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生态补水措施(河长制下的松花江流域城市生态化协同发展新策略)
日前,黑龙江省召开省总河湖长第三次会议,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同时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协调配合,引导公众参与,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流域治理生态补水措施?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流域治理生态补水措施
日前,黑龙江省召开省总河湖长第三次会议,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同时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协调配合,引导公众参与,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在这个背景下,松花江作为全国七大江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流经14个城市后注入黑龙江,这些流域大中城市如何协同生态化发展,进而如何形成具有寒地特色的松花江生态城市带、经济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寒地生态城市建筑专家李光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光皓认为,从“流域”这一生态系统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寒冷地区城市生态化发展问题,摆脱了将城市作为一个抽象的“社会—经济”单元进行独立研究的一般思路,而是把城市发展连同寒地气候要素一起耦合在“流域”生态系统框架内,探讨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和流域城市协同发展的生态城市发展策略。强调城市发展与流域系统在一定时空顺序下的相互协调关系,利用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尽可能地降低城市发展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冲击,反过来好的自然环境又助力城市特色形成,从而形成城市与自然的生态循环。
对于在河长制背景下流域城市协同生态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李光皓表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寒地城市微气候指标评价体系;其次,流域城市城镇体系整体性建构;最后,寒地流域城市空间结构协同调控。
对于流域城市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式的意义和影响,李光皓认为,“寒地流域城市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式”的提出,反映了新时期下城市发展观念和建设方针,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新社会生活空间组织形式。这种流域城市协同生态化发展的创新模式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从策略角度看,该模式从宏观为流域城市建设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即围绕城市生态化发展如何策划、规划、实施和管理,如何将生态化开发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到城市发展战略等上游规划成果乃至规划法规中,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中观上为规划部门提供生态化开发的方法论基础;微观上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提供生态化开发的理论、技术及方法。二是从方法论角度看,该模式运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研究城市生态化发展问题,把原来不同量纲的、不同权重的指标,统一在寒地流域生态化的度量标准上,从而使复杂系统定量化、整体化,使城市发展不同的参与方——政府、公众、设计者、开发商、投资商都能够有直观的认识和准确的度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