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为何重男轻女(为什么老是有人喜欢评价潮汕地区重男轻女)
来源:Melinda 蓝达乐听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信息学习、交流,非商业盈利用途。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我去到广州读书,体会到不少人对潮汕有着极大的偏见。
他们对潮汕地区的评价多数是:思想束缚,重男轻女,迷信…
甚至有同学的妈妈对她们说“千万别嫁去潮汕!”
菲利普斯说过“人的偏见是一种最顽固的东西”所以这种思想一旦被深种,一百张嘴都说不清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的。
而作为约2000万分之一的我,与其他外出创业打工求学的“胶几人”内心是一样的,那就是对身为潮汕人而骄傲。
潮汕地区的独特的潮汕话,潮剧,美食,功夫茶...是不必再重复强调的,
但是对于重男轻女的看法,确实得来说一说。
必须承认:潮汕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拜神和独特的信仰
在早已信仰自由的世界,对于拜神其实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行为。
农村地区保存地较为传统的拜神形式,会更为频繁地进行祭拜,例如:每月初一,十五,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
市区虽在繁华地段,但是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人家,还是会重大节日回乡或者在附近庙宇祭拜。
这些祭拜行为就是求个平安和心安,变得在其他人眼里看来就是各种歪曲误解,口口相传,三人成虎。
所以,有人据此就说封建迷信的潮汕人也还保持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重男轻女是从古代就有的现象,但是随着时代变迁,改革开放,人们越来越以平等的心理去看待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现象。但是确实在偏僻的山区地区,到如今也还保有重男轻女这样的心理。并没有完全的蜕变和消灭。潮汕它没有完全蜕变,但是在近 50 年,已经在尽最大的努力和速度抖擞掉曾经完全覆盖的传统“外衣”,现如今,新时代的潮流引领者它迈出重大步伐,越来越开放和平等了。
你没有了解过,来过,体验过,怎么就说“重男轻女”?
赫兹里特:“偏见从来不轻松,除非它能因理智而终止”。
就我自身来说,家里两个女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把我们俩捧在手掌心。妹妹还没出生的时候,家里是我唯一女儿“地位最高”,是我在“呼风唤雨”,家庭和谐,没有人去可以强求我妈妈要个男孩,大家顺其自然,过几年,妹妹也出生了,家里变得更热闹了,我们所需的衣食住行从来没有缺少过。我记得小时候,每年都有同姓祠堂的祭拜活动,中午就有“桌”可以吃,据说很久前说只能男丁去参加,但是奶奶说“男丁女丁都一样”,所以我不好意思地进去,一坐下,原来都是认识的同学,女生都有,因为家里大人没空过去参加,就小孩过去。我很高兴地参加几年就外出读书了。现在都是我妈妈过去吃,并且现在每年桌上大多数是家里的妇女,每家一个位置,派代表过去就行。哪里有什么嫁过去做潮汕人媳妇的在家都不能同桌吃饭的谬论???
现如今,都不是文盲的时代了,公众的教育程度也不低,应保持理智客观的眼光看待了。
而我的很多潮汕的朋友,同学,是独生女,被全家人宠爱。她们都很优秀。
那我们爹妈有传说中地那样轻视女儿吗?并没有,我们跟万千家庭一样,普通且美好。
你不知道的是,潮汕人也有专宠爱女孩子的一面
十年前,有一很家境一般的家庭,儿媳妇也是潮汕人,怀孕七个月的时候在工作的时候有早产征兆,全家人去医院陪了一天一夜,一声虚弱的婴儿声传了出来,护士出来说“母女平安”。奶奶在门口心疼地哭了出来,日日夜夜地守着儿媳妇,并且花光积蓄让孙女在保温箱住了一个月左右,好不容易让孙女的性命稳定下来。终于能回家了,奶奶一边照顾儿媳妇坐月子,另一边不眠不休地抱着孙女,生怕她太虚弱着凉。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月,奶奶消瘦一圈,儿媳妇也渐渐恢复,女婴也慢慢健康成长。
现如今,奶奶家生了个男孙,奶奶虽然也疼爱着小男孙但是奶奶还是天天陪着孙女睡觉,微信的头像是孙女照片,昵称是**(孙女名字)的奶奶。谈起来孙女就说不尽的夸赞。奶奶说“女孩子就是用来疼惜的”。其实,潮汕的奶奶不仅能干也会疼爱女孩子的。
最近的火爆网剧《都挺好》中重男轻女现象让人深思
苏母对待三个孩子的爱,天壤地别,对待儿子全力支持,忽略苛责女儿明玉,大家都注意到剧情重男轻女的设定。
所以,重男轻女的原因就值得深究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导致了早期女性地位弱化,男性做起顶梁柱的作用。农耕社会需要付出劳力体力,在生存最紧要的时候,能农耕得到食物的男子便被重视,慢慢地就只注重男性的利益和权力,美其名曰“传宗接代”,无视女性生育的辛苦功劳或只看女性为生育工具。
众所周知,如今的社会已经转变到女子撑半边天的时代了。不可否认,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存在,存在全国各地,我们不该把它压在潮汕地区的头上,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误解。流言止于智者,误解也止于智者。
社会在进步,同时我们应该包容旧思想的蜕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洗礼。作为大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宣扬断章取义的观点,保持客观的心态对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是最基本的修养。
潮汕它也许不是最完美的地区,但是,它在我们潮汕人心中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才有小 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看潮剧,看皮影戏,跟着戏班子全村地跑;才有每年找着时间表去各地看“迎老爷”;才有每年都有蜈蚣舞舞龙狮欣赏,才有那么多重大节日拜神,才有那么多团圆的日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