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笔记的三种方法(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创作挑战赛#

记笔记的三种方法(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1)

以下这些句式,相信在座的各位几乎都从小听到大:

「等你上大学了,就轻松了。」

「等你工作了,就安心了。」

「等你结婚了,就稳定了。」

似乎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每到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一个“门槛”。设置这道门槛的人往往会在后面添加一个美好的愿景,让我们觉得“只要达到了这个小目标,后面就不会有烦恼了。”

记笔记的三种方法(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2)

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烦恼似乎是无穷无尽的:上了大学并不意味着轻松,因为毕业后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工作了也不一定能安心,因为家长会催着你相亲;结婚了也不一定能稳定,因为婚后的柴米油盐会将热恋时期的粉红泡泡个个戳破,只剩下一地鸡毛和孩子的哭泣、沉默的伴侣和一个崩溃的你......

当然,也有人觉得,设定这些门槛的人没说错。

因为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感本来就非常有限,即“大学毕业就不需要再学习”“稳定的工作是职场生涯的终点”“把女朋友追到手后不必再花更多心思维系关系”。

这种心态,被称为终点线心态。我们不能说它错,只能说,终点线心态会让人失去很多乐趣。

譬如,学习其实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知识的积累就像垫脚石,可以不断把你往高处托,让你不再受困于精神内耗。如果停止学习,不仅会失去很多乐趣,也会增加很多烦恼。

但“如何有效地学习”,却是很多人生活中的痛点。对于非学霸学生和需要考证的白领来说,更是一道摆在眼前的难关,难以攻破。

所以今天,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叫《认知天性》的书。这本书是由三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合著而成。书的内容就是教你如何快速掌握学习技巧、如何更好精进自己的。

那么,就随我走进这本书,看看这本书里有哪些可以直接用在生活里的干货。

01 记笔记未必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在课本上留过荧光笔的痕迹。很多人甚至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课本上记下一堆笔记,看上去很用功的样子。

但一到考试,那些色彩斑斓的笔记却变成了脑子里的蜈蚣,你只记得它的颜色,却不记得你记了啥。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讲过自己的一个真实事例。

读书的时候,樊登从来不在书上做任何笔记,最多在老师布置作业的地方打个勾;

平时考试,樊登都会很兴奋。就算没有考试,他也会和同学互相出考题玩,考题做起来越吃力,他越有斗志。

每次大考之前,他不会一遍一遍地看书、看笔记,而是拿出一张大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诗词都默写一遍。

每门课用一张纸,遇到想不起来的,就使劲想一会儿。最后才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的知识图谱。

依靠这样的办法,樊登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是全班同学羡慕的对象。甚至毕业的时候,一个女生在毕业纪念册上给他留了一句话:不要浪费了上天给你的天赋。

记笔记的三种方法(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3)

年轻时的樊登感到诚惶诚恐,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天赋”。

直到看了《认知天性》,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就掌握了里面提到的学习方法论,即编码、巩固、检索。

很多人对学习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学习越轻松,学习效果越好。

但《认知天性》基于大量的研究,证明了一个相反的事实: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长久牢固。

书中提到,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是懒惰的,如果不让大脑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它就会处于待机状态,轻松学习时的大脑就是这种状态。

相比樊登这种用考试刺激自己思考的办法,划线和记笔记显得轻松多了。

因为这些方法并没有给大脑带来挑战,没法起到巩固的作用,反而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

所以,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认知天性》纠正了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误区: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喜欢做一些看起来很努力的事,但实际上我们的大脑没有经过摩擦,没有痛苦,所以第二天就会把刚学的忘掉。

什么叫摩擦?比如说我们看一段文字觉得很好,书合起来,写一篇朋友圈,我们在写朋友圈的过程当中这个东西得到了强化。第二天上班见到同事,再和他们分享一下,讲个两三遍,我们会记很久。

这就是大脑经过摩擦的过程。

记笔记的三种方法(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4)

学霸的思维导图:大脑经过摩擦后的记忆令人印象更深刻

而《认知天性》的心理学家们经过大量研究发现,集中式看一本书只会把知识记忆存档在短暂记忆里,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忘掉。

集中练习之所以会为我们铺设自以为精通的温床,是因为我们总是走马观花般地看待短期记忆中的信息,而没有在长期记忆中重构所学。

就像反复阅读这种学习方法一样,通过集中练习达到的效果是短暂的,而我们所谓的精通感也是一种幻觉。真正能让我们巩固并深入学习知识的,其实是“重构”这个费力的过程。

记笔记的三种方法(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5)

所以,很多人之前掌握的一些学习办法很可能都是错的,因为我们没有重构所学。

我们要适当地进行一些良性干扰,让大脑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才有利于思维的运转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02 如何正确地学习

那么,如何正确地学习呢?书里提到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非常好用:

一、学会检索练习

什么是检索练习?打个比方,你刚做完一套题,过段时间你再拿起这套题,先别翻答案,你先想这套题的要点是什么,解题思路是什么,看看能回想起多少。

在你费力也想不出来时,再去翻书本,这样能让记忆加强牢固。

在这种专注的、花费力气的回忆过程中,学到的东西会重新变得具有可塑性;知识中最显著的特点会变得更清晰,而且随之进行的再巩固有助于加强你对其含义的理解,强化其与已知的联系,并弱化那些相抵触的检索路径。

二、运用间隔练习

在学习的时候,你不可能只看一本书。

当你把一本书看完,又反复回忆概括这本书的思想,你会觉得这本书已经掌握,搁置在一边过个十天半个月,再把这本书拿出来,和检索练习步骤一样,然后你会发现好多都忘了。

这个时候,你再重复翻阅一遍,默默合上书本回忆,你会发现记忆更加清晰了,这就是间隔式练习的好处。因为唤起一段回忆或是运用一项技能,所花费的努力越多,就越有助于学习——只要这些努力确实发挥了作用。

记笔记的三种方法(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6)

三、穿插练习的奥妙

当你在看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时,不妨尝试先别读完,读三分之一后搁置在一边,再拿起另一本关于社会学的书开始看,看三分之一后再继续读这本心理学的书,你会发现这样的练习反而能让你印象更深。

因为,穿插练习会使我们的思维联结网更大——我们的大脑很特殊,在感到记忆困难的时候记住的事情将更长久。

穿插科目越多,回想起来也就越难,但只要回想起来,记忆将更清晰更长久,更不容易忘掉。

四、打造心智模型

下足了功夫练习,就会使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是连续的运动技能融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心智模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大脑里的一款“应用程序”。

开车这项技能就需要同时进行很多动作。在学习这些动作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全神贯注,又要灵活机动。假以时日,相关的认知技能与运动技能就会变成一套与驾车相关的心智模型,在我们的头脑中落地生根。

例如,侧方位停车和换挡需要观察什么,如何操作。心智模型就是被牢牢记住并熟练应用的技能或知识结构。

记笔记的三种方法(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7)

通过这些练习,你可以积累大量类似的心智模型,从而保证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做出正确分析,立刻挑选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并加以执行。

五、举一反三

在不同时机、不同环境下多次进行检索练习,其间穿插不同的学习资料,这样做有助于给这些资料建立新的联系。这个过程建立了彼此关联的知识网络,这种知识网络强化了你对自己专业的精通程度。

但这个过程还可以增加检索线索的数量,让它们能够充分适应今后各种应用场合。

比如,经验丰富的大厨往往会建立一种复杂的知识网络。他们清楚食材与菜品之间的关系,明白食材在被加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知道炖锅与炒锅、铜锅与铁锅在做菜时有什么区别;

飞钓者能够觉察鲑鱼的出现,并能准确判断出可能的种类,进而正确地选择是用人造饵、小虫,还是彩带作饵。他们能够判断风力,知道如何下饵以及在何处下饵,才能将鲑鱼引出水面。

学会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让自己获得学习的另一种可能。

03 学习不需要天赋

书里提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上绘制了400多幅真人大小的画像。

据称,他在完工时写道:“如果人们知道我为了精于此事付出了多少心血,整个事情看起来就不那么美妙了。”

记笔记的三种方法(记笔记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8)

在崇拜者眼中,这是超常天赋的体现,实际上却是4年艰苦卓绝的虔心工作造就了这一杰作。

《认知天性》通过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实验,向很多学习上比较懒惰的人(包括我),揭露了一个事实:

自律、勇气及成长心态这些素质才让人敢想敢做,具备创造力与毅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学问和更大的成功,而智商在这方面起的作用要小得多

因此,学习并不需要天赋。遇到困难时,那些将失败归咎于本身无能的人会变得无助;而那些认为失败是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的人则会深入发掘,尝试不同的做法。

成功的往往是后者,因为他们会不断努力,直到突破自己的极限。

无论从方法论还是科普角度来看,《认知天性》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而学习,更是一件终生有益的事。

如果你感觉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分享给自己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有所启发。也可直接关注@新语听书APP,随时掌握我们的动态,带你听到更多好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