auditorium”:
“回力球场”
建国后改建成“上海市体育馆”,“万体馆”建成之后,降级为“卢湾区体育馆”,再后来拆迁到今天“肇嘉浜路”上的“卢湾体育馆”今址。
这么重要的场馆,可惜留下来的影像不多,为数不多的一张就是:
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也算比较像,但我也没有更好的证据和选择,只能列为“未解”,还请知情人指点迷津。
“跳舞”和“举重”也是没有线索,一并请教了:
未解
未解
倒是最后一个打太极拳的场景:
打太极拳场景
有带花纹的圆柱子和特别造型的吊灯
和外滩的“汇丰银行大楼”(今“浦发银行大楼”)里的吊灯和柱子很像:
“汇丰银大大楼”(今“浦发银行大楼”)
柱子和吊灯
柱子和吊灯
基本可以断定是同一场景。
特别说明一下,当时“汇丰银行大楼”已经成为新中国第二代的“上海市政府大楼”,一直到1997年搬到新址。
政府出面支持拍摄,合情合理。
——之后“大李”老婆“秀梅”经过刻苦锻炼,成为区代表队的自行车运动员:
漂亮开阔的训练远景
看台
5个小老虎看望妈妈锻炼
这么气势磅礴的体育场,没有更多选择,它就是“江湾体育场”,1935年建成使用:
“江湾体育场”老照片
“江湾体育场”今照
“江湾体育场”民国时叫“上海市体育场”,是民国政府“大上海建设”的一部分。
——之后“大李”身体好了,天气预报也不准了:
看“大李”不带伞
于是都不带伞
结果瓢泼大雨
都成“落汤鸡”了
“大李”发表声明,不再叫“气象台”
这个下雨的场景在哪?
两个凸出建筑
不过这两个线索,依然找不到在什么地方,关键的线索还没出现
——“老李”深受触动,决定偷偷在“肉类加工厂”屋顶学习太极拳
这真是“1933老场坊”看到的远景吗?我是怀疑的,所以“肉类加工厂”的外景暂列为“存疑”。
——“大李”提议“老李”带队去“叶塘镇”参加体育活动:
提议的这个地方和下雨的地方是同一个地方:
下雨场景
提议场景
而且出现了关键线索:
有非常小的阳台,下面有弧形托底
这条路在哪呢?
“圆明园路”北望“协进大楼”
“协进大楼”
地图演示:“圆明园路”北望“协进大楼”,红色箭头为镜头拍摄方向
——然后全部人员乘车去“叶塘镇”参加体育活动:
“叶塘镇”庙会
各类活动
“秀梅”获得自行车赛冠军
“叶塘镇”是一个虚构的地名,但是这座桥,有人说是浙江湖州的“潮音桥”:
影片中的桥
潮音桥
潮音桥
请万能的网友来判断吧
这里不再赘述
——从此,“大李”、“小李”和“老李”都爱上了运动:
“大李”“小李”和“老李”同框练习太极拳
影片结束:再见
个人能力有限,还请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或线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