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给朱棣的一段话(只求朱棣一件事)

公元1418年三月,虽然已是春​暖花开,但北京的天气仍然是乍暖还寒。在庆寿寺中,躺着一位老僧,而在老僧的床边,坐着一位穿龙袍的皇帝。僧人此时已经84岁,行将就木,皇帝对他十分不舍。皇帝倾身问老僧:“少师,你还有什么要求吗?”僧人用悲悯的语气说:“贫僧只有一个要求,请陛下放了溥洽,他在监狱里待得太久了。”皇帝沉默良久,对这个要求非常意外,但还是点头答应了和尚。和尚得知皇帝已经答应,撑着病体下床叩谢。

姚广孝给朱棣的一段话(只求朱棣一件事)(1)

这位皇帝,是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而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僧,名叫道​衍,俗名姚广孝。庆寿寺的这场对话,是二人最后一次面见,不久后,姚广孝圆寂。在多年前,这二人搭档,用三年多的时间,曾让大明朝的皇位易主。

姚广孝出生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族,元朝末年,姚广孝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当时他年仅14岁。在为僧期间,姚广孝结识了三教九流的人物。直到洪武十五年,孝慈高皇后(马氏)去世,朝廷挑选高僧入宫诵经,47岁的姚广孝被选中。此时的姚广孝,看似一位本分的和尚,实际上却是一位阴谋家。在他见到燕王朱棣的时候,他的阴谋彻底暴露。

姚广孝给朱棣的一段话(只求朱棣一件事)(2)

在马皇后的丧仪期间,姚广孝结识了朱棣,初次见面,姚广孝对朱棣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记载:

僧道衍知燕王当嗣大位,言曰:“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盖白冠王,其文皇也。

姚广孝说:“大王(指朱棣)要是带我去北平做近侍,我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在“王”字上加一个“白”字,充分暴露了姚广孝的野心。姚广孝的话很有诱惑力,朱棣最终向朱元璋讨要姚广孝,姚广孝得以到北平。他的公开身份是庆寿寺住持,暗地里却多次到燕王府和朱棣密谈。​

姚广孝给朱棣的一段话(只求朱棣一件事)(3)

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连续削了五位藩王,在姚广孝的劝说下,朱棣开始筹备兵器,收揽人心,准备起兵。次年六月,靖难之役爆发,姚广孝一路跟着朱棣,为朱棣出谋划策。姚广孝对靖难之役的作用有多大?用《明史》的一句话说:

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

也就是说,朱棣在起兵的三年时间内,所有的战场决断,基本上都是道衍做出的。

姚广孝给朱棣的一段话(只求朱棣一件事)(4)

朱棣登基后,建议姚广孝还俗,姚广孝不肯。给姚广孝赐宅邸和宫女,姚广孝也不要。朱棣封他为太子少师,姚广孝上朝时身穿朝服,下朝后立即换上僧衣,回寺庙居住。朱棣赏赐姚广孝金银,也被他施舍给穷人。

姚广孝给朱棣的一段话(只求朱棣一件事)(5)

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重,朱棣前往庆寿寺去看望姚广孝。当问到姚广孝还有什么要求时,姚广孝没有为自己以及家人考虑,而是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释放溥洽。《明史·姚广孝传》记载:

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

溥洽是谁?姚广孝为何心系此人。原来,溥洽也是一位僧人。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溥洽作为高僧被请入皇宫做主录僧。朱棣起兵攻入南京后,建文帝消失,有人传言是溥洽给建文帝剃度,然后让建文帝扮成僧侣出逃。于是,朱棣将溥洽抓起来,逼问建文帝的下落,可是,溥洽从58岁被抓,关押16年之久,如今已经74岁,一直没有开口。

姚广孝给朱棣的一段话(只求朱棣一件事)(6)

姚广孝在临终前,竟然要求朱棣释放溥洽,让朱棣非常意外。毕竟,在朱棣心中,建文帝的下落是天大的事,而知道建文帝下落的人,恐怕只有溥洽。但姚广孝为朱棣奉献了一生,他临终的要求朱棣怎能拒绝呢?朱棣最终点头,答应了姚广孝的要求。

据《都公谭纂》记载,朱棣回宫后,立即下令释放了溥洽,溥洽被关押16年,白发长达数寸,他来到姚广孝的床前,跪着说:“吾余生,师所赐也。”溥洽离开后,姚广孝去世。

姚广孝给朱棣的一段话(只求朱棣一件事)(7)

姚广孝身为朱棣靖难的大功臣,在朱棣登基之前,他是一个阴谋家,在朱棣登基后,他变成了一个慈悲者。他虽然没有脱离政治,但却心生悲悯。他之所以恳请释放溥洽,恰是这颗悲悯之心的驱使。对于朱棣而言,16年已经过去,溥洽也未曾开口,再关押下去,又有何意义呢?不如成全了姚广孝的遗愿。

永乐十六年,姚广孝虽然去世了,溥洽又替他活了8年,而后圆寂。

本文参考:《明史》《明史纪事本末》《都公谭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