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贝多芬名人故事50字(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故事)

音乐家贝多芬名人故事50字(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故事)(1)

在乐坛,贝多芬与巴赫并称为古今音乐史上的双峰,人们用《圣经》的旧约比作巴洛克时期的巴赫作品,用新约比作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作品。同时因为其对世界音乐的伟大贡献,又被人们尊为“乐圣”。

贝多芬何以堪当此大任?我们先看看其作品。钢琴32首奏鸣曲,那是钢琴奏鸣曲的代名词,人们能够经常听到的就有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交响曲九部,几乎每一部都是最伟大的杰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直接被称为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皇帝”。其他类作品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还是看看他的故事吧。

1、与他爸爸的故事

对于童年时期的贝多芬来说,也许是生的不是时候,也许是生的不是地方,或者说太不走运吧,他的童年也算是吃尽了苦头。

说他生的不是时候,那是因为他生于1770年。他的童年时期,正是被后人称作交响乐之父的海顿四十多岁,创作力旺盛,声誉日隆的时候。祸不单行,当时就被时人誉为神童的,比贝多芬大十四岁的莫扎特已经是二十岁左右的天才了。别忘了,莫扎特是六岁时开始就震惊世界的。

说他生的不是地方,那是因为他生在了德国的波恩,而且生在了一个音乐世家,因为他的爷爷是宫廷乐团的乐长,他的爸爸又是唱诗班的男高音。

说他太不走运吧,那是因为如果是生在几十年前——好像也不行,巴洛克时期还有三大师呢。要是生在一百年前或几十年后,没有几个当世的大师做表率,纵使是音乐世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压力吧。再或是生在亚、非、美、澳,总比生在德、奥这种音乐之都感受眼前的现实的压力好很多吧。

贝多芬的爸爸自己也就那么回事了,可是他对自己的儿子是真的要望子成龙呢,还不是一般的龙,他要让儿子直接成为第二个莫扎特。现在大家都知道,一个孩子练琴,孩子下的功夫怎样先不说,能否成才也不说,就说那家长吧,恐怕比孩子下的功夫还大,许多家长为孩子练琴,工作都不要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爸爸是个不经营过程只看结果的家长,而且还是个酒鬼,经常喝到半夜回来。年幼的贝多芬常常练琴到半夜,等他爸爸回来检查,如果爸爸回来时看到他睡着了,或者是有弹错的地方——别忘了,他爸爸也是搞音乐的——那就是一顿暴打。贝多芬经常弹得浑身发热,一身汗,用凉水从头浇下降温。

天赋极高的贝多芬也没有辜负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举办音乐会了,并成为继莫扎特之后又一个轰动世界的音乐神童。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不输给莫扎特,贝多芬的爸爸特意把贝多芬的岁数报小了两岁,因为莫扎特六岁就举办了音乐会。同时为证明自己的儿子真的是神童,还让贝多芬蒙着眼睛进行表演。

2、与莫扎特的故事

十七岁时,贝多芬去维也纳找莫扎特拜师学艺。当时的莫扎特如日中天,俨然是人们心目中的音乐之神。贝多芬虽已有一些名气,但要差好几个档次,还放不到莫扎特的眼里。当时莫扎特正有一些朋友拜访,于是随手把自己刚写的一些音乐片段给了贝多芬,让他据以弹成一首完整的曲子,然后就到隔壁房间与访客聊天去了。不一会儿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把莫扎特就拉回来了。莫扎特是谁,那是音乐的化身啊,他惊异于刚才听到的音乐,于是急忙把正与他聊天的访客叫到琴房,当众宣布:不久的将来,他将震惊世界!

莫扎特没有言过其实,他的预言还远远不够。后面的事实证明,贝多芬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灵魂的表征,是灵魂的声响。

莫扎特答应了收贝多芬这个学生。然而遗憾的是此时贝多芬的母亲病重去世,不得不回家料理后事,并在家乡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当他几年后再去维也纳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

3、与海顿的故事

贝多芬第二次到维也纳后,曾经跟海顿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海顿是个大忙人,整天忙着写自己的作品和演出,哪有功夫教学生,而且他本人又是一个自学能力超强的人,作曲基本靠的是自己的天赋和勤奋的自学。贝多芬来了当然也只是挂个名而已。自学吧,孩子。

后来,当贝多芬凭借惊世的作品名声大振,大有超越海顿、莫扎特的势头时,海顿抽空找到贝多芬,非常郑重认真地说:介绍自己时,不要忘了一定要说你是海顿的学生哦。

4、与歌德的故事

写大型作品的作曲家,一般都要借助而且都要读一些文学作品,这就会使得作曲家与文学家经常交往结缘。贝多芬与歌德就是这样的一对朋友。

有一次,两人在一起散步,聊的正是投机的时候,对面过来了几位贵族。歌德是当时顶级的大文豪,接受传统的正规教育,当然知道该怎么对待贵族,于是向前几步,对贵族施礼致敬。而贝多芬那个性,那脾气,再加上恃才自傲,站在路上仰着他那高傲的头颅动都不动,跟没看见人似的。那些贵族可是有教养的,不能跟这人一般见识,主动对贝多芬点头示意。

从此以后,两人关系迅速降温,再不打交道了。本来多好的一段文坛乐坛佳话,因了这几个贵族的碰面而让世人感到惋惜。

5、与拿破仑的故事

与拿破仑没见过面,但却有故事。

贝多芬是一个富有激情,崇尚英雄的人。当时拿破仑领导法国革命如火如荼,自然成为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33岁时, 写成一部充满着英雄主义色彩的交响曲 ,直接题献给拿破仑,哪想这献词墨迹未干,人家当皇帝了,要搞独裁了,怎么办?算了,把他的名字挖出来吧。

但是,没过几天,也不知是感到自己一时冲动,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贝多芬又让出版商把拿破仑的名字还是补上出版了。两年后又把拿破仑的名字去掉了。每当拿破仑听到这首《英雄交响曲》的时候,他一定是神秘地笑了。

6、关于《月光奏鸣曲》的故事

这是个编入小学教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细说了,大意是:一天晚上,贝多芬散步,听到一茅屋里有人弹奏他的曲子。盲姑娘跟他哥说,太难了,要是能听到贝多芬弹多好啊。他就进去弹了一遍,被认出以后,贝多芬说那我就再谈一首吧。看着外面怎样怎样的夜色,直接弹出了月光曲。

这就是后人编出的一个美丽的故事。实际上,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在爱上朱丽埃塔-圭恰蒂时为她而写的,与这个故事没有关系。

7、罗曼-罗兰与贝多芬

首先,两人不可能见面。这里想说的是贝多芬在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地位。罗曼-罗兰曾经写过一部传记《名人传》,世称“三大英雄传”,其中一人就是贝多芬,另两人是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除此之外他还以贝多芬为原型写了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并因此而获得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最后,为纪念贝多芬逝世190周年,为表达敬意,还是用罗曼-罗兰《名人传》里的一段话来结束贝多芬的故事吧:

这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事实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