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值得去博物馆(除了可以去解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赋予我们追寻智慧的源泉,行走赋予我们观察世界的慧眼。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2021上海市博物馆年度报告》,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58座。以上海市常住人口2487.1万计,每15.7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超全国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平均量。每40.2平方公里有一座博物馆,于长三角区域排名第一。

从展示主题和内容来看,上海市有历史类博物馆47座,艺术类博物馆9座,自然科技类博物馆7座,综合性博物馆13座,其他主题类型博物馆82座。

2021年,上海市博物馆的藏品总量224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馆藏一、二、三级文物)21.6万件/套。上海博物馆藏品总量102.35万件,是全市“博物馆界”的半壁江山。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展出的藏品为6.4万件/套,数字化藏品82.65万件/套。

2021年,上海市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为1646万人次,同比增长67.68%,占上海常住人口的66.21%。其中,青少年观众344万人次,占观众总量的21%。

科技类博物馆深受青少年的欢迎。排名前二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科技馆的青少年观众都超过了60万。

小复为大家整理了上海各大轨交站点沿线博物馆,不如带着孩子一起去博物馆长见识开眼界吧。

来,一起出发——

上下滑动查看博物馆轨交信息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中共一大纪念馆由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建展馆等部分组成,新建展馆总建筑面积约9600平方米,包括基本陈列展厅、报告厅、观众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南路374号

地铁:10、13号线 一大会址·新天地站

中华艺术宫

中华艺术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东方之冠”,总建筑面积达到16.68万平方米,拥有展示面积近7万平方米,共分为6个展示层面、35个展厅,分别为60米层、49米层、41米层、33米层、5米层和0米层。中华艺术宫拥有1.4万件馆藏品,首批展出1400多件。中华艺术宫的艺术品分类由国画、油画、书法、版画、雕塑、皮影等组成。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地铁:8号线 中华艺术宫站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1个门类,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上海博物馆现有十个艺术陈列专馆、四个文物捐赠专室和三个特别展览厅,着力体现各艺术门类的完整发展历史,体系之完整、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地铁:1、2、8号线人民广场站

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以科学传播为宗旨,以科普展示为载体,围绕“自然•人•科技”的大主题,有生物万象、地壳探秘、设计师摇篮、智慧之光、地球家园、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彩虹儿童乐园等11个常设展厅;蜘蛛和动物世界2个特别展览;中国古代科技和中外科学探索者2个浮雕长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墙,加上由巨幕、球幕、四维、太空四大特种影院组成的科学影城,引发观众探索自然与科技奥秘的兴趣。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

地铁:2号线 上海科技馆站

上海天文馆

(上海科技馆分馆)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集教育、研究、收藏、展示、交互功能为一体的科普基础设施,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占地面积58603平方米,建筑面积37741平方米 。全馆以"连接人和宇宙"为展示主题,设置"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三个特色展区及教育活动区 。馆内藏有约70件陨石样本与超过120件/套文物藏品,配有四大专业级天文观测及天象演示设备,共计展品300余件。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临港大道380号

地铁:16号线 滴水湖站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品总数约11万件,藏品来源主要来自上级部门调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系统内其他单位移交(上海博物馆等),另有市场征集、参与拍卖、接受捐赠所得。藏品类别分十五大类:书画、金属、陶瓷、工艺、证章、文献、印刷、纺织品、石刻、钱币、照片、剪纸、邮票、唱片和其他杂项等。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

地铁:1、2、8号线 人民广场站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线,呈现了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缘、上海故事、未来之路等10个常设展区及临展厅、4D影院、探索中心等配套功能区域。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

地铁:13号线 自然博物馆站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6314平方米,展览面积4050平方米。基本陈列分原始医疗活动、古代医卫遗存、历代医事管理、历代医学荟萃、养生文化撷英、近代海上中医、本草方剂鉴赏、当代岐黄新貌八个专题,反映中华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并预示其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内)

地铁:2号线 张江高科站

上海邮政博物馆

上海邮政博物馆陈列主展厅的展示面积为2800平方米,共分为起源与发展、网络与科技、业务与文化、邮票与集邮四个展区。展出反映邮政发展历程各个时期文献、图片、物件以及邮政通信用品用具、邮票等史料实物(复制件)共计140余件。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天潼路395号

地铁:10、12号线 天潼路站

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国爱国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甜爱路200号(鲁迅公园内)

地铁:3、8号线 虹口足球场站

中国航海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46,434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21,000平方米。馆内以“航海”为主题,“博物”为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六大展馆,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涵盖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等功能。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申港大道197号

地铁:16号线 滴水湖站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2016年2月5日,金融博物馆暨银行博物馆在上海正式开馆。该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301号原上海律师公会原址,展览面积近4000平方米,展出各类珍贵金融历史文物5000余件,是国内馆藏最丰富、珍稀文物最多的金融行业博物馆。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301号

地铁:10、13号线 一大会址·新天地站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世博会博物馆以传承世博遗产、发扬世博精神、保存世博精髓为宗旨,将全面综合地陈列展示中国上海世博会盛况,介绍1851年以来世博会历史发展及2010年以后各届世博会举办情况,并为与世博会相关的国际文化交流和科技创新提供平台,成为服务国际社会的世博文化知识库。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蒙自路818号

地铁:13号线 世博会博物馆站

上海弄堂博物馆

距离上海传统商业中心南京西路仅百余米的上海市静安区西王小区弄口,开出了上海首个弄堂博物馆——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这座颇具特色的博物馆,摆放的是从居民家中征集来的各种不同年代的老上海物件及百姓生活用品,主要通过展板、照片、实物以及短片等形式,展示海派弄堂文化和关于“老上海”生活的集体记忆。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奉贤路68弄

地铁:2、12、13号线 南京西路站

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藏品以原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艺人的作品为主,同时还有一定量的有偿征集和社会捐赠。收藏的品种有绒绣、刺绣、灯彩、面塑、剪纸、玉雕、漆刻、镶嵌、砚刻、竹刻、细刻、工艺绘画等。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79号

地铁:1、7号线 常熟路站

上海电影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四大主题展区,1座艺术影厅、五号摄影棚等,是融展示与互动、参观与体验为一体的,涵盖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列等功能,是向参观者呈现百年上海电影的魅力,生动演绎电影人、电影事和电影背后故事的一座城市文化标志性场馆,是徐汇区打造的首个4A级都市旅游景区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

地铁:1、4号线 上海体育馆站

上海昆虫博物馆

经过100多年的创业和发展,现收藏全国各地昆虫标本100多万号,保藏着一大批濒危珍稀昆虫标本及国际和国内的危险性检疫害虫标本,是我国大型的专业昆虫馆。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300号(近斜土路)

地铁:4、7号线 东安路站

上海丝绸博物馆

上海外码头丝绸博物馆面积6000平方米,集参观、购物、餐饮于一体。博物馆旨在鼎立宣扬中国丝绸文化和上海丝绸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实景、实物形象再现栽桑、养蚕、抽丝、织绸、绣花等古老工艺。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1029号1号楼

地铁:4号线 南浦大桥站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的所在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它不仅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也挥别了对能源无度攫取的过去。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更是为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苗江路678号

地铁:4、8号线 西藏南路站

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

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以上海近代印刷发展史为时间主线,以“印刷让文化更灿烂,让世界更文明”为主题,通过上千幅珍贵历史照片和实物,综合介绍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及印刷所等中国主要出版印刷企业的历史变迁,发展概况及为振兴民族印刷工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我国出版印刷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汇金路889号

地铁:17号线 汇金路站

上海铁路博物馆

上海铁路博物馆于1909年建成、具有英式古典建筑风格的沪宁铁路上海站(老北站)的原样,在其原址上建设,于2004年8月上海铁路局建局55周年之际建成开放,现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天目东路200号

地铁:3、4号线 宝山路站;10号线 四川北路站

上海纺织博物馆

上海纺织博物馆位于苏州河南岸、澳门路北侧、昌化路东面、长寿路桥西北翼原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址,户外展示面积1500平方米,室内展示面积4480平方米,是一家地域性行业博物馆。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澳门路128-150号

地铁:13号线 江宁路站

上海玻璃博物馆

上海玻璃博物馆位于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内,前身是曾经的上海玻璃仪器一厂。上海玻璃博物馆秉持“营造并共享博物馆美学新生活”的理念,以玻璃为艺术主体,首创了 “社区型、国际化”的互动体验型博物馆。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

地铁:1号线 通河新村站;3、18号线 长江南路站

上海地铁博物馆

上海地铁博物馆以“安全地铁、科技地铁、绿色地铁、人文地铁”为主题,沿着地铁轨迹,分别以地铁发展历史、地铁功能、地铁文化,地铁安全、世界地铁等几大板块进行布展和展示。其中,既有《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铁站地质模型、向1号线致敬专区、地铁老职工捐赠印有上海地铁公司名称的餐碗等历史印迹强烈的展品,也有运用声光色效技术,呈现的上海地铁全网络实时客流数据屏、车站内部系统“X光”透视屏、虚拟列车DIY组装展品等通过最新展示技术呈现的科技展品。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1799-7号

地铁:10号线 紫藤路站

中国证券博物馆

本馆原系浦江饭店,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创办于1846年,1857年迁至现址,1907年扩建为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该建筑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大体可分为黄浦路楼、金山路楼、大名路楼、中楼和孔雀厅五大部分,总建筑面积16563平方米。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黄浦路15号

地铁:10、12号线 天潼路站

上海汽车博物馆

博物馆外依景色优美的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内设历史馆、珍藏馆、探索馆以及临展区等4个功能不同的展示区域,近50个品牌的上百辆经典古董车陈列其中,向观众呈现汽车百年发展的若干精彩瞬间。"空间的沟通与融汇,视觉的穿透与交流"是上海汽车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精髓。建筑形态采用大量流动的曲线,展现高速状态下汽车的运动轨迹,也使观览者在曲线的展览区域中穿梭,更自由随性。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博园路7565号

地铁:11号线 安亭站

上海孕育了150余座博物馆的诞生,博物馆又成就了上海的文化品质,成为这个城市的“灵魂”客厅。

如今,“云观展”“云游博物馆”... ...N种打开方式,让我们足不出户,同样可以感受到博物馆的澎湃力量。

上海最值得去博物馆(除了可以去解码)(1)

《进馆有益:跟我去看博物馆》

孟钟捷 林唯 等编著

定价:20 元

ISBN:978-7-309-13776-7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实地走访了上海市比较有代表性和特色的12家博物馆(包括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和中华艺术宫等),介绍了这些博物馆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生动地讲述了有代表性的馆藏精品的精彩故事,力求让青少年学生从这些鲜活生动的故事中,更多或者说比较全面地了解他们身处的这个社会的前世今生,拓宽其视野,学会课堂外的学习,学会用课本外的知识、体验和积累来弥补和深化课堂教育内容。本书亦可作为各学校开展“进馆有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访参观各博物馆的指导手册。

作者简介

孟钟捷,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历史教学问题》副主编。主要研究德国史、20世纪世界史、国际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主要专著有《德国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发生史研究》《寻找黄金分割点: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研究》《德国简史》《地图上的德国史》《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等,主要译著有《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等。

林唯,特级教师,现为闵行中学副校长。连续四届闵行区历史学科带头人、区领军人才及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作为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考(学业水平考)专家组成员、市高中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华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参与《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等编写工作。

目录

◎ 不忘初心,光照中国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杨 辉

◎ 大道本草,国医岐黄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范 江

◎ 大千气象,方寸之美

—上海邮政博物馆 宋 玮

◎ 东方之冠,珍品荟萃

—中华艺术宫 孙 曜

◎ 对话大师,于无声处听雷

—上海鲁迅纪念馆 李 敬

◎ 风帆扬起时,与世界对话

—中国航海博物馆 乔晓岚

◎ 际会金融风云,典藏流金岁月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范 江

◎ 精彩世博,永恒瞬间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孙 曜

◎ 穹顶之下的文物宝库

—上海博物馆 严红敏

◎ “屋里厢”的城市记忆

—上海弄堂博物馆 严红敏

◎ 佑护城市文脉,再现海上传奇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乔晓岚

◎ 自然·人·和谐

—上海自然博物馆 杨 辉

上下滑动查看

精彩书摘

同学们了解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吗?当年世博会中最重要的场馆—中国国家馆,如今已经成为上海最重要的艺术荟萃之地—中华艺术宫。

2012年10月1日正式开馆的中华艺术宫在规模上可以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奥赛博物馆等世界一流博物馆相媲美,展示面积达到了 6.4万平方米。建馆历史虽不长,但它的馆藏却继承自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美术馆之一、创建于 1956年的上海美术馆。

馆内珍藏主要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海派绘画的精品,更有中西艺术融合的典范,代表着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

前世今生

中华艺术宫的前身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作为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艺术宫高达70米,是当时世博园区内最雄伟的建筑。

大气恢宏的建筑配以鲜艳的红色,不仅蔚为壮观、耀眼夺目,更因其顶部大量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斗拱”而散发着古老东方智慧的气息,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故此这栋建筑又被昵称为“东方之冠”。

可以说中华艺术宫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游人们到达艺术宫后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的第一件展品。

上海最值得去博物馆(除了可以去解码)(2)

正因为中华艺术宫建筑本身富含东方韵味,遂对它的建设者们提出了一道又一道的建筑难题。同学们可以仔细回想自己所见过的传统高大建筑,几乎都如金字塔般底盘稳重。中华艺术宫则反其道而行之。由于传统斗拱结构在建筑顶部的大量运用,使得建筑出现了“头重脚轻”的情况。

虽然这为建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外部轮廓,但也给建造者们提出了第一道难题。工人们必须先从最尖最狭窄的部位造起,这是整个结构中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而“东方之冠”倒吊的形状又使施工人员不得不以几乎倒转的方式完成钢铁的组合。正如钢结构工程师郑双所说,随着工程的推进,建筑越来越高,顶部结构越挑越远,工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果说建造的困难凭借着“艺高人胆大”尚能得到解决,那么这种“头重脚轻”的结构给同济大学的卢文胜教授带来了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才能使这个重量集中在顶部和边沿地区的建筑达到国家抗震标准呢?

卢教授的团队对原有建筑设计模型进行了为期 5天的各式各样的地震测试,果不其然,令人担心的事发生了:经过地震测试的建筑在“扭力”的冲击下,结构核心区域的混凝土部分出现了裂缝。怎么办?面对困难,卢教授团队经过反复试验测试,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需对原有设计作重大改变的简单易行的办法——为建筑装上一种新型的钢制构件。采用这种韧性构件,当建筑发生弯曲的时候就不会破坏建筑混凝土芯的最重要部分,从而起到了抗震的效果。

或许同学们以为建设者们的困难已经得到了全部解决,可事实上还有最后一个难题等待着他们。为了符合东方审美情趣,在设计之初就决定使用红色作为建筑的装饰色。可能同学们会想将建筑全部刷成红色这还不简单吗?可恰恰问题就是没那么简单。

卢教授的团队对原有建筑设计模型进行了为间稍久之后,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就会有发绿的感觉。这是人眼对色彩的一种正常反应,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只吸收红色的光线,如果人眼注视红色的物体时间太长,这些细胞就会暂时麻木而停止反应,而周围吸收绿色光线的细胞此时仍然敏感,它们会发出强烈的信号,导致人会莫名其妙地看到绿色。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国美术学院的宋建明教授从故宫建筑的装饰色中得到灵感。通过仔细研究,宋教授发现故宫的红色之所以如此生动、明亮,并且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是因为它将不同强度、饱和度、亮度的红色组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完美的红色。宋教授将7种不同的红色组合起来,最终解决了建筑的装饰色问题。

馆藏精品

同学们知道在中华艺术宫内最受游客欢迎的展品是哪件吗?对!就是将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高科技手段巧妙结合的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这件展品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就是中国馆内人们竞相争睹、人气最高的展品之一。

对大家来说,《清明上河图》或许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幅画了,它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唯一的存世之作。据赵广超先生在《笔记〈清明上河图〉》一书中的统计,全图共绘人物700余人,畜类80余头,船只20余艘,车辆轿子 20余乘。原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以长卷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张择端眼中的北宋都城东京(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的城市面貌,以及芸芸众生的世俗生活。

正因为《清明上河图》如此珍贵,所以其传世过程也命运多舛。自其出世以来多次辗转于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之间。其中最近一次从故宫中被盗出,恰恰是当年故宫的主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所为。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清帝退位,墙倒众人推,宫内的宦官和宫女偷窃宫内文物的现象也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为了掩盖偷盗罪行而火烧库房的事件。

为了将清宫最珍贵的文物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1922年起溥仪就以“恩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分6批次将自己精心挑选的故宫旧藏运到天津,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赫然在列。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操控下前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的皇帝,《清明上河图》也一同随他来到了东北。抗战胜利后,溥仪为了逃避对他的惩罚而计划从通化到沈阳然后仓皇出逃日本。由于从通化到沈阳只能乘坐小飞机,所以他将自己拥有的故宫旧藏精中选精装进了一个手提木箱之中,而《清明上河图》又在其列。没想到的是他刚出沈阳机场就被苏联军队抓了个正着,而那个装有无价瑰宝的手提箱也一同被截获,后来转给了东北博物馆收藏。

1952年对这批文物进行清理时,研究人员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原来溥仪的手提箱里《清明上河图》居然有三件,到底哪一件才是真的呢?最终在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细致研究后,将宋代张择端原作与另外两件明代摹本区分了开来。随后《清明上河图》被国家统一调拨回了故宫博物院。由于《清明上河图》年代久远,其材质又极不易保存,因此一般不轻易示人。最近一次展出还是在2015年庆祝故宫博物院建成90周年的“《石渠宝笈》特展”上,而下一次展出据故宫方面介绍最起码也要等到2020年,也就是紫禁城诞辰 600周年时才会露面(中华艺术宫的镇馆之宝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也因为较难保存等原因,目前未对公众展出)。

中华艺术宫多媒体版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仔仔细细、认认真真观察这幅传世名作的绝佳机会。

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全长达到了128米,高6.5米,将原作放大了将近30倍。在12台电影级大型投影仪的帮助下,结合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我们发现《清明上河图》中原先静态的人物、家畜等竟活动了起来。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反映北宋都城东京伴随商品经济发达而出现夜市的情况,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每隔4分钟进行一次昼夜循环,可以说更为完整地反映了东京这个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的全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梦回古都的绝佳体验。

上海最值得去博物馆(除了可以去解码)(3)

图书编辑 | 邬红伟

本期策划 | 陈丽英

本期编辑 | 杨梦瑶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2415884562@qq

上海最值得去博物馆(除了可以去解码)(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